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2016-12-14张妍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创新型人才

摘 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单单满足于物质、温饱等,精神追求意愿越来越强烈,人们的审美也逐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高校景观设计专业近年来广泛受到关注,摒除传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以外,对于景观设计人才的全面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实践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端精尖人才越来越多,投身于各行各业中,这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文化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这一专业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包括建筑学、艺术类、美术类等,无论是对师资力量还是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均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的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要求,创新、改革及实践探索有效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该专业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的含义及特点

就目前而言,传统的高校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坚持构建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主要趋势。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指高校要以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设定及校内该专业的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全面考虑,除了传统的培养理论知识体系丰富、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和良好艺术文化底蕴的人才,还要将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培养及具体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为社会输送全面复合型景观设计人才。

创新与实践人才特点主要表现为,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其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能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缜密的洞察能力,能够在工作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并打破常规积极解决;同时该类人才还具有比较明显的创新品格,在工作学习中敢于冒险,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与此同时该类人才还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乐于在工作学习中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探索,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1]

2 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问题

2.1 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观念落后

虽然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同时也开始注重创新与实践人才的培养,当时其观念过于落后,具体培养方式及体系构建难以落到实处。当前对于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研究虽然较多,但是不同高校性质、发展方向及教学侧重点和院校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院校在进行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从自身院校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将体系构建的理论知识内容融入其中,成为真正能够为本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很多高校无论是院校领导还是本专业教师均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严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是将课程理论知识讲授作为重点,轻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院校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于形式化。

2.2 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当前,很多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还是坚持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仅是根据专业课程设置的大纲进行不同知识点逐一讲解,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突出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课堂的“绝对领导者”,与学生的互动少之又少,并没有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1]另外教材、课堂意识中心意识较为严重,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参考教学内容和院校安排的课时情况,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等方面考虑,这种情况造成学生创新思维、课外实践活动操作能力培养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2.3 高校创新与实践方面师资力量不够

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但是该专业与传统的数学、语文、政治等科目相比较,其开设的时间历程较短,各高校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师资力量也不同。部分高校的师资力量仅能完成传统的基本教学活动,即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培养和学生的发现问题,真正学以致用靠自身实践摸索解决问题等方面内容还存在一定困难,高校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同时很多高校出现一名本专业教师同时带几个班教学活动的情况,教师的课程安排较慢、工作量较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备课精力及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创新及实践人才的培养效果。

3 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改变教育观念

从根本上来讲高校要建立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的话首要任务就是从院校领导、专业课教师及学生等不同方面均改变自身观念,保证教学活动组成模块的合理性。景观设计专业与其余课程科目不同,其需要学生具有不同方面文化功底,该专业的艺术性、实用性均表现突出,这就造就了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在日常理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最终教学目的。

3.2 教学方法、内容改革

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需要与之相匹配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作为支撑。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教条,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很难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备课、设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学习情绪等,保证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活动。例如,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自由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不怕说错、敢于思考、创新即可。提出可行性对策后教师鼓励学生将具体的理论意向转化为实践,通过反复推敲、摸索真正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实践操作能力。

3.3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聘请有年轻、有能力的教师,通常年轻教师更具独立的思想意识,在日常活动中更能够表现出明显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在职的有经验教师来讲,高校可以为其创造定期外出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充电,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形象,可以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内容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其中困难。除此之外,高校要根据教师的个人能力及教学成果等方面合理分配工作内容,保证教师有充分的休息和备课时间,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建立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对于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复合型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素娟.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家科技(下),2015(8):184.

[2] 楚芳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山西建筑,2013,39(32):246-247.

作者简介:张妍(1985—),女,吉林白山人,研究生,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创新型人才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