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习单位的选择看大学生主客观因素对教育实习任务完成的影响
2014-04-29张颖李雷周宇
张颖 李雷 周宇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对运动训练系二OO一级部分实习生实习单位的选择进行了主客观因素分析,主要通过学生的实习动机、学生择业心理、学生性别和运动项目、学生运动能力和水平、现有实习模式及管理条件等五个主客观方面,对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和教育实习任务的完成产生的影响对文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实习单位 主客观因素 运动训练 教育实习
[中图分类号] G64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二OO一级本科应届毕业生160人。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体操、游泳、武术、体育舞蹈12个项目,其中男生133人,女生27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与年级工作管理学生干部的交流,阅读、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实习单位的文献资料,获取了有关教育实习的信息。
1.2.2问卷调查法
本文就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二OO一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毕业工作愿望和教育实习收获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回收率为93.7%。
1.2.3专家访谈法
走访了部分学校参与实习工作的有关领导、老师20人。访问了部分实习带队教师、实习领导小组成员12人。
1.2.4对比分析法
对访问调查意见和教育实习收集的有关数据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运用相关理论按演绎与归纳推理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学生的实习动机影响着学生实习单位的选择和教育实习任务完成
现在本科生教学计划中大三见习一周,大四上学期实习8-10周,实习中通过教学、课外体活等工作环节,检验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能否与实践有机结合,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体育教师的各项能力,从而检验高校办学质量和效果,检验高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方法、手段。学生的教育实习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和素质的能力。但学生在教育实习中究竟把实习的动机和任务放在何处,通过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32%的实习生的实习动机是检验专业知识,教育实习是一门专业实践课,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相比更具有时间集中、内容广泛,专业性强等特点。而46%的实习生将教育实习与就业联系起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习生对实习单位的选择更多的是与学生的就业去向挂钩。我们不否认教育实习会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积累一些经验,但两者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关系。
2.2学生的择业心理影响着学生实习单位的选择和教育实习任务完成
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的过程中难免会考虑到毕业分配,与毕业分配发生关联。体育院校多数系科是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但是,最近几年来,由于形势发展,社会需要等原因,不少毕业生没有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而是到了其它的行业就业,如公安、部队、大专院校和金融单位。据调查,有80%的人热爱体育事业,毕业后愿意从事体育工作。从社会需求信息反映来看,需要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单位却越来越少。不少单位是安排一个热心体育活动的人管体育或安排其他的工作人员兼管体育,不接收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有的中、小学,特别是基层和边远地区,由于编制和经费等多种原因,也是找一个喜欢体育活动的年轻教师兼上体育课即可;各级体委也多是由退役运动员或其它人员充实,而不能接收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有的县(市)撤消了体委,与文化局合并为文体局。以上种种原因,就使得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不得不另寻它路。对工作意愿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运动系学生的就业心理依次表现为:64%的学生想从事教师工作、22.7%的学生想从事教练员工作、其它占15.3%。因此,这就势必造成学生教育实习多层选择的心理。学生的这种选择符合现在体育人才市场的需求和运动系现有的学生就业形势,但却不能保证与办学方向相符。通过表1与表2的对比可以看出:运动训练系学生选择教育实习单位与学生的择业心理基本上是相符的。
2.3学生性别、运动项目影响着学生实习单位的选择和教育实习任务完成
教育实习中暴露出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如实习生知识面比较窄,教育理论知识缺乏,教材教法的运用与处理不当,教师职业技能明显不足,突出表现在,普通话水平较低,专业术语欠缺,板书水平较差,把握不住教学语言的目的性、启发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相当数量的实习生体育专业外的教育能力较差,因此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实习生深有感触地说,他们所学的教材内容,很多到基层并不适用,应注意加强同基层学校的联系,及时从教育实习的信息反馈中总结经验,根据实习需要、社会需要、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课程建设,从而实现由“我会学”到“我会教”的转变。针对实习单位和从事教练员工作分配情况统计结果见表3、表4。
通过表3和表4我们可以看出:运动系二OO一级从事教练员岗位的人数总体偏低,不能很好地完成运动训练系实习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另外各项目从事教练员岗位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田径、游泳项目所占比重较大。相同项目男女比例也相差不等,总体男同学明显高于女同学。
2.4实习模式和管理条件影响着学生单位的选择和教育实习任务完成
目前运动训练系是采用以自己联系实习地点为主,实习基地占少数,但多数学生采用与就业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实习的单位较分散,再加上实习经费的不足等各方面因素,使得实习指导教师只能单纯的通过学生的教案、回信、文件材料等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从而产生一定的弊端,一部分实习生存在“放羊”实习的现象,应付了事。教育实习不像其他物质生产的实习,有定型的物质条件,创造有形的效益,它基本上是精神生产的精神活动,它所带来的财富是无形的、潜在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运动系学生的实习动机与教育实习任务要求不符,学生实习动机有的是与就业相联系,有的是锻炼专业以外的能力,还有的是检验专业知识,另有学生在选择教育实习单位时,是把住宿、关系等放在首位,而忽视了能否完成实习任务。因此,学生实习动机的多样性,不能使学生按统一的要求来完成实习任务。
(2)学生择业心理对教育实习单位的确定产生一定的影响,调查表明:学生想从事教师工作,从事教练员工作,从事其它工作的比例不同,这就造成学生教育实习多层选择的心理,同时也符合体育人才市场的需求和现在的就业形式,但却与教育实习任务不符,也不能保证与办学方向一致。
(3)学生的性别、运动项目对实习单位的确定产生一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事教练员岗位的人数总体偏低,田径、游泳所占比重较大。同项目男女比例也相差不等,总体是男同学较女同学从事教练员岗位的要多。这也是影响教育实习任务完成的一个原因。
(4)目前实习模式及管理条件影响学生实习任务完成,与就业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导致学生实习单位较分散,而学校由于受实习经费的限制,实习指导教师只能通过教案、回信、文件材料等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3.2建议
(1)做好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应着力加强学生对实习的目的、任务和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实习的管理模式,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确保教育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2)改革现有的实习形式,势在必行,有必要向“集中实习为主,单兵实习为辅”的实习方式转变。
(3)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全面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运动训练系能够按照其专业方向办学是其办学生命所在。
参考文献
1.许高厚.教育实习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赵景会,刘秀荣,杨金铭.国外大学生社会实习实践体系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