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探微
2014-04-26贺迎冰
贺迎冰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进行的一种旨在提高青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互助活动。家校合作不仅对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小学管理的现代化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方始终独居合作的主体地位,家长方只在从属地位。学校习惯于布置和指挥,往往忽视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指导、建议以及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领。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家校合作的第一主体是学校,但不应该忘了第二主体的客观存在和内在需求。因此,对家校合作必须有一个重新的再认识。
一、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互助、互促的教育活动。对学校而言,积极主动地寻求家庭配合,密切家校关系是由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局限性决定的。
相对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集体性等特点,家庭教育因其自身性质有以下优势:1.感染性。父母与子女天然形成的血缘亲情,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搭建起密切的情感纽带。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以及子女对父母的依恋与爱戴,使父母的喜怒哀乐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化作用。家庭教育中,“以情动人”的感染力更为巨大。2.针对性。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在熟悉的环境中,学生最能真实地表现自己,父母也最能够真实而充分地了解学生,因此也就更能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品行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3.随机性。家庭教育没有既定的教育计划,也没有固定的教育内容与方式,它不受时间、地点、设施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家长与学生相处的一切细节都是教育的素材,家长的言谈举止都是教育的内容,休息、娱乐、谈话、寻亲访友、家务劳动等都是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能够随时随地地“遇事而导”、“遇物而诲”。4.稳定性。家庭教育中,教育者相对稳定,教育环境相对稳定,教育氛围相对稳定,稳定的、相对不变的教育环境与条件能够减少不断适应新情况带来的冲击,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习惯、品行,从而提高养成教育的效果。
但是,与学校教育比较,家庭教育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家长教育角色定位不明,职责不清。家庭生活中,家长既为人父母,又是子女的第一教师,扮演着父母与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但很多时候,家长只强调或更多地强调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而忽略了作为教育者的角色。2.家长教育视野过窄,功利思想较重。教育孩子应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着眼于孩子终身、长远的发展,着眼于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然而,一部分家长对待孩子的培养问题仅局限于家庭本身的利益,如光宗耀祖和孩子眼前的利益。功利性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社会性品质欠缺,与学校教育相冲突。3.忽视养成教育,教育重点偏离。家庭教育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养成”,即养成孩子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行。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轻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重知识的掌握,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实践能力的锻炼。4.感情用事,教育不得法。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使然,一些家长对孩子放纵、溺爱,一味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没有对孩子提出严格的要求,对孩子的过失行为听之任之。一些家长缺乏民主、平等、尊重意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得要领。这些状况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质量,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正因为家庭教育存在上述的优势与不足,所以学校有必要加强与家庭的合作,教师有必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家校合作有利于挖掘并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资源,并以学校之长抵制、削弱家庭负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强学校教育的效果。
二、促进家校合作互动若干建议
学校是实施育人的教育机构,是从社会大环境中优化出来的一个奋发向上、
更生动纯洁、计划更周密的育人园地,在家校合作中,理应更积极主动,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卓有成效的合作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做好家校合作规划。
学校要建立家校合作的专门组织机构,并科学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开展活
动的周密计划,确保家校合作工作有章可循,有组织保障。组织机构成员除了学校领导、班主任、一线教师外,必须有家长代表。现在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委员,家长有权参与并监督学校的一些工作。学校应让家长委员会成员不定期参加学校工作会议,参与讨论、制订学校工作特别是家校合作工作计划,并对学校、班级、教师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真正发挥“智囊团”与“督学团”的作用。
2.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教师首先要认识办好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力求使家长学校有专人负责,
有明确的办学宗旨,有科学的教学内容,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有严谨细化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切实改变目前家长学校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的状况。其次,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家校合作意愿与出发点,体现不同的教育素质,对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影响。学校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家长的特点、教育需求和教育状况,注意典型引路,总结、推广先进的家教经验,做好家庭教育误区,如“溺爱”“过高期望”“以学业为中心”等的纠偏工作,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提高家庭教育实践能力。再次,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经常聘请家校合作方面的专家开展教育辅导和咨询活动,解答家长和教师的困惑与疑难问题,指导双方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与工作。
3.完善内容与形式,拓展家校合作空间。
科学育人,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家校合作的出发点与根本目的,
家校合作应围绕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来设计与安排。家校合作的方式要体现灵活多样,互动有效。首先,学校要改进并完善家访、班级家长会、电话访谈等常用的家校合作互动方式。学校要放下架子,改变“权威”形象,教师与家长联系时,要把“告状”“命令式的要求”转变为协商式的探讨与对话,把单边的报告与介绍转变为双边的沟通与交流。其次,学校要多采用能够凸显家长主体地位,促进家长深度介入的合作方式,如家长来访接待日、印发家长评教表、校长信箱、学校开放日活动等,让家长真正能够步入学校,步入课堂,交流信息,反馈意见。再次,利用网络实现多维互动。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已成为时下新兴的家校联系的方式。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校园网站,开通班级博客,建立QQ群,校园网站设立“教育漫谈”“家长园地”等栏目。网络可以使家长随时浏览网页博客上反映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基本情况的内容,家长、教师、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意见,实现家校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开放的、快捷的、高效的真诚沟通与互动。
总之,学校与家长需要建构家校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家校携手,合作共育,
只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努力做到教育理念趋同,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过程一致,教育方法互补,才能增强家校合作教育的效果,提高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