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尔夫意识流的创作手法

2014-04-29温丽

作家·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修辞手法意识流

摘要 弗吉尼亚 ·伍尔夫是20世纪意识流派作家的杰出代表人物。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当时风靡一时。伍尔夫注意到人物思想的敏捷、深邃,各有个性,并善于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活动。本文从意识流技巧的叙事方法和修辞手法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旨在探讨伍尔夫的意识流手法对于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意识流 叙事方法 修辞手法 内心情感

引言

意识流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西方文坛并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具特色和创造性的文学类型。它的叙事方式,人物描绘与传统的文学创作大相径庭,因此受到了诸多的批评、指责和质疑。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文坛著名现代女作家、文艺批评家,是20世纪早期欧美文坛中意识流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西南靠海的康沃尔郡和伦敦是她最熟悉的两地,描写大海的著名小说《到灯塔去》和《海浪》和描写伦敦的《达罗卫夫人》,散文《时常上街去走走》,其它主要作品还有《墙上的斑点》,《雅各的房间》,《贝内特先生贺布朗太太》等。其它一些享有盛名的意识流派代表人物还包括詹姆斯·乔伊斯(爱尔兰),威廉·福克纳(美国)和马尔塞·普鲁斯特(法国)等。在诸多意识流派代表作家中,伍尔夫从女性作家的视角,开创了独特的意识流创作手法,对英国现当代文学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 意识流

意识是人类大脑思维的一种反映并且极其主观。意识流是来自心理学的术语,19世纪由心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倡导者、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创造的,在文章《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中第一次提到。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不是独立的、分开的,而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思维感受(思想流或意识流)。詹姆斯的意识流概念指出了思维的不间断性、超时空性、不受客观世界控制性、以主观想象为意识流向。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发现用意识流这一心理学概念来表现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可以将想要表达的意见和感情用作品中人物的思维跳跃和联想来体现,并能让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身临其境发挥想象力来解读作品中人物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来揣摩人物背后的社会大环境。

以意识流作为创作技巧应用到现代主义创作中的这一尝试,受到诸多传统文学创作者的指责批评。传统文学创作多以传统叙事方式及符合逻辑思维的方法来创作,而意识流的创造方式多以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跳跃思维、随时随意迸发出的心灵感受和感悟为创作手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及揭示小说作品创作的主题思想。正因为这种与传统创作方式格格不入的新型意识流创作方式,使得它曾一度受到傳统文学创作派的抨击。

二 叙事方法

意识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它是大脑思维活动的一种体现。意识流派作家善于运用内心独白(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内心分析、自由联想、时空蒙太奇及诗歌化和音乐化等创作手段。

内心独白指读者看不到任何作者话语或间接描述的痕迹,完全是作品中人物由衷而言直接说出的话语,且在没有任何其他人物倾听情况下的内心世界展露,不是很符合正常的逻辑思维(直接内心独白);而另外一种间接独白形式是由作者偶尔解释说明促成的,相对较符合逻辑思维并表达连贯,体现浅意识活动。意识流小说家都很热衷这一创作方式,而伍尔夫却是将间接的内心独白引入到作品创作中的第一人。这种方式可以让作者在小说的任何角落随时发表观点进行人物内心的阐释,且更可以使意识流小说的魅力得以展现。作者在作品中充当联系作品与读者的媒介,使作品虽在人物意识的导向下发展,又不至使作品显得凌乱晦涩,既让读者身临其境远离现实又不脱离现实,保持与现实的联系联想。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中“多么欢快的云雀啊!冲上天空多么的痛快啊!她心中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当她听见当下能听见的铰链声时,她猛然推开了法式的窗子,冲向布尔顿,到野外去……她(这个当时只有18岁的姑娘)站在窗前,的确感到有些寒冷刺骨又心情沉重,就像又要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她站着观赏着直到她听到彼得·伍尔什说‘在观赏植物么?是这样一句吧?又说:‘人比花椰菜使我更喜欢。讲的是这个吧?”这段话描述了主人公达罗卫夫人52岁时回想起18岁时的自己的一段意识思维流动。这些都是作者的间接内心独白,为这段意识流向间接注释,帮助读者完成阅读时的思维跳跃,使本来就很随意的意识流动变得连贯、清晰。她回忆到自己18岁在伦敦自己家里清早推门外出的情景。想到那一段生活也就使她联想到彼得,想到他说过的话、他的情景、他的小动作。她一边想着,一边留意街上的一切。她想到刚刚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她走进公园,遇到熟人,又回想到自己少女时代的人物。意识流就是突显人物内心深处活动最适宜的创作方法。读者可以注意到人物思想感情的敏捷、深邃。

内心分析指作品中的人物或叙事人对自己的思想感受进行理智的逻辑分析,这看起来和内心独白有点背离和意识流的流向随意无章性相反,但这也的确是意识流派作家采用的方法之一。自由联想指作品中人物的意识无任何规律可言,思维的跳跃完全是以映入眼帘的客观事物所带来的视觉刺激所引起的。感官世界中突然出现的任何事物和声音都是新思维、新联想的导火索。伍尔夫《墙上的斑点》中,主人公的意识活动就体现了自由联想这一创作手法。作者在创作时让中心人物由墙上的斑点引发出多种想象,由钉子到玫瑰花瓣到小小的古冢到木块的裂纹到一只真实的蜗牛。这一自由联想并没有让意识流体的作品思维混乱,反而体现了作品清晰的脉络。

