期刊二维码现状及其推广可行性分析
2014-04-29徐会永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高校学报质量提升、特色彰显创新驱动发展机制研究”(13cx05024A)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徐会永,男,中国石油大学期刊社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博士,主要从事沉积学及石油地质学方面研究和学报编辑工作。
摘 要:目前二维码在各行业中应用广泛,但期刊二维码的应用刚刚起步。本文对二维码特征、现状、网络发展以及运营模式等进行分析,探讨制约期刊二维码发展的根源,进行推广期刊二维码的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研究认为:目前是推广期刊二维码较为有利时期;制约其广泛应用的根源是期刊二维码在受众群体中培养工作的开展难度、运营驱动机制、网络流量限制以及期刊下线个体阅读与集体订购模式间的矛盾;建议扩大宣传和培养工作,科技期刊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以活码为主、固定码为辅,期刊二维码的内容尽量简洁和便于阅读。
关键词:期刊;二维码;网络;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05-02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及相应的客户终端软件的普及,对于科技期刊二维码将是一种很好的推送方式。目前二维码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刚刚起步,除了医学类有三四家期刊开始应用之外,其他科技期刊还都没有对二维码有充分的认识和应用,前人对二维码在出版方面的研究较少[1],仅有《中国科技期刊》和《编辑学报》近期刚发表的3篇文章,但还是以介绍二维码概念和特征为主。并未对目前期刊二维码推广非常滞后的根源进行剖析,也就不能充分认识期刊二维码的推广时机和应用前景。笔者对二维码的特征、国内外发展现状、目前网络特征以及运营模式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近年来制约期刊二维码工作开展的根源,据此提出发展期刊二维码的几点建议。
一、二维码的起源、原理、特点及使用概况
二维码,又称为二维条码,最早发明于日本,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2]。
二维码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该条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这使得二维条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译码可靠性高,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伪性好;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条码符号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 [3]。
近年来二维码在日本、韩国及东亚等国家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与日韩等国相比,中国的二维码发展还远远不够。制约因素很多,最近炒得很火热的是二维码与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的结合,即利用二维码的读取将线上的用户引流给线下的商家[4]。腾讯现在很看好这个模式,马化腾称“二维码是线上线下的一个关键入口”。
二、二维码的使用及在出版业和期刊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二维码的使用非常简单,打开装在智能手机上的相关软件对着二维码扫描即可。通过二维码,传统图书上的内容会以多媒体的形式在手机上展示出来,涉及视频、动画、行业应用等等。
在日本和韩国,超过 8 成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扫码上网”和购买电子票据,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对于读者来说,二维码可以带来更多更有价值的内容延展,也可以带来更多的互动体验。读者在看完某部作品后可立即对该内容进行评价、转发或与好友沟通交流阅读体会,实现线上线下的即时互动。二维码可以作为一座桥梁、让纸质图书具备网络属性[5]。现阶段二维码在出版中的应用还不广泛,如果能全面铺开的话,二维码应用可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二维码非常有利于期刊所发表文章的推送工作,进而提高期刊影响因子,因此二维码对于期刊工作意义重大,其应用将非常广泛。
三、二維码在科技期刊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期刊文章数量都在大幅度上升,各个学报期刊都在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影响因子指标。期刊排名竞争更加激烈,期刊工作可以说是“不进则退”,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期刊工作的一种无形推动力。相比较于商业杂志、报纸、网络、电视媒体,以前对于自身期刊文章的推送工作并不太被各期刊所重视,过去和现在的大部分期刊还都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中。期刊的主要工作包括等稿、审稿、编校和发行,发行工作完成后,任其作者群开放式的阅读和引用,最后被动地等待着几种评价机构给出的“年报”信息的公布。在这样传统的模式下,很多读者很难在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看到期刊刊出的对他们非常重要的科技文章,作者在网络期刊平台输入相关检索词后检索出的大量文献面前显得力不从心。要想提高期刊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应尽可能地将文章推送到作者们的面前,才可能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等指标。
