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于职业环境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014-04-29马骏王荣

中国市场 2014年27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马骏 王荣

[摘 要]本文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例,分析了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探讨了校际集群模式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环境;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基地;培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152-03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与职业院校的积极努力下,物流职业教育已经走上了与本科院校物流教育明显不同的发展路径。该路径的主要区别性特征是:校企合作广泛开展,校内实训设施设备逐渐完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培训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但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育较为普遍地存在一个重要问题:职业教育过程与手段的 “模拟化”、“虚拟化”特征十分明显,并且有朝“游戏化”为特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虽然说“模拟化”相对于“照本宣科式”是很大进步,但本文作者认为不宜由“模拟”进入“虚拟”,职业教育工作者下一步应促使学生进入真实世界,而不是进一步跨入虚拟世界。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从目前来看,实验、实训环节解决得相对充分,而实习环节是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同时,三个环节的“实”,如果理解为真实的话,则均极为缺乏。

在将物流职业教育做“真”,做“实”方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招商局物流集团进行了宝贵的探索性工作。借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东风,双方联合研究、开发、建设的校外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已初具雏形。该培养基地探索“大载体”、“大订单”、“融岗式培训”、“校际集群式合作”等诸多前沿模式,一洗沉疴,真正构造了吻合国际标准,落地中国土壤的现代物流职业教育模式。

1 培养基地建设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既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也是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单位。校外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是该校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建设者意识到目前常见的校内仿真模拟类训练易于训练表层能力,难以训练面对复杂现实的深层能力;校内模仿企业环境建立的工业级实训基地也因为缺乏实际业务支撑,校企环境体制迥异等约束无法实现有效运转。因此,对于学生至关重要的关键职业能力难以,甚至无法在学校环境下形成。

这一点对于物流专业尤其突出。物流行业本身具有辛苦、枯燥、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等基本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学生不太亲近,甚至于排斥这个行业,很难进一步去体验工作之中的技术含量。基于各种原因,职业院校的解决之道往往是通过“模拟化”、“虚拟化”,以至于“游戏化”的课程活动方式来解决学生的上述认知障碍。但这又势必会导致学生在进入实际工作之后产生巨大的,难以克服的落差。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围绕职业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虚拟化”的傾向则始终是在回避真实的企业,不去克服现实的困难。如任由“虚拟化”为特征的培养方式发展,则将可能导致职业院校在违背物流行业特点和职业教育特点的前提下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因此,该校外基地的建设与使用力争克服校内物流实训室参观功能大于实践功能的核心弊端,培养学生面向现实物流工作的核心职业能力。为此,则需选择具备典型特征和一定业务规模的企业,该企业主营业务类型应与院校专业培养发展方向高度匹配,继而将学校专业建设及学生培养体系放置于企业的经营环境,以企业实际运营场所为运行场所,在企业实操过程中进行针对性专业建设和教学的一种方式。简而言之,学校在寻找一个合适的企业作为物流专业建设的“大载体”。

根据对企业性质、规模、业务典型性、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等因素综合判断,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认为招商局物流集团是此项目最佳的合作伙伴。招商局物流集团为大型央企,人员、业务稳定程度高,决策可持续性强;招商局物流集团目前在全国建有170余个网点,拥有80余万平方米自有高标仓库,100余万平方米外协仓库,6000余名员工,年营业额近30亿元,是国家3A企业,是壳牌、卡夫、中粮等国内外化工、食品等领先企业的物流战略合作伙伴;招商局物流集团从事基于供应链的合约物流模式,专业技术含量高,可延伸性强,符合学校专业发展方向,也能进一步满足教研教改等深层次需求。

双方合作模式核心是共同投入各自优势资源,互相介入对方运营/教学活动,共同分享各项成果。具体而言,将校方在职业教育系统优质的教学师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资源引入企业,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将企业丰富的实践经验、先进的管理技术、实际的作业现场、作业内容以及务实开放的企业文化等资源用于校方的物流教育,可以提高应用型物流教育的质量与水准,同时提高校方教研教改的能力和针对性。在企业场地、设备及人员等资源条件支撑下,依托招商局物流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的实际项目业务(如好丽友、中粮集团)探索能够融入企业经营环境的物流职业训练模式。

简而言之,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和招商局物流集团目前合作建立的校外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就是瞄准了校外实习这一薄弱环节,为职业院校真实化教学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2 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职业院校的工作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使学生获得可以从事相关行业某些工作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只有在职业活动中才有可能产生。也就是说,职业活动是职业能力产生的必要条件。在职业活动这一必要条件之上,案例讨论、项目教学、技能训练等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该人才基地项目中,学校需要做的是如何促使企业人员、设施、设备、作业内容的教学价值发挥出来。

为此,方案建设者提出了“融岗式”培训概念,并进行了相关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融岗式”培训体系主要是指依托招商局物流集团的“物流节点、供应链、网络”为载体开发,通过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专题讲座、轮岗培训、案例研讨、项目会议等多种管理及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的综合训练。

