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
2014-04-29白亮
白亮
摘要: 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基地,学校常规管理,尤其是现阶段教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管理是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笔者从努力提高管理者的业务素养和管理水平、管理方法上,运用有效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订单培训 慕课模式 目标管理
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基地,学校常规管理,尤其是现阶段教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管理是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海纳百川,努力提高管理者的业务素养和管理水平
目前,农村中小学管理者整体素质普遍学历偏低,缺乏管理经验,年龄偏大,缺乏创新精神。因此,依法加强农村中小学管理者建设,培养一支业务精良、管理科学、素质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是加强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因此,就要求管理者挤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非职权影响力。同时,还应学习管理技能,建立管理者竞争评价机制,实行竞聘制、年薪制,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充分挖掘管理者的潜能,把评估考核与管理者的晋升、留任和解职相联系。
1.包容并蓄,架一座心桥,用有缺点的能人。在新环境下,同志、同事之间要做到互敬、互爱、互助,不断地沟通,增进感情,密切关系。作为管理者,理应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别人,校长要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想问题,情感沟通;把别人当自己,校长要真正理解、包容、同情教师;把自己当自己,校长要充满自信,充分展示自我。每个人在思想、素质、特点、专长、工作能力,即“德”、“功”、“能”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不能找到一个尽善尽美的人。好的管理者宁可用有缺点的能人,也不用无缺点的庸人。用人时除用人长处以外,还应有化短为长的方法,适当授人以其能力之外的工作,让其在学习中完成,提高其素质。
2.订单培训,实现教师、管理者的阶梯化推进。相信人人能成才,鼓励个个争优秀,常规管理讲实效,全面育人求发展。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学校,要有较强的向心力、荣誉感和使命感,有鲜明的宗旨和教学姿态。坚持每周每校培养一名教师,使其由试讲、提高、再讲、促进、再提高中获取经验,并且实现分科目、分业务、分行业延伸其高度。名师往往就是比普通教师超越1%的那一部分教师。
3.协同发展,实现名师、名校的华丽转身。教师的发展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发展,进而逐步成为名师、名校。应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半成品”“成品”指导教学,从半成品中确定教师的成长起点,读懂他们已有的,读懂他们生成的,读懂教师的困惑,给教师成长的路指点迷津,从名师的良好习惯中走出自己的名师之路。
二、垂钓管理,收放自如,使管理有规划、有预见、有措施
在学校管理中要使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该管的管,不该管的由别人去管,由他自己去管理。若全包在身上,不仅终日忙碌不堪,还会挫伤下属的工作热情,凡事以人为本,和为贵。
1.善待教师,让教职工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善待自身的下属,让他们懂得你是为他们着想的,参与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的苦衷,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知道你处处在体贴他们,关心他们;认同他们的表现,要对他们表示赞赏。不仅要口头肯定,还要适当给予物质待遇,让他们知道你随时在肯定他们的贡献。建立 以教师自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要能容忍每个人的个性和风格,使他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不要把它们管理成会说话的机器。命令可以指示某人干某事,而不能唤起人的积极性;惩罚可以阻止人们的某种行为,却无法激励出人的干劲。
2.正面强化,铺就成才路。让所有员工看到前景,看到“钱”途。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除用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等吸引人外,还应树立榜样,让教师自身充电,在转化中提高,使教师以此为跳板,大胆地走出去。对于某项工作,不让员工说:“这项工作我不懂。”而尽力让其说:“你需要做的这项工作,我将尽力想办法完成。”让其在学习中奋进,为自身充电。让其明白人要做一番事业或有所成就,就应该找到自己在社会、学校的位置,掌握一项专长、技能。“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掌握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相对较多的专业技能,使自身成为社会、学校需要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为培养四有新人创造条件。
3.宽猛相济,使所有人都各尽所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属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工作需要深入思考,独立钻研,合作探究。因此,在时间安排上,要给他们更多的灵活性,让他们有更多的创造机会。要“宽猛相济”,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与教育相结合,让其在环境中塑造自己。只有当人受到适当的精神鼓励和适当压力下,才能完全出于主动,自愿参与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应充分挖掘其潜能,促使日常性工作和业务性工作都有一定的发展,使学校工作实现双丰收。
三、充分运用有效的管理模式,由管人变为管事
由于教育属精神生产领域,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品德行为的养成,都周期性较长,进程比较复杂。又由于教师的劳动成果一般属于精神产品,具有非物质化的特点,在短期内往往难以显现。因此,我们在管理模式上也应充分研究,合理评价,杜绝朝令夕改,失误发生。
1.实施目标管理,成立小集体,给予足够的权利和义务,发挥潜能。实施目标管理,就要求我们年初或者学期初合理制定目标,对目标进行分项目管理。推广年薪制,低工资,高奖金,高福利,每学年初由教师提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岗位年度计划或短期规划,通过项目管理,实施过程性评估,促使其长进。同时成立小集体,如年级组、科目组等,用绩效来衡量集体的成败。并且要求每个小集体有长进,有突破,发挥其潜能,培养合作意识,使学校有优秀的工作成果和高质量的校内组织,尽力杜绝失误、事故的发生。
2.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网络资源,结合慕课(MOOC)课程管理模式,实现课程翻转,用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前,将知识前置,用兴趣叩开学生的心结,变被动的learn为主动的study,在MOOC讨论社区中升华,延展知识,使其成为能力。充分运用上线的coursera,edx,udacity,学堂在线等大课程提供商的学习和管理理论,使课程资源多元化,课程便于使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自主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