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师生幸福指数调查的分析和思考
2014-04-29金松武王莺
金松武 王莺
摘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在开展“让学校成为儿童幸福栖息乐园的行动研究”中,利用问卷的形式对师生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幸福指数较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一般。学校意识到一方面有责任提升学生对“幸福”的认识水平,一方面要通过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交往、丰富的校园活动以及开放互动、富有安全感、能促进自我实现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幸福教育;幸福指数;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2-0029-05
一、调查的背景及目的
自有教育以来,人们就探索着教育的完美。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在他看来,教育与对幸福追求的核心意义是相同的。
今天的孩子对物质的拥有虽然远远超过了前人,也得到了社会、家庭几代人的关注与厚爱,但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却不高。在现实生活中,儿童一旦上学,好像一下子就变成了“小大人”,失去了童年,失去了快乐。一些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认知需要缺乏,没有鲜明的个性,精神疲沓;一些学生在家长教师作业、辅导班、名校目标的层层压迫下负担沉重,成了学习上的奴隶,精神上的贫民。
上世纪90年代初,快乐教育已经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快乐教育或愉快教育最初是针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从研究学习方式入手开展起来的,是幸福教育研究的基础。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四小从2002年开始提出并实施幸福教育,至今也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另外,无锡市青山高中、北京市密云二小等学校也在幸福教育方面做出了有力的探索。西方经典教育理论涉及教育幸福的论述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我们逐渐认识到:课堂生活和校园生活对于学生而言,不单纯是接受教育的过程,而是其生活、生命的一部分!童年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于天性的舒展,来自于被尊重和理解的喜悦。学校教育要回归儿童本体,要关注儿童的生命价值,以儿童自然天性为起点,让儿童在校园中拥有一份游戏玩耍、好奇探究、遥想憧憬、专注执著和同伴同乐。只有让校园成为学生幸福栖息的乐园,学生才有可能得到发展,收获成功!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与理性认识下,学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让学校成为儿童幸福栖息乐园的行动研究”,希望通过研究使学校成为儿童生命历程中的“幸福栖息地”。
对于“幸福栖息”,我校个性化的解读是:尽管小学只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短暂停留地,学校教育的视线却要穿越学生生命发展的全程。学校要树立儿童立场,指向每一个学生,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构建灵动适合的课堂生活,创设自主个性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孩子的每一天都能自信、阳光、快乐、幸福,在此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探究幸福之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需要了解家长的需求,明了家长整体呈现出的情况;需要征询教师的意见,摸清自己的家底。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好地“贴地”,学校对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校教育的视角进行分析,归纳出幸福教育的一些表征,转化为研究的主题,打造幸福教育,促进学校不断提升教育品质。
根据调研主题,我校从“幸福校园”“幸福课堂生活”“幸福校园生活”几方面拟定相关问题,制成了学生卷、家长卷、教师卷。调查内容包括一些个人信息,对“幸福”概念的认识,(学生)幸福指数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如校园环境、人际交往、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班集体建设、亲子互动几个方面。教师卷除了了解学生在校生活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外,还从工作强度、工作压力、职业期待、工作年限等方面探究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三份问卷均采用随机发放、不记名调查的形式。共发放学生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66份;家长问卷760份,回收有效问卷664份;教师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学生、家长有效问卷数量约占我校学生总数的51%,教师有效问卷数量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2%。学生卷发放时考虑到年级、男女生比例、各种状态的学生(个性、能力、学业水平等),因此,数据统计结果较具有覆盖性。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关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幸福指数
“如果幸福是10分,你对在校生活的幸福指数打几分?”666份学生问卷中,514人选择很幸福(9-10分),约占有效卷人数的77.17%;127人选择比较幸福(6-8分),约占有效卷人数的19.06%;17人幸福感一般(4-5分),约占总人数的2.55%,只有8人选择了很不幸福(0-3分),近1.20%。可见大部分学生幸福指数比较高,但我们也同时关注到了选择“幸福一般”和“很不幸福”的这部分孩子,探求存在的真实情况,通过研究力图帮助和改变孩子的感受,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你认为学校目前的教育环境能否让孩子感到幸福?”664份家长问卷中,644名家长选择“是”,约占96.98%。说明绝大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有认同感,也与学生的问卷数据比较吻合。
