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大解放” 培养“问题意识”
2014-04-29余志荣
余志荣
【摘要】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的主张是: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笔者受陶先生“六大解放”思想的启迪,把陶先生的“六大解放”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来遵循,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乐问. 下面谈谈笔者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 求新求异;兴趣
一、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敢问
陶先生认为:过去,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头脑解放了,才会产生创造力. 而创造力的产生则源于对问题的思考,因为问题是创造的开始.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问. 究其原因:一是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对任课教师恐惧不敢提问;其次是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担心提出问题不适,引起学生讥笑和教师的批评. 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除了应具备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尊重每一名学生. 在教学中还要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 因此,解放学生的头脑,落实到教学行动上,就是要激起他们提问的勇气与追求,以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向课本、向老师、向权威挑战,敢于提问,并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
二、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想问
陶行知指出:“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 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 ”怕问是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第一障碍. 源自于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采用了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成为了纯粹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感受不到知识与自己切身生活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 长此以往,他们习惯于不动脑筋,被动接受,当然更谈不上主动地提出问题. 因此,要让学生愿意提出问题,首先要从兴趣和习惯上做起,努力加强我们课堂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让他们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走进课堂,养成在课堂上想提出问题、探索求证的习惯,让问题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原动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三、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会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无论学哪一门学科,要想切实领会教材,都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和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年的一年级教材就创设了大量生活中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摆一摆”“试一试”等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观察、想象、操作、思考和质疑,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优势,在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等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善问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时,在视觉和运动觉协同感知事物的同时,内部语言悄悄地展开了思维,他们在操作中获得形象和表象,同时又推动着他们进行释疑. 因此,操作活动也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他们善于提问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试一试”等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解放学生的双手.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梯形动手操作,得出梯形的计算公式后,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移拼呢?”“只用一个梯形剪拼行不行?”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后,学生跃跃欲试,并先后将梯形转化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点燃了创新的火花.
五、解放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乐问
陶行知先生强调,要“解放时间,把人民与小孩从劳碌中解放出来,使大家有点空闲看看书,干点与老百姓有益的事,还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 课堂上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改变教师霸道课堂、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尽量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包括留下自学课本的时间,留下思考质疑的时间,留下组织语言的时间,这就是陶行知所说的“让他们学一点自己要学的问题,做一点他们自觉要干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常说,要“解放空间,把人民与小孩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 长期以来,人们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等理念,期望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事实上这是人为将学习过程肢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并未把学习看做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解放课堂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未知的问题,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从而保证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
总之,日常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被动地等待教师提问,不能刻意安排学生想些什么,怎么想,让学生跟着老师设计好的思维圈思考,而应落实“六大解放”,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思考、提问的机会,让学生从敢想、敢疑、敢问向能想、能疑、能问转化,达到培养问题意识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