四、期刊二维码的制作及类型划分
期刊二维码生成制作非常简单,通过在线生成软件和网上下载专用生成软件生成即可。笔者所在学报已经于近期开始了二维码的使用,现简单介绍二维码的制作和便于期刊二维码的应用而进行的类型划分。
1.活码:利用网上自动生成软件可以生成各期刊网址的二维码。二维码扫描出来的内容可以随时调整,帮你抓住商机。如果内容有错误,可以随时修正,保护你的巨额营销费用和企业形象。也就是说二维码图案不变,内容随时改。你甚至可以先把二维码印刷后贴出去,然后慢慢构想二维码的内容。二维码是使用不同的图形来展示不同的内容。
2.固定码:期刊的每篇文章内容同样可以做成二维码,因为这种二维码内容已经固定,不需要用户进行网络连接,仅用手机便可扫描读取期刊的文章内容,是线下用户的重要使用途径。因此,可以称其为固定码,对于期刊文章我们也可以称其为口袋书的二维码。
二维码的特点能起到“小广告”的功能,“小广告”虽然平时人们提及时总带有贬义色彩,但其长期的存在形式说明了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的意义。因此,作为文章推送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充分利用起这一渐为流行的推送方式。
五、目前期刊二维码没有广泛应用的原因及可行性分析
认识二维码目前使用的限制因素也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下对二维码没有被期刊广泛应用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对目前其推广进行可行性分析:
1.目前二维码应用于期刊工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传统期刊的作者群体和期刊社群体如何更有效地运用二维码技术。这个培养过程需要时间,在二维码的起源国日本和韩国这一过程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造成了其在日韩广泛普及的局面(目前日韩已经超过80%的手机用户已经习惯和在使用二维码)。读者群体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等都会使其培养工作难易程度不同。可喜的是,目前类似于微信这样的软件公司以及电视、报纸、网络媒体都已经为我们对用户的培养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使期刊二维码作者专家读者群体培养工作事半功倍,因此认为目前对于推行期刊二维码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2.期刊运营驱动机制。因为与经济利益相关联,所以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图书、杂志使用的相对较多。科技期刊,尤其是各大學学报其经济需求相比较图书杂志较差,由于还没有实行大范围的机制改革,事业单位办刊在这方面的意识就显得相对较差。但是,如前所述近年来扩大影响力的需求在不断增强,以提高影响因子等影响力指标为目的的推送需求使期刊有了推广二维码工作的必要性和前提,另一方面如果期刊进行机制改革将更使其具有必要性。
3.之前二维码受到制约的一个不利因素就是网络流量费的限制,尤其对于年轻的学生受众限制作用较大。但是,目前网络流量费用的问题随着近两年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费用的降低、无线路由器的广泛应用而得到解决,这将是目前或今后二维码在期刊中广泛得到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4.期刊运营模式对二维码的广泛应用也有一定的影响。期刊网络电子版大都被科研工作者所在企业集体订购,对于个人则在企业内网中便可“免费”阅读,而期刊二维码的使用主要针对手机个体用户,对手机二维码使用个体进行单独收费不易被认可。因此,期刊二维码受到了线下个体阅读与集体订购模式矛盾的限制。但是,即使本着“有比没有强”的观念来看二维码还是值得期刊开始使用和推广的,能体现期刊工作的与时俱进,也有利于期刊在使用、推广、培养二维码受众方面积累经验。
六、建 议
1.目前,1868 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的 1105 种有自建网站。因此,建议各期刊先在自己网页上进行二维码应用,以便投稿作者手机客户端浏览网页,在线阅读文章以及与作者专家互动等,有利于吸引专家、读者、作者群体的注意,也有利于约稿、组稿和审稿等其他一系列的工作。
2.鉴于活码与传统二维码的区别,科技期刊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以活码为主,以固定二维码为辅助同时展开和摸索其使用方式方法。
3.考虑到手机网络流量费用问题,建议刚开始的二维码活码应该从内容尽量简洁清晰做起,因为内容太多读者会感到无所适从,造成太多信息冗余就容易使读者放弃这种使用形式。最好就是当期的全部期刊文章及加一个过刊的链接,我们的目的就是把文章打包到读者群体面前即可,而且内容是期期更新,这种使用形式应该会有较大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马强.二维条型码与科技期刊移动阅读[J].编辑学报,2012(24).
[2]杨军,刘艳,杜彦蕊.关于二维码的研究和应用[J].应用科技,2002(29).
[3]梁鹏.手机二维码业务研究[J].电信科学,2006(12).
[4]许统.手机二维码在国内的发展及应用[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1(19).
[5]秦洁.二维码在图书出版行业的使用前景[J].新闻与出版,2013(2).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