之所以称为“融岗式”培训,主要原因包括:首先,“融岗式”培训体系的能力单元是从招商局物流集团仓储、运输、客服等部门核心岗位中抽离出来的。具体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三大类的100余项能力单元;其次,上述能力单元又会被合并归类到我们希望进行教学化的“教学性、实习性”岗位之中去(这些岗位和实际运作岗位是不完全一样的,具有更高的标准化和技能整合要求);继而,围绕该岗位的培训也是实行阶段性融入的方式为主。前面讲过,学生由学校进入企业会面临很大的落差,以致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以融入的方式,合理地设计单位期间内的落差幅度,将会有效消解、融化学生的排斥心理。

目前,该培训体系规划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其中初级课程主要是认知和基础训练,训后应达到行业及岗位认知标准,时长为1个月左右;中级课程主要是仓储、运输、客服岗位的深度训练,并包括部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跨部门培训,训后应达到招商局物流集团岗位关键技能标准,时长为3个月左右。

高级课程主要是在上述训练基础之上,进行的基地外延培训,主要包括项目运营培训,驻外管理培训,高级课程的时长为6个月左右。项目运营培训主要针对上线物流及驻厂物流等运作模式,该类模式很难在基地内独立完成,需要和工厂进行有效的衔接;驻外管理培训包括外地市场调查及驻外区域管理,外地市场调查主要面向外地市场运价调查等。同时,高阶阶段学生将在学校和企业配合下进行分组,开始到企业分散业务驻地(流动站)交替在企业不同的业务岗位开始轮岗实训,而后按一定时间返回集中学习常驻地,在校企老师的带领下,对实训进程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问题解答及知识拓展,同时由老师布置新的任务目标(企业可根据学生适岗情况,将对应岗位的入职培训分解配合授课训练,包括部分职业心理辅导),进入下一轮轮岗实训。经过高阶培训,学生应能达到企业入职标准。

从具体课程排布而言,采取半授课半实践模式,教师教学与企业现场作业融为一体,理论与实训交叉进行,可以半日授课半日定向见习对应,也可在企业高匹配项目或业务基础上,以企业项目或业务为主线组织专业课程的教授,具体安排,根据授课老师对课程计划和企业项目情况进行排布。

上述培训活动将使得学生能够拥有实实在在的物流行业从业经历,并且拥有不局限于单一作业环节的视野和思维。企业员工的优势是经验丰富,但劣势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知道怎么做,但疏于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学校老师的优势是理论框架,但劣势是知道很多为什么,但往往都是脱离实际的。该培训体系促使学生产生的经验是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不断反复锤炼出来的。

同时,为了多方位历练学生,上述训练活动会被分布至不同區域的不同场所进行,比如招商局物流集团北京公司、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驻点,招商局物流集团长沙公司、上海公司等。另外,根据不同阶段考核情况,该培训基地会给初级课程合格学生发放“招商局物流集团实习履历证书”,中级课程合格学生发放“招商局物流集团人才达标证书”,高级课程合格学生将可签约招商局物流集团相关工作岗位。

总体而言,在该人才培养基地,力求达到使学生能够在学校的三年学习期间内做到由一个对物流企业一无所知的学生转换为一个可以直接上岗作业的企业员工,其具体目标包括如下:学生毕业时达到企业对应岗位直接入职作业的标准;学生具备在企业对应岗位发展职业链上的拓展型知识储备;学生具备进入岗位后的基本社会认知和交际能力,能直接融入企业氛围,不会出现不良的心理抗拒反应;学生基本完成未来职业生涯的定位。

3 校际集群模式的探索

该模式的建立力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院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将学校的系统理论培育体系优势和企业实际运行体系优势进行结合,从而真正可以进行贴近行业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历和技能相结合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该模式有效地结合了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金、资源,以及企业的运营资源、管理体系,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也较好地提高了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

但是,单一学校无法消纳上述模式下招商局物流集团产生的教育价值溢出。因此,我们提出区别于传统“订单班”培养模式的“大订单”概念。传统的订单是指某个学校和某个企业签订的定向培养合同。该模式下能有效建立直接的以面向就业为培养目标的培养体系。但是,该模式管道过于单一,培养规模也偏小,学生经历与视野狭窄。“大订单”是指若干个学校以集群的形式集合起来,与具有综合实力的某个企业,以至于若干个企业建立的弹性定向培养合作契约。

具体而言,该项目将以物流职业人才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参与各方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招商局物流集团现有物流实体资源、管理及运营体系的教育及培训功能,建立全国范围内高职院校网点分布与招商局物流集团网点分布相匹配的集群式物流校企合作模式:共同研讨基地建设及教学方案,共同采取合适的合作形式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共建,共同使用以招商局物流网络为载体的物流人才培养平台,并在此平台基础上推动物流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招商局物流集团的合作项目已经进入实质化运营阶段,将逐步夯实基础,构造体系性课程,分阶段向国内同行院校开放。许以时日,一个吻合国际标准,植根中国土壤的现代物流职业教育模式将会在行业、企业、院校等多方助力下生根并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专本衔接的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