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活跃性课堂教学体系的意义与方法
2014-04-26杨勇华
杨勇华
摘 要:建设活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的意义在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能力,提升思维空间;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是开展课堂活动;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注重教学艺术。
关键词:活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81-02
一、建设活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体系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多年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活跃性一直处于欠佳的状态。在大学生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总是被冠以“枯燥”、“无聊”、“乏味”、“理论”、“抽象”等名词,这也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的现状,建设活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召力、影响力、渗透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更好的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实现思政课“红色阵地”作用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课堂气氛活跃与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重要保障。因此,建设活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对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的重要途径
学生对课程有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很难想象学生对一门毫无兴趣的课程会学得好。而实践证明,现在大学生普遍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思想政治课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学了没用;二是思政课本身的课程内容“干巴”,吸引力不强;三是有些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较弱,认为思想政治课理论高深难懂,有厌学心理。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跃性课堂的建设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使那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偏见求知欲差的学生能在这活跃的气氛中得到转变。
(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空间的基础要求
学生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学生的发现问题的基础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以当前感知物为前提条件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系统,就容易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容易发现已知的事物和未知事物间的异同;就容易提出客观事物与主观事物之间的缺失状态等等。疑问也即随之产生,思维发展的环境逐渐清晰明朗。活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气氛是由众多活跃思维所引起的,学生若长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思维能力将会自然而然地得到锻炼。
(三)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
一般的教学目标,不外乎是让学生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实践证明,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学习兴趣高,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往往使学生心情愉快,故正是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最佳时机,加上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往往跟着教师走,这样教师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此外,活跃的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等作用。活跃的课堂气对实现整个教学目标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活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设法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趣味性、生动性,寻求增进课堂乐趣的途径和方法,做到教学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把上政治课看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下面就如何建设活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提出几点方法。
(一)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更好融入课堂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组织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课堂上可以开展演讲、讨论、辩论、朗诵、讲故事和小品表演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课外鼓励、引导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义务宣传等形式的实际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收集更多的素材,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让生硬的理论知识“活”起来。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视听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需要理论,更多的还要求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需要大量的素材。所以现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要有节奏性,以训练学生反应、思维速度;更要有声音与色彩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实验心理学研究证实:人们获取的知识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技术具备视听兼备的独特优势。利用多媒体设计的课件减轻了教师板书与讲课的负担,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使课堂知识更有趣味性。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感知的对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并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掀起课堂教学的互动高潮。
因此,在授课前,教师要积极制作课件,并在课件中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教学素材和情景,还可以提供相关网站和网页供学生浏览。这种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快乐地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轻松地互动,获得理想的活跃性课堂气氛。
(三)注重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语言和形体语言的表现力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运用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合理的形体、灵活的方法把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和逻辑顺序进行精彩授课的方式。讲授思想政治课若不注意教学艺术,不会科学的使用教学语言和形体语言,很容易使理论知识变成乏味的“照本宣科”,使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1.教学语言要生动
教师的语言技巧和语言风格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课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记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育家季米良捷夫也曾经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能只是抽象的理论讲话,而是要将逻辑语言的严谨性、书面语言的规范性,群众语言通俗性全部融合到一起。只有语言生动了,学生才会对内容产生兴趣。
2.形体语言要加强
教师的眼神、眉头、点头、摇头、面部喜怒哀乐的表情、授课时的手势、讲台上的步态等等都是教师的形体语言。有的教师只注重讲授知识,往往忽视了形体语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其实,教师的形体语言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教师的面部表情再配以有声语言,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加大学生的信息接收量;教师手势的良好运用也有增强有声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牵制学生的听课注意力的效果。授课中教师眉目中表达的认可、信任的微笑、肯定的点头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三、课程内容必须注入“活水”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时代感很强的课,如果让课堂教学脱离了时代,回避现实中的热点、焦点,就会使课堂失去光彩,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综合国力的竞争”时,如果能够采用更多、更近的象征国家发展的最新案例,会更容易引起同学关注,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并且通过案例列举使学生分析例如:“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是什么?为什么各国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等问题来引导学生从长远大局的角度认识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那些距离,进而引导他们树立起着眼现在,从我做起,奋发图强的志向与爱国热情,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建设活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具有新的课程理念,实现角色的转换,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只有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重视教学艺术,改革传统教学观念,打造全新的活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才能实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彦芳.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J].新华教育导刊,2010,(10):21-22.
[2]王呈伟.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和谐政治课堂[J].教坛聚焦,2010,(27):37-39.
[3]索丽珍.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南昌高专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