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2014-04-29崔莉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散光

崔莉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1例白内障患者,共99只眼,采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对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视力以及散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后3个月有98只眼视力在0.5以上;患者术后1个月散光度数为(0.94±0.62),术后3个月为(0.87±0.60);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5.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2%。结论 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高,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 囊外摘除术;硬核白内障;散光;无缝线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39-02

在白内障治疗中应用较多的是超声乳化术和囊外摘除术,虽然超声乳化术技术更加先进,但是囊外摘除术依然是治疗主导方式,尤其在硬核白内障的治疗中效果明显[1]。为了探讨无缝线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本文选择51例患者,共99只眼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1例白内障患者,共99只眼,其中男性患者22例,共41只眼,女性患者29例,共58只眼。患者年龄最大81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为(70.1±3.4)岁。老年性白内障34例,代谢性白内障6例,并发性白内障7例,外伤性白內障4例。以核的硬度分级:Ⅲ级39只眼,Ⅳ级48只眼,Ⅴ级12只眼。排除标准:患有类风湿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局部眼病患者。核分级标准:晶状体软性、无核、颜色透明为Ⅰ级;晶状体黄色或黄白色,核软为Ⅱ级;晶状体深黄色,核硬度中等为Ⅲ级;晶状体为棕色或琥珀色,硬核为Ⅳ级;晶状体为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为Ⅴ级。

1.2 手术方法 采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表面麻醉,以上方穹窿部结膜瓣为基地,充分止血后在角膜前缘3mm处行3.0-5.0mm的直线切口,深度为巩膜厚度的1/2,行板层巩膜下向前潜行分离至透明角膜缘内1mm处穿刺,深入前房,注入黏弹剂,以环形撕囊方式行水分离,旋转后使核从囊袋内脱出,注入黏弹剂,使核处于悬浮状态,采用晶状体调位钩固定在核表面,将核娩出,吸出皮质,植入人工晶体,使巩膜切口保持闭合,包扎无需缝合。术后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视力以及散光情况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单位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卡方或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后视力情况 治疗1d后,视力在0.1-0.4的有8只眼,视力在0.5-0.9的有70只眼,视力在1.0-1.5以上的有21只眼;治疗1周后,视力在0.1-0.4的有4只眼,视力在0.5-0.9的有57只眼,视力在1.0-1.5以上的有38只眼;治疗1个月后,视力在0.1-0.4的有1只眼,视力在0.5-0.9的有36只眼,视力在1.0-1.5以上的有62只眼;治疗3个月后,视力在0.1-0.4的有1只眼,视力在0.5-0.9的有31只眼,视力在1.0-1.5以上的有67只眼。术后患者视力≥0.5的情况对比,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度数对比 术前患者平均散光度数为(0.91±0.69),术后1周散光度数为(1.02±0.51),术后1个月为(0.94±0.62),术后3个月为(0.87±0.60)。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5),有统计学意义。

2.3 手术并发症情况 术中出现并发症5只眼,发生率为5.1%,包括囊膜破裂3只眼,悬韧带断离2只眼。术后出现并发症18只眼,发生率为18.2%,包括前房出血2只眼,视神经萎缩3只眼,迟发性葡萄膜炎4只眼,角膜水肿9只眼,无切口开裂现象,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无视力损害、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失代偿现象发生。

3 讨 论

白内障是眼球晶状体发生的病变,临床中将晶状体浑浊称为白内障,当白内障浑浊较轻的时候,一般不被发现。目前白内障已经成为老年群体的高发疾病,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白内障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而老年患者白内障则多为新陈代谢功能锐减导致,另外老年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眼部外伤、眼内炎症等也会并发白内障。

对于白内障的治疗,临床中有药物和手术两种方式,但是药物治疗还处于研究阶段,还未获得确切的疗效。所以临床治疗中普遍采用的还是手术治疗,常见的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将晶状体核排出,吸出皮质,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是利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为乳糜状,将其与皮质一起吸出,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2]。虽然两种手术的效果均比较好,但是具体实施中要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确定,当白内障患者中心核部较软,处于Ⅰ级和Ⅱ级水平时,适合采用超声乳化术。但是当患者属于硬核白内障时,需要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虽然超声乳化术切口小,术后散光小,但是在Ⅲ级以上硬核治疗中要顺利完成手术难度较大。

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由于切口较小,因此能减少散光发生,且术后无需缝合。而在核的娩出中,该手术选择的是环形撕囊,能避免前囊膜破裂使玻璃体脱出,而且该种方式也便于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手术效果较为理想,在本组研究中,术后1d患者视力≥0.5的有91只眼,术后1个月患者视力≥0.5的有98只眼,患者视力水平基本趋于稳定,说明治疗效果较好。另外从散光方面分析,将核从前房娩出相比于扩大切口进行娩核,角膜的散光度数会大幅度减小,危险性较低。在该手术中,利用晶状体调位钩固定核后,将其娩出,然后吸出剩余的皮质,效果较好。本组结果显示,在术后1d、一周、1个月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术前明显改善。

另外,对于术后并发症也是手术操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发生最多的是角膜水肿,主要是在手术过程中损伤角膜内皮产生的,不及时处理对视力的影响也较大[3]。在本组研究中有9只眼出现角膜水肿,但是相比于超声乳化治疗,角膜水肿的发生率相对较低,通过及时的处理后水肿消退。

综上所述,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同时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在临床中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仁芳.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应用[J].眼科进展,2009,29(1):49-50.

[2] 袁昱.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拆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2,20(3):248.

[3] 郭向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10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5):6178.

猜你喜欢

散光
重新认识散光
3 ~12 岁儿童高散光的临床分析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散光的分析和验配应用
正常角膜前后表面散光的相关研究
什么是散光眼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丽水市部分4~7岁集体儿童散光分布特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