时空蒙太奇指意识流作品创作者突破时空限制,利用多视角、多镜头、闪回等电影创作方法来体现意识流的多变复杂性。在《到灯塔去》这部作品中,作者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叙事手法。小说本身描述了一个长达十年之久的故事,如果真的要将这十年的事情经过依依描述,恐怕要将书稿摆放的到处皆是。作者重点阐述了十年前打算去灯塔前的傍晚和十年后真正实现到达灯塔愿望的那个上午。作者将十年的大部分实践过程轻描淡写,也没有着力刻画某一人物,而是用小说中各个人物动作来描写内心情感及对人看法。作者并没有机械地将多个独立的个体拼凑在一起,而是将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利用闪回、特写等手段呈现给读者。尽管这是平面的写作却给人以立体的感官想象,这也是伍尔夫的创作特色之一。

与传统的写实作品相比,意识流小说打破了按逻辑,按时间来描述故事的叙事方式。意识流作品强调以人的思维跳跃,意识转换来客观地反映作品中人物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作品中的主线非人即物,自由联想,瞬息万变,不仅是读者在欣赏作品,而是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融入其中,成为小说中那随着意识流淌的溪水,惊出水面的浪花。

三 修辞手法

诗歌化、音乐化和修辞化也是意识流作家常用的创作方法,是指意识流派作家会在作品中利用韵律节奏、乐章结构或比喻、比拟等手法来增强象征效果让作品中人物某一瞬间扑朔迷离的意识状态和内心世界呈现给读者。

意识流派作家曾受到传统写实主义作家的质疑。他们所运用的与传统创作方式格格不入的叙事手法却体现出这一流派的独特创作手法,尤其体现在巧妙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意识流作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处于高峰创作期,作家间鲜有交流,创作风格也截然不同,有强调本能中的浅意识回忆,有表现人的罪恶和兽性来揭示充满黑暗和盲目的混乱画面,有描写典型的社会现状的,而伍尔夫却是倾向于采用利用精神幻想体现客观世界的方法。意识流作品脱离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却反映现实生活。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得意识流作品有他的独特艺术特点。

比喻是意识流文学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意识流作家借助比喻手法将作品中人物内心抽象的精神世界,用客观事物展现出来,让读者通过客观世界的真实事物具体化飘忽不定的思维意识流向。比喻手法的生动性对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解释作用并增强了意识流语体的表意功能。《达罗卫夫人》中,伍尔夫以比喻方法描写女主人公的心情“在她胸中蠕动的这个粗暴恶魔使她不安!听到枝条断折的声音,感到马蹄在那长满树叶的森林深处,亦即灵魂深处践踏,使她不安”。

比拟是指借助丰富的想象,把事物当成人物来描写或把人物当作事物来描写,又或指用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这种修辞方法能启发读者想象,使文章更加生动。比拟中又包括拟人和拟物。《达罗卫夫人》中,伍尔夫将物质世界用比拟的手法展现出来,把无生命的事物用人的动作表现出来,给事物注入了人的生命力。

小說作品中人物性格,思想意识的矛盾冲突通常是作家着力要描绘的,意识流小说中反映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手法成为对语,即用两种相对的句式反映人物既对立又矛盾的内心世界,这也是意识流作家常采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意识流作品在于通过人的意识来阐述事情经过,而人物的内心独白正是揭示人物心理的有效手段。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所使用的语言、语气、语调都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而排比和叠语恰是展现人物内心矛盾冲突最好形式。

意识流作品的形式也常采用诗歌化,音乐化等辅助手段。意识流作品的作者尽管是客观实际的人在进行创作,但当作品在进入到创作状态后,就完全是脱离客观世界,随意识流从所产生的灵感进行创作。在意识流作品中可以找到诸多体现节奏感和韵律美得佳句,这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视觉、听觉、想象的完美结合让一部平面的作品立体化的跃入读者的脑海,给读者带来艺术享受。

一部文艺作品,能让读者置身其中和小说中的人物一起痛哭流涕,悲喜交加,豁然开朗,心情跌宕起伏,才真正体现出这部作品的文学、艺术的欣赏价值。意识流作品中对声音的描述也是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读者在跟随着作品人物一起飘忽不定,思维游移的同时,通过对声音的想象来增强对人物的声觉形象。声音的体现大多是客观自然世界的声响,耳熟能详的声音给读者带来听觉感受 (拟声)和文字中的描述性的视觉感受(比喻、比拟)都是渲染作品主题强有力的手段和修辞手法。

结语

意识流作品大多强调对人物内心的描写,既反映客观现实又不完全反映客观现实。意识流派作品从西方传入中国,早期的作品都是以反映西方作家内心精神世界,社会现实的残酷冷漠,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为依据,从精神上追求生活的理想境界,逃离现实又回归现实,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人主义又体现了普世的人道主义。伍尔夫的作品大多反映了这种精神诉求,她是意识流派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既晦涩难懂又唯美享受。她是一种文明创作模式的代表,她的逝去也意味着一个创作时代的结束。意识流作品给人们带来了艺术享受又给人们留下了对这种独具魅力的创作形式以及无尽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弗吉尼亚·伍尔夫,黄梅等译:《墙上的斑点》,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 弗吉尼亚·伍尔夫,贾辉丰译:《一间自己的房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弗吉尼亚·伍尔夫,蒲隆译:《雅各的房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弗吉尼亚·伍尔夫,翟世镜译:《到灯塔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5] 秦明利:《英美现当代经典小说赏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 翟世镜:《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温丽,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修辞手法意识流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从修辞手法对泰国短篇小说《人生百态》节选分析
小说语言分析
关于《围城》中的隐喻思维解读
李白诗歌中的修辞艺术解析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心理扫描认知观下的意识流小说的隐性语篇连贯新解:以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