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单亲子女青春期心理问题的研究

2014-04-29张宇歌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14期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问题

张宇歌

摘要:单亲家庭是指父母离异或一个亡故的家庭,其子女即为单亲子女。随中国社会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的数量也急骤增多。单亲子女的思想、学习、性格以及健康都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在青春期单亲子女暴露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家长的无奈、教师的困扰、学生自身的发展危机,使单亲子女在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单亲子女 青春期 心理问题

一、单亲子女成长环境剖析

(一)家庭状况

1.离异父母的收入对单亲子女的影响

父母收入水平低,单身父母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对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真空。孩子在家中不受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有些单亲子女由于生活所迫,过早的承担生活压力,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

父母经济水平高,双方都想以金钱来弥补子女对父爱或母爱的缺失,用金钱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在学习上不求上进,靠金钱交友,情感冷漠,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子女与长辈生活

长辈们为弥补孩子对父爱母爱的缺失过分宠爱,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纪律性淡漠,行为不受拘束,为所欲为。另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孩子年龄差距大,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存在更深的代沟,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相互理解,所以单亲子女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幸福感较低,性格暴躁。

3.离异父母的关系对单亲子女的影响

有些父母离异后关系相处不融洽,双方处于“互骂”状态,使子女处于仇恨的环境中,造成其心理扭曲,滋生出对人生、对社会的提防和恐惧甚至产生仇视心理,无法正确处事待人。

(二)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

1.监控程度低

离婚给孩子带来的适应困难会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出来,离婚家庭中父母监控程度低的状况会导致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吸毒和早孕等问题行为。由于成长环境的变化,单亲子女易产生心理失衡。由于缺少一方的监管,在青春期这个叛逆的阶段,单亲子女会因为想引起家长的注意,或因缺少约束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期望过高

父母离婚后家长将子女作为精神支柱,对子女产生较高的期望,子女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子女由于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走向家长的对立面,与父母进行抵抗,易产生过激行为。有的子女为了不让家长失望,自己承担过度压力,性格变得孤僻、消沉、沉默寡言,郁闷不乐。家长过度的期望和教育要求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容易使孩子出现许多心理问题。

3.迁就溺爱

离异父母因为感到对孩子的亏欠而对孩子进行弥补,因此对子女一味娇宠,有求必应,对孩子过分溺爱。为了减轻孩子心理上所受到的打击,无条件地满足孩子过分的物质要求,使子女产生骄纵任性等不良情绪。单亲子女在家里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散漫放任,在学校里迟到、旷课、打架,不尊重老师同学。

4.简单粗暴

有些单亲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长在子女犯错时非打即骂,甚至有的家长以自己心情为转移,使单亲子女感到惶恐不安。其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形成孤僻、胆小、倔强、不自信、暴力、急躁等不良品质。

二、单亲子女在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1.性别角色混乱

性别角色混乱是指两性在社会文化规定的各自相应的社会位置和行为规范模式上的混乱,即通常所说的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的现象。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各有不同,父亲对子女的独立性、自信心、社交能力、智力发展等方面影响较大。母亲则在抚爱、谦虚、举止规范、认真细致、严于律己等方面影响较大。在青春期阶段,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迅速,而单亲家庭中由于性别角色的缺失,容易导致子女的性别角色混乱。因父爱的缺失而出现的男孩女性化,男孩缺少阳刚之气,孤僻、胆怯、吝啬,喜欢与女孩相处,穿着、语言、体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对女性的模仿。而女孩则缺少与异性亲切交流的训练,表现为冷漠、拘谨、沉默寡言,缺少与异性相处的能力。

2.疑惧心理

疑惧心理是指无法真正理解他人的正常关爱,产生怀疑和恐惧的心理。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迅速,需要更多的关爱。然而具有此心理的单亲子女担心别人的关爱是出于什么目的,不愿将自己的困难和处境告诉他人,不愿敞开自己的心扉,让人感觉难以接近。

3.早恋心理

单亲子女在青春期生理上的迅速成熟,要求心理发展紧紧跟上,但由于他们个性发展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尤其是在教育引导个性发展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他们的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所以他们渴望他人的关爱,而异性的关爱比同性的关爱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而单亲子女在青春期常常对身边的异性产生好感。一旦对方作出回应,双方易将彼此的好感误解为爱恋进而陷入早恋。

4.自卑心理

大多数单亲子女都会具有这种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郁闷不乐、意志消沉。在青春期阶段,青少年自我意识高涨,心理活动集中指向自我,特别关注自己的身心变化以及感受,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观察与评价。单亲子女认为父母离异是不光彩的事,加上社会和周围人群的不理解,他们受到一些不平等的待遇,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单亲子女往往情感脆弱、对别人的批评特别敏感,行动上比较被动,畏缩消极。

5.人际交往障碍

青春期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在这些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会暴露出新的问题。青春期是个体首度尝试建立亲密关系的时期,单亲家庭会影响到孩子对关系和责任的看法。哈里斯·代克·苏利文认为,青春期会产生对亲密的需要,可以彼此分享情感和思想,进行亲密的交流需要学会以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谈论所感所思,由于单亲子女所具有的疑惧心理、自卑心理、孤僻冷漠、暴躁易怒等特点,使他们很难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关系,容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三、单亲子女在青春期的教育对策

(一)提高学校教育科学性

1.建立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

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和咨询治疗机构。使同学通过心理辅导课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其他同学对单亲子女要关心和关爱,不歧视和讽刺,建立同学间可倾诉和疏导的氛围以及正常交往关系。

2.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学校在单亲子女入学时建立人头档案,对其学习、心理、生活、行为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解、跟踪并加以记载。

3.定期与家长取得沟通,帮助他们改善家庭关系

学校可以开设单亲家长班,在教育单亲子女方面给予家长一些知识与指导性意见。指导家长用正确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职责,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子女。定时举办专家讲座,请单亲家长互相交流、总结经验。另外家长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走进教室与同学交谈,了解子女状况。

(二)重视家庭教育

1.采取宽严适度的家庭教育方式

单亲家长要加强理性,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要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子女学会自信、自立、自助、自强。不要为了弥补孩子感情的缺失,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怜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但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2.培养单亲子女的社会性

要教育单亲子女自尊、自爱、自强、自立,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虚心向他人学习,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融入社会。

3.对单亲子女确立适度的期望值

作为单亲家长,要对子女确立适度的期望值,把生活的支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子女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不要让子女感到压力,才能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4.注重广博的情感培养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形成的特殊组织形式。单亲子女与父母的情感残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要帮助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子女克服情感障碍。单亲家长尽可能多抽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面对现实,调整自我,用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挫折和困难,使孩子明白父母并没有减少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

(三)健全社会保障

1.成立指导或辅助性的机构组织

社会应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机构及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帮助单亲父母解决自身的心理困惑,解决单亲子女的心理问题。社会应建立相应的部门和机构,对单亲子女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观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单亲子女的健康成长。

2.完善离婚子女监护权

人民法院在判决离婚案,处理未成年子女归属时,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教育,既要考虑到监护人的抚养能力,又要考虑到其教育能力,使单亲子女尽可能多地得到双亲的教育和关心。

参考文献:

[1]查颖.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商学院.

[2]薛晓红.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成因及调适对策.宁夏人民出版社,少年读者杂志社.

[3]罗尚荣,李晓红.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社科纵横,2006,(12).

[4]周筱芬.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研究[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39.

猜你喜欢

青春期心理问题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
生命的勇敢与脆弱:对《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和《折翼天使》的比较研究
浅谈青春期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