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聆听中的美妙
2014-04-29崔婷
崔婷
摘 要: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的变声期,要适当的减少学生歌唱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那么音乐欣赏的内容就必须加大,学生欣赏的能力便成为我们在欣赏教学过程中一大难题。我们每位音乐教师要加大、拓宽音乐欣赏的内容,加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音乐欣赏; 感受; 聆听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2-029-001
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的变声期,要适当减少歌唱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音乐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这就要求我们每位音乐教师要加大、拓宽音乐欣赏的内容,加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每位音乐教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感悟,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学会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听觉,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马克思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
“音乐的耳朵”不是与生具有的,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那么要获得“音乐的耳朵”,我觉得首先必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各种基本要素敏锐的感知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例如在欣赏八年级上册《天堂》这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学生完整的倾听音乐,形成初步印象,然后再仔细感受乐曲中旋律的走向、音高的变化和力度的控制,特别是第二乐段音区突然提高,更进一步的从音乐的角度分析乐曲,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给聆听插上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例如我们在欣赏八年级上册中《川江船夫号子》,这首歌曲描绘的是川江上的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在生死的考验中争得壮丽人生的场景。歌曲丰富多变,充分展现了船夫们从出船→见滩→上滩→下滩这一系列精彩的场面。歌曲通过速度、力度、节奏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形象、生动的刻画了船夫们与险滩作斗争的场面,描绘的非常细腻、真实,学生们通过老师的引导,讲解,也能了解乐曲中的这一系列速度、力度等的变化,但学生好像只是限于此,因为他们没有亲身体验过那种场面,而无法更深刻的体会到船夫们在与险滩搏斗时那种精神,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作品展开想象,联系自己的实际。比如有的同学将船夫们划船的过程想象成自己骑车爬坡的过程,真实而贴切日常生活,由此他们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在聆听中充分发挥通感作用
通感是人类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联通。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官表面上互不干扰,实际上却相互感通,我们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仿佛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在欣赏一首抒情的歌曲时,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通感在起作用。白居易的《画竹歌》中“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也都说明了这一点。
例如在欣赏八年级上册《天堂》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次聆听时,利用手中的纸笔,画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色彩与点缀,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再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内容为乐曲起名。在第二次聆听时,可以请学生朗诵歌词,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意境,最后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画面,让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赏图片,学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在聆听中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如果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在七年级下册中的欣赏歌曲《太湖美》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的歌曲,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江南民歌的秀美、流畅的风格呢?欣赏过程中,我先在大屏幕上出示歌曲,用波浪线“﹏﹏”表示旋律,让学生欣赏歌曲的旋律美。对一些难点句段,我会制作一些动画,并采用了特定的色彩以作比较,同时演示其细腻甜美的唱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江南小调的韵味,他们结合课件展示的江南水乡美景图尽情的享受。
五、在聆听中加强学科的综合
初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我们可以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含义上作更广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使音乐欣赏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美术知识,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
例如在欣赏七年级上册中马思聪的《思乡曲》时,可以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思乡曲》,一边朗读《乡愁》。名曲配名诗,可谓是珠联璧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复习了那首著名诗篇。
六、聆听多元化的音乐
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即聽古典音乐的耳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广泛的倾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对于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最中心的莫过于聆听,初听、复听、细听、精听,只有通过不断的聆听,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审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