但是对于“幸福”的理解总体还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一、第二层,如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能获得金钱与地位等。人的幸福不能只停留在物质需要和感官刺激的满足上,应上升到高一层次的追求,即获得精神幸福。
(二)关于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指数
在67份有效问卷中,以10分为幸福值满分,调查显示,选择6-8分的共53人,约占79.10%;选择4-5分的有12人,约占17.91%。25人表示压力一般,占37.31%,36人表示压力很大,占53.73%,6人甚至表示压力极大,占8.95%。其中26-35岁、35-45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明显感受压力大,有的甚至出现倦怠的情绪。在工作中没有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位列第一的是“工作繁琐机械”,其次是“人际关系不和谐”。
(三)关于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校内生活感到幸福的原因主要有:(1)良好的校园环境,优质的硬件设施;(2)优秀的教师团队,认真负责的教师群体;(3)丰富多样的个性化课程和学生活动;(4)较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较为合理的课业负担。而个别学生感到不幸福的原因依次是:(1)学业负担太重;(2)人际关系紧张;(3)上课听不懂,考试考不好;(4)个别老师太“凶”。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在校生活的幸福指数,家长和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环境建设方面,建议学校进一步优化学校环境,多种点花草,甚至有学生建议增加游泳池等设施;在课堂生活方面,希望教师能在教学中更关爱学生,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更生动些;在校园活动方面,希望能开展更多的文体活动以及亲子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体魄,让家长也更了解学校。
(四)关于幸福课堂的特征描述
学生所希望的幸福课堂具有以下特征:课堂纪律好;充满童趣;气氛活泼;生动有趣;劳逸结合;尊重、和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高效轻松。
教师所认同的幸福课堂具有以下特征:活泼;开放;互动;和谐;合理;尊重;轻松;有趣。
表述基本一致,“课堂纪律好”提示教师思考如何建立课堂新秩序,形成一种开放自由下的有序,建立学生的内心秩序。
(五)关于能给学生带来幸福感的老师的特征描述
学生认为具有以下特征的老师能给他们带来幸福感:尊重、关心学生;亲切和蔼;教学有方、知识渊博;幽默风趣;能帮助学生实现目标;严格要求学生。
家长认为具有以下特征的老师能给孩子们带来幸福感:幽默风趣;知识渊博;和蔼可亲;有耐心、有爱心;宽容;有责任心;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认为自己如果具有以下特征能给学生带来幸福感:幽默;公平公正;赏罚分明;知识渊博;以身作则;和蔼可亲;有爱心。
可见大家的认识基本相同,而学生更重视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能尊重、关心学生的老师最受孩子认可,其次和蔼、幽默、知识渊博也非常重要。
(六)关于幸福的班集体的特征描述
学生所希望的幸福班集体具有以下特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友爱;能够得到老师关心和爱护;能够开展丰富的活动;教室干净整洁。
家长所认同的幸福班集体具有以下特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快乐纯真。
教师所追求的幸福班集体具有以下特征: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温馨;融洽;活跃;守纪。
同样,三方的认识基本一致,能互帮互助、互相关心位列第一,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另外学生提到了教室的环境问题,这对于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七)关于受欢迎的学生活动的特征描述
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具有以下特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在活动中能够得到肯定与鼓励;最好能扩大视野,走出校园;与教师、家长一同参与。
三、调查引发的思考
思考一:学校有必要提升学生理解“幸福”、感受“幸福”的能力
向往幸福,是人的天性。从整个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学认同度高,学生幸福指数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们所感受的幸福可能更多地从感官上获取,还属于一种浅层次意义上的愉悦体验。学校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下提供了学生、家长满意的教育,更要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针对儿童幸福栖息,学校更需要展开自觉、深入的研究,这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动追求。
亚里士多德说过,最高的享受是思维深处。学校从教育的责任和担当来看,要恰当地引领“幸福”的价值所在,即每一个儿童的主动、健康发展。如对于课业负担的认识,不少学有所成的人士的经验是:苦学不一定不幸福,关键在于你倾注精力的事情是否是你喜欢的。可见我们要更好地研读学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
孩子们感受到的幸福更多时候可能是一种瞬间的情绪。而学校提倡的幸福教育既注重学生的过程性感受,更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幸福。尽管小学只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短暂停留地,但学校教育的视线却要穿越学生生命发展的全程,既关注当下生活的幸福,又着眼于长远。
思考二: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学生、家长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认同的第一步就是有良好的校园环境。的确如此,良好的校园环境,令人心向往之。如果孩子厌烦了校园,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美丽的、有内涵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这也是很多学校的追求。但我校也在思索,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校园文化设施本来就是为孩子服务的,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孩子们亲身体验的乐园。后期学校将倾力打造“可望而可及”的幸福乐园——开放式图书馆、涂鸦墙、班级环境的布置兼顾共性与个性……可听、可视、可触摸的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成为多种感官结合的体验乐园,弥漫着情趣之美、诗意之美和文化之美,充沛地滋润着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
