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2016-11-10郭小红
郭小红
【摘 要】图谱在教学中让抽象的音乐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创造力均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图谱在音乐活动中发挥了它的有效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图谱 乐曲 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93
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因此,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根据音乐的内容、结构、旋律及音乐情绪等特点来设计图谱,不仅能让幼儿用耳朵去聆听,更能让幼儿用视觉去参与,音乐材料就被故事化、形象化、具体化,让幼儿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旋律节奏,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教育案例
音乐欣赏活动《土耳其进行曲》活动,当图谱呈现在孩子面前时,纷纷主动猜测起图谱的内容来:
“小房子里住着谁?”
“门前有条路,那里有个公园,它们要去公园玩,对吗?”
“咦!那个‘?是什么意思?”
“中间小鸡的脚印怎么乱了,发生了什么事?”
“咦!后面小鸡的脚印怎么又变整齐了呢?”……
老师:“孩子们猜猜小屋里住着谁?”
幼儿:“小屋里住着小鹿”; “ 小屋里住着小白兔” ;“ 小屋里住着许多小蜗牛” ………
老师:“它们要去哪里?做什么?”
幼儿:“它们要去公园散步” “ 它们要去公园踢球” “ 它们要去公园玩” ………
老师:“‘?处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是不是来了一只大灰狼,要吃它们………
老师:“后来怎样了?”
“老师,图谱上的脚印为什么有的是灰色的,有的是黑色的?”
“老师,为什么图谱上灰色的脚印大,黑色的脚印小?”
“大脚印走得要慢,黑色的小脚印走的要快,对吗?”………
教育分析与实施:
一、记忆符号 增加负担
活动最初设计的图谱是以表现乐曲中节奏为主的“节奏型图谱”。乐曲有三段,图谱设计成三行,一行代表一段。在每一行里根据音乐的节奏,以没有特定含义的脚印、弧线、小手的图形符号,来代表乐曲中节奏和旋律的不同变化。实施过程中,孩子们看到图谱后表情比较茫然,不明白也猜不出图谱所表达的含义。需要老师对每一个图形代表的的涵义进行详细讲解后,带着幼儿看图谱一遍遍练习动作来表演:如走路、看四周、拍拍手等。
设计的“节奏型图谱”不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思维特点,整个图谱根据乐句设计的符号,只是纯粹的符号象征,没有特别的意义,符号没有帮助幼儿在欣赏乐曲时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反而需要幼儿记忆各种符号的含义,无形中增加了幼儿学习的负担,整个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幼儿对乐曲的欣赏兴致不高,导致幼儿对乐曲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图谱在活动中起到的作用不大。
二、繁琐符号 限制想象
经学习、探讨和整改后,从孩子们生活经验和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入手,把《土耳其进行曲》设计成“老鹰抓小鸡”的情景图谱,以幼儿熟悉的故事情景展开:“今天天气真好,小鸡们感觉肚子有些饿了,就排好队出门去找虫子吃,在路上它们遇到了凶狠的老鹰。”在图谱的设计上,A段是用小鸡的脚印、四周看、吃虫子表示;B段是老鹰飞来了,小鸡慌乱的奔跑,此时的音乐由舒缓变得急促起来,第三段重复A段。教师先讲述“老鹰抓小鸡”的故事,随后分部出示相应情景图谱。幼儿看到图谱,纷纷指着图谱问:“老师,那个鸡爪子就是小鸡的脚印吗?”“老鹰在哪里吃小鸡?”……看来情景性的图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边欣赏乐曲,教师边指示图谱讲述故事。
这次设计的图谱,增加了“老鹰抓小鸡”的故事情景,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学习兴致比较高。但《土耳其进行曲》的节奏比较快,而图谱是以每一个乐句来展现的,各种符号比较多、排列过密,有时老师的手一个乐句还没指挥完,音乐就已经到下一个乐句了,在指挥中显得手忙脚乱。另外图谱还是以节奏型为主的图谱,孩子们对于乐句、乐段的结构特征掌握的较好,但对于音乐欣赏活动来说,对整首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还是显得不够充分。同时图谱还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发挥出来。
三、全面兼顾 发挥想象
《纲要》中指出:活动的设计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贴近幼儿的生活。”整改后的图谱使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整改后的图谱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深深吸引着幼儿。
图谱设计成以“××去公园——中途发生了什么事——最后顺利到达公园”的故事线索来展现完整的音乐结构。图谱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深深吸引着幼儿,令幼儿对活动至始至终都保持着浓厚的的兴趣;同时,故事也是开放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和喜好来设计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2.图谱令乐曲结构、旋律清晰、明了。
图谱在A段只采用了灰色和黑色的这种简单的圆形来代表脚印,同时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灰色和黑色的脚印分别代表着音乐节奏的快与慢;B段是××在“?”处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三段和A段一样。图谱用简单的线条、符号把整首音乐的结构、旋律以及每个音的高低强弱变化等都非常全面准确地表现了出来。在故事中让幼儿理解音乐,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音乐。当图谱一呈现,幼儿的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纷纷根据他们对图谱的看法和理解,进行不断的猜测和想像,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幼儿的情绪一直处与兴奋状态。
“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这节活动中一个明显的特点。通过及时的整改,最终呈现在幼儿面前的图谱是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能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图谱在教学中让抽象的音乐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创造力均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图谱在音乐活动中发挥了它的有效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