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辞手法对泰国短篇小说《人生百态》节选分析
2017-01-20黄婉澜
黄婉澜
摘 要: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一种被普遍运用的一种文学方式,恰当的使用能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通过对泰国文学作品的对比研究和分析,可以使泰语学习者更加了解泰国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内涵,有助于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和文化语言学研究领域深度的扩展。
关键词:人生百态;修辞手法;泰国文学
一、前言
泰国短篇小说《人生百态》是泰国著名畅销小说家克里巴摩亲王著作的,克里巴摩亲王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文学作品一贯文笔朴实,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大幅度的篇章,但是意义深刻,总能发人深省。克里巴摩亲王有中国血统,曾任泰国总理,曾为中泰两国友好建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他在文学方面也非常有建树和影响力。由于受到早年经历以及自身家庭背景的影响,小说大多以关于人生思考的题材为主,寓意于事。本文便是节选自克里巴摩亲王的短篇小说《人生百态》中的第一章节主人公落先生的故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人生百态》这部短篇小说的创作灵感是克里巴摩亲王在一次外出旅行当中在桥上亲眼看见一起惨烈车祸的发生,面对一堆遗骸的惨状,他开始思考这些来自不同阶层、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的人群却因为同一个事故同时在一个地方逝去。这难道不是业力的作用吗?加上亲王自己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深信因果业报,所以将佛教中的业力思想与车祸相结合,创作出了这部小说,希望能向读者传达出要多做好事,种善因得善果,诸恶莫作的道理。《人生百态》一共分为十个章节,分别讲述了十个性格迥异,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主人公们的境遇。本文主要节选了小说中第一章节落先生的故事进行分析。落先生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刚刚出生的落先生被抛弃在水面上并被善良的披姆奶奶救起来抚养长大,长大后的落先生不但不感恩回报,反而结合村庄里的抢当土匪一起抢劫了披姆奶奶的财产,并将其残忍杀害,最终没有自食恶果,在水中溺亡的故事。
二、关于修辞
修辞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能赋予语言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表现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中便有提及,修辞本是一个极熟的熟语,自从《易经》上有了“修辞立其诚”一句话以后,便常常连着用的。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就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修辞所需适合的是题旨和情景。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衬托、互文、用典、化用、顶真、反语、双关等。《人生百态》里,也出现了一些常见修辞手法。
三、极具感染力的叠词与丰富多彩的比喻
《人生百态》中,作者主要以叙事为主,并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对比,还有叠词等修辞手法,其中比喻和叠词是使用最广泛的。按照《辞海》中对比喻的定义是,思想的对象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思想的对象。在进行环境和一些细节处理的时候采用了大量比喻来突出主体,使之更加生动鲜明,语言文字更具感染力。此外,还使用了大量叠词和双声词。例如:[tang??tang??]各种各样的、[pen??pen??]活的、有生命的、[r?i5 1r?i5 1]渐渐地、[tit??tit??]紧挨着、[t???t???]接着。大量的叠词使得文字更加有感染力和韵律感,增加了表现力和艺术魅力,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文中作者使用的叠词还有大量具有双声的特点,且大多数是近义词的组合。如:[sani??sanom??]亲近、亲密,[ra4 5 3rit4 5 3]急速(跳动),[kh?n25 1kha25 1]手脚。这些词都是意义相近的词语组合成的,并且大多声母相同,具有双关的特点。叠词的恰到好处的运用让我们也对落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过程与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例如,在落还对男女之事懵懂的时候,一次意外撞到特和一位妙龄女子的约会场面。当时落没有大喊大叫,而是偷偷摸摸的观察,作者在此处便使用了大量的叠词,将落看到特和女子约会的场面后动作神态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和描写,加上叠词的使用,引人入境,仿佛让读者也和落一起来到了那个美好却又让人胆战心惊的下午。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除了运用了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一套在泰语里带有讽刺意味地人称代词[man??](动物代词“它”,如果用来指代人一般指蔑称或者带有讽刺、讨厌意味)加附在每一次对主人公的称谓之后,作者之所以运用这个称谓词,直接向读者们表示了对自己笔下这个人物的态度,为后文主人公性格发生变化并开始作恶多端最终自食恶果的下场埋下了伏笔。
四、结语
用修辞手法解析外国文学作品是一个很重要的角度,不仅可以开阔研究视野和思维,让语言研究者在文化语言学的领域中找到更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还可以让读者可以了解其文化背景、政治态度、写作意图以及由此影射出来的一些作者的观念等。也有助于语言学习者通过对对象国语言的学习和文学作品的分析,从中找到其与母语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帮助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让文化与语言的研究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