思考三: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学生在家庭中最重视的是是否能够得到父母的关爱,学校是学生另一个温暖的家,学生在校园、班级、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幸福指数。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
学生在班级中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同,因此同学间能团结友爱成为幸福班级的第一表征,班集体中的人际关系紧张成为学生感到不幸福的位列第二的因素;学生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尊重、关心学生的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比幽默风趣的老师更可爱。同时他们也十分敏感,如果老师的幽默不是建立在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平等、尊重、喜爱的基础上的,作为学生是能马上感受出来的。
为学生营造和谐校园,温馨教室,就能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同学之间要在合作中成长,在互助中共同体验成功的幸福;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互为朋友,平等互助,教学相长,理解宽容,学会赏识,这些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着幸福。
思考四: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是学生感受快乐的主要途径。对于学校开展的体育节、葫芦丝音乐会和其他社团活动,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喜爱。在学生调查问卷中,还有不少学生认为幸福的班集体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普遍遵循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听取学生的意见,所以,活动受到大家的认同。事实证明校园活动是能展现学生自己特长的舞台,所以,这也是学生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学校作为社会发展的摇篮,精心设计了很多符合学生成长的活动,为学生营造身心健康发展的土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这是一个爱的世界,在爱和关怀中感到生命的美好,从而从内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拥有这种美好的情感去思考为世界做些什么。校园生活是学生体验和形成幸福感的真正的“精神家园”。
思考五:构建幸福课堂是实施幸福教育的主阵地
学生的学校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生活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课堂生活的幸福决定着学生学校生活的幸福。我们认为幸福课堂要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应有的关注并得到愉快的学习体验。它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交往融洽,让孩子如沐春风
后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种对话,是一种持续不断的、高质量的对话。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深深地喜爱老师,当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会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因此,幸福课堂首先应该是具有安全感的,在这里远离体罚,远离伤害,远离暴力;没有冷落,没有疏离,没有孤立;拒绝恫吓,拒绝辱骂,拒绝讽刺。
这里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教师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真正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轻易作出否定评价,更不用自己的想法禁锢学生;同伴之间是友善的,学生置身其中不用担心会受到攻击、挖苦和贬损,彼此之间像兄弟姐妹一样亲密无间。学生如同在家一样心情舒畅,充分感受身体的安全和心灵的放飞。
这里的学习氛围是友善的、包容的、体贴的、支持的。课堂上不仅充满求知和探究的热望,而且洋溢着一种人性的温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接纳,彼此包容,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在超越功利中彰显自己的生命价值和主体精神。
这里的课堂秩序是活而不乱的。老师们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起平坐”,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活动;学生不再被要求挺直腰板,背着手老老实实地端坐着,而是可以围坐在一起,进行交互式学习。课堂本来就是孩子的天地,我们希望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活跃,不受任何限制。
2.开放互动,师生相互映照
幸福课堂应该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充满生命的灵光,蕴含着心灵的敞亮、思维的对话、智慧的碰撞。
它首先是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精心开发设计,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形式开放——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课堂上应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度”。
其次必须是互动生成的。教师在设计中就有“大问题”意识,形成“弹性化”方案,开展“板块”教学。在上课时,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活动,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
