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护理
2014-04-29李琴
李琴
【摘要】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应与复合伤相区别,复合伤是指两处或两处以上致伤因子引起的创伤。多发性创伤患者伤势重、病情变化快、容易感染、病死率高。所以急救工作者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展开抢救工作,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从而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61-02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126例,其中男84例,女42例,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受伤至就诊时间约20~120min。致伤因素:交通事故101例,坠落伤11例,刀砍伤12例,塌陷伤2例。损伤情况:以颅脑损伤为主的74例,胸腹部损伤为主的38例,四肢骨盆损伤为主的14例。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发伤常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埋压、爆炸等因素引起。严重多发性创伤常伴随一系列复杂的应激反应。创伤后发生血容量急剧减少、组织低灌注状态与缺氧等一系列危及组织生存的病理生理变化,可能长时间难以得到改善。这些严重紊乱使伤情变化快,常迅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危及伤员生命,故死亡率较高。
(三)临床特点
1.死亡率高 多发伤患者有三个死亡高峰
2.休克发生率高 50%为失血性休克。
3.低氧血症发生率高 90%的多发伤患者可发生低氧血症。
4.漏诊率高 占12%~15%。
5.并发症多。
6.出现治疗矛盾 最常见的为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患者。
(四)多发伤诊断时易犯错误
1、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肢体的畸形、体表的出血、往往引起注意,而隐匿的出血和神经、血管的并发症极易漏诊。
2、伤情彼此交错、互相影响不利于正确诊断
颅脑损伤在出现脑疝时,常有血压升高,从而掩盖了失血性休克时的低血压,影响了正确诊断,而颅脑损伤在治疗上要限制补液量,而失血性休克则需快速补充血容量,这就构成治疗上的一对矛盾。
3、不当的辅助检查加重病情
在威胁生命的征象未得到控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检查均可加重病情,因此必须把握伤情,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才能按情况做各种检查。
4、检症与急救关系处理不当失去抢救时间
正常疾病处理程序是检查—诊断—治疗,而在严重多发伤时,应急救—检诊—确定性治疗,在休克时,应抗休克—寻找原因—治疗,呼吸道梗阻时,应清除呼吸道梗阻—寻找原因—治疗。如在严重多发伤伤员中,按正常疾病处理顺序进行,往往由于未及时开放气道、未及时抗休克而增加死亡率。
5、对创伤早期并发症注意不够
二、急救护理措施
(一)临床观察内容
脑创伤为主的多發伤的护理要点。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意识、瞳孔变化。观察精神状态。观察运动与感觉的改变。观察耳、鼻有无溢血、溢液。
准时、及时地应用激素、抗生素及降低颅内压,观察用药后反应,防止脑疝的发生。
1.胸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护理要点
呼吸道阻塞的紧急排除。出血性休克的抢救:迅速建立两条上肢静脉通路,或深静脉穿刺进行CVP等血流动力学监测,纠正休克。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有血气胸情况者,及时做胸腔闭式引流,解除心肺受压。连枷胸反常呼吸严重时,对活动的胸壁进行加压固定包扎,以减少反常呼吸,并采用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
2.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护理要点
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测、CVP监测①、积极纠正休克。采术准备。给予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颜色及性状。
3.合并脊柱损伤及四肢骨折的多发伤的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有后腹膜血肿伴休克者抗休克。注意有无发生脊髓休克及有无肢体截瘫情况。脊髓损伤者应减少不必要的搬动,翻身时保持胸腰为一直线,防止扭曲及神经损伤。预防褥疮的发生。四肢骨折者及时牵引或固定,并注意伤肢的血循环及肿胀情况,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并多做伤肢按摩,以促进血循环。
4.合并肾挫伤的多发伤的护理要点
积极防治休克,保护心肺功能。积极做好手术准备,对威胁生命的损伤、肾裂伤及血管撕裂伤作紧急手术处理。肾挫伤者卧床休息,止血、留置导尿即能治愈,留置导尿要溉察每小时尿量、颜色、性状,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护肾功能。
5.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二)预见性观察
1.多发伤的某些脏器伤 可以是渐进性的,早期并不一定显著,在昏迷休克伤员常被掩盖,应密切观察。某一部位损伤难以解释严重的全身情况时,必须警惕其他部位伤。
2.积极预防感染 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伤口污染严重,肠道细菌易位,以及侵入性导管的使用,都会使感染加重,应严格无菌操作,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
3.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 积极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4.其他 在多发伤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既要考虑多发伤对每个创伤部位的影响,也要考虑每个创伤部位对整个机体的影响,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衰竭、心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观察护理措施,以防止其发生。
三、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急救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急救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院前急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急救中心应诊人员中的医生、护士、司机、调度员、担架员均应专业培训上岗,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急救护理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黎鳌.现代创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4.
[2]刘喜文,刘冬焕,万宝珍等.多发伤病人的急救系列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17(5)51.
[3] 沈伟锋;江观玉;干建新;;创伤急救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