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014-04-29任扶民顾明银
任扶民 顾明银
【摘要】 笔者在本文中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学生 思维品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1-001-02
众所周知,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要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把作文教学摆在重要位置。
正因为如此,教育部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有许多老师把写作过程视为一个孤立的板块,侧重于语言基本知识、写作基本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这么做表面上看好像贯彻了教学大纲中的规定,却忽视了作文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养成这个根本,费时多而效果却并不显著。
著名作家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就指出:“写作过程能帮你把凌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事实上,在写作训练中,思维品质的训练和表达训练必须同时进行,要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首先要有独到的见解,进行严密地构思,然后筛选相关的生活材料,再遣词造句,形成文章。这个过程既是思维过程,也是表达过程。思维越严密,表达就越准确;思维能力越强,表达能力就越强。一般来说,语言干瘪乏味、条理不清与思维混乱、认识肤浅有关;文章中出现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等语病现象,其病根往往在于思维逻辑不严密。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写作和思考是同时进行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与学双边思维的活动,它的有效开展必须符合当代教育的心理学和语文学科教育的发展规律,作为一位新时代反思型、研究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
1. 课堂的民主性原则
民主与权威是相对应的,教学中的民主性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要拥有民主化的课堂,首先要尊重全体学生,分层施教,课堂上要给予每位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公平对等的学习机会,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任意支配,就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2. 人人参与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其重点在学。课堂上如果仅是教师的单方面讲授,纵然是出口成章,字字玑珠,也只能给学生以权威的话语或现成的知识,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消弱其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全身心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将外部信息纳入主观世界,再通过加工储存信息,从而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确保人人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交流讨论为核心的各种学习形式,是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3. 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是2011版《语文课堂标准》中的明确规定,但在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绝对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问题的兴趣与热情,都被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消磨殆尽。写作文时,只是一味模仿范文,而不会分析,形成了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的习惯。这种现象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既然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就要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信任、理解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还要敢于打破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的新型课堂,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都应贯彻的。在作文教学中启发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好学生思维发展的脉络和思维切入的时机,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
解决了观念的问题,下一步就需要在方法上下功夫。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教师应该广泛拓宽视野,积极创造条件,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自己日常教师实践中来。
一、拓宽思路,拓展视野,培养高中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发挥作用的广阔程度。它集中表现为思路宽广,思维发散,思考多样,用多方面知识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选择典型而巧妙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去观察和思考,在广阔的方位内去寻求写作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在作文教学中,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 分享阅读,增加积累,拓展思路。高中生的阅读应该是自觉的,自觉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广阔性的必备要求。在高中阶段,阅读内容增加了不少抽象的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章,对于这类文章,往往引不起一部分高中生的阅读兴趣,而恰恰这些文章具有特殊的功能,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选择合适的、针对性的文章提供给学生,并针对这些文章老师多角度、多层次精心设计出问题。先由老师提问设计的问题,再通过同学们自由讨论,最后由同学独立发表看法,可有效激发同学们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增加知识积累。
2. 一材多练。传统的作文题目,往往是一个题目对应一个固定的写作要求,应用文写作训练尤其如此。这固然有其要求明确、针对性强、作用直接的特点,但考查角度少亦是其明显缺点。尤其在高中阶段,要训练的项目繁多,一题一练局限性已很明显。对此,笔者认为,平时多做些多角度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请看下题:
最近几天,诺贝尔各个奖项揭晓。有人说,今年诺贝尔奖离安徽蚌埠很近,因为诺贝尔奖的得主埃里克·白兹格,称得上是“蚌埠女婿”,因为他的夫人吉娜,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蚌埠人。吉娜小学、初中、高中都就读于蚌埠,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为此,网上图片显示,蚌埠某中学还通过该校电子屏,打出了“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字样。
要求:
①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新闻评论(200字以内)
② 请以学校的含义邀请吉娜夫妇回校做一次演讲。
③ 请拟一副对联祝贺吉娜和她的丈夫。
④ 写一篇关于勇登科学高峰的倡议书。
这道题目,四个角度,观点各异,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维度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
二、形式多样,化大为小,培养高中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反映的速度。在写作活动中,它集中表现为写作者能迅速地发现、分析和处理写作问题,能够缩短写作时间。这对于高考作文时间限定的要求来说,无疑是十分必须的。
三、另辟蹊径,变向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表现为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改变观察和理解的角度,不固执己见,不拘泥于陈旧的方法,机智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 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发散思维。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散思维的过程就是发现事物新领域、新因素的过程。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灵活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穷尽办法,灵巧地将发散思维融入到每一节课中。
2. 反弹琵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些传统观点为了强调的需要,往往把话说得比较绝对,我们可以抓住其片面性,提出求异观点。比如“近墨者黑”只道出了意志不够坚定者的必然性,而对于意志约束力强的人来说,我们就可以得出“近墨者未必黑”的新论。
四、巧妙引导,辨析是非,培养高中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独立分析和批判对待事物的程度。它集中表现为不盲目跟随他人观点,有独到的见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易混淆之处,结合高中生认知事物的水平,引导学生热烈讨论,细致辨析,在激烈的交锋中弄清事情和道理的是与非、对与错、优与劣。
语文课堂缺少批判,教学就毫无生机,思维的火花就很难迸射出绚丽光芒。因此,语文作文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逐步形成批判思维的能力。
1. 大胆质疑,充分思辨。批判性思维讲究思维的独立性,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辨别,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激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要善于通过巧设疑问,互相答疑,讨论辨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喜欢质疑,善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2. 组织辩论会。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大胆质疑辩论,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大声争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气氛中放松地进行深层交流沟通,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批判地接受知识。
辩论会是高中生较为喜欢的课堂形式,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多角度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得到显著锻炼。
五、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及事物间规律性联系的思维品质,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其发展等级有“深刻透彻”这一项,但由于种种原因,肤浅是当代高中生议论文的一个通病,由肤浅到深刻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各位老师能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失时机地从旁指点迷津。
1. 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有时要把典型的小事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上去思考。例如,从一个人的变化,一个家庭的变化,认识到整个社会的变化,有时看到事物的苗头,预测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从而看出它的意义。
2. 由表及里。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探究并把握它的本质。揭示现象背后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比如现象:为买iphone手机,17岁高中生小王在网上黑中介的安排下,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表面上看是孩子的无限膨胀的欲望导致这一悲剧,可是仔细深入思考,就会发现是孩子的虚荣心在作祟,这实际上是一种灵魂的病态和精神的缺失。
3. 由点到面。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揭示现象共同的特征,进而提出解决方法。比如:近几年流行的山寨手机现象,我们由此联想到山寨电脑、山寨春晚、山寨电影、山寨大学,形形色色的山寨之风像金融危机一样,在中国市场上刮得人心不安。这些山寨现象的共同本质特征是混淆了公众的价值判断,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之间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
总之,要让学生写好议论文,必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对客观事物有比较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做到“懂理”,才会针对问题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分析。
(注:本文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养成的策略研究》【JCJYC14012201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