这样的课堂充满着一种令人回味的意趣、情趣和灵趣,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形式都是那么鲜灵生动,教师的点拨、学生的探究、师生的互动也都那么趣味横生。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和乐趣走进课堂,享受课堂,同时又怀着憧憬和向往之情期盼着下一堂课的到来。这样的课堂需要的是教师对不同学科整体、系统的认识,对学生不同年龄特征的明晰,对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了解,对不同学生认知风格的掌握,对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情况的整体把握。
3.促进自我提升,丰盈充实
幸福课堂教学的结果必须是促进自我实现的。幸福课堂最终要体现人的充分发展,达成每个生命个体的满足与实现。无论是尖子生,还是中间生或后进生,人人都有变化。“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益。‘敏者学得快,‘讷者学得深,课堂上没有无所事事之人,没有迷茫的眼神,没有忧愁的目光。每一张小脸是那么自信,那么满足,就像拔节的麦苗贪婪地吮吸知识的甘霖。”[1]幸福课堂里,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情感和智慧也得以滋养,教学带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和生命的质感。
从美国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可能要做的事就是承认差异,承认不平等,更多地给予人理解和期待,开启尽可能多的方向,让每个人都得到光亮,都相信能得到自己的光亮。幸福的课堂既要适合所有的学生,又要适合不同的学生。因此,既要有普适性,又要有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思考六:学生的幸福是教育的核心,而教师的幸福是学生幸福的源头
教育不是主要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人”有关,它是师生双方的实践,没有教师心灵的舒展,何以会有孩子们心灵的舒畅?没有教师方面“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有学生“幸福地学”。一位教师谈到:首先要让每个教师有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这样教师才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影响和带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的幸福是学生幸福的源头。
教师的幸福受时代、社会、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作为社会、家庭中的中流砥柱,难免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压力。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最影响教师幸福的,还是学生的幸福,因为真正的教师幸福必须建立在学生幸福的基础上,由专业幸福发展为人生幸福!
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指数除了和学校的管理、团队氛围有关外,还与教师的工作能力有关。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新、能力强,工作起来就会站得高、看得远,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那么,教师对任何工作都会从容面对,压力自然就会减少。通过近几年专家引领式的教研活动,学校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然而,实施幸福教育需要一批能够幸福从教,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拔尖教师,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教师必须迈过“理论素养”“人文素养”“研究素养”等几道坎,这样教师队伍才会有质的飞跃。教师要“打磨”,就是要用“幸福从教文化”浸润,这就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个性化培养”,需要对教师队伍状况进行整体分析,用具体化的目标要求,用针对性的举措保证,用适合的平台磨炼。
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与思考,让我们进一步明晰了学校改革的方向,寻求让学校成为让儿童幸福栖息乐园的行动之路。当学校心系孩子长久的幸福,关注孩子当下的幸福,当老师眼中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时,我们的教育才会张扬生命的色彩,充盈生命的温暖,舒展生命的灵性。在一个充满阳光的和谐的校园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育是师生共赴的生命盛筵,学校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这是何等理想的教育愿景,西新人将为此而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J].江西教育,2007(8). 责任编辑:丁伟红
Survey of and Reflection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ppiness Index
JIN Song-wu & WANG Ying
(Xixinqiao Primary School, Changzhou 213002, China)
Abstract: Changzhou Xixinqiao Primary School conducts an action research into "let schools be children's happy lands" with questionnair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students have a higher index of happiness in contrast with teacher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chool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enhance students' knowledge of happiness,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at the school should increase students' happiness index by constructing fine school environment,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lorful activities and interactive, safe and facilitativ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happiness education; happiness index; questionnaire su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