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2014-04-26戴敬孟康吕树铮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血糖类药物心肌梗死

戴敬,孟康,吕树铮

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AMI早期,非糖尿病患者常可见血糖水平增高,称为应激性高血糖。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可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的减低、梗死面积扩大发生的风险,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关于AMI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原因尚缺乏统一的观点。本研究对非糖尿病AMI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非糖尿病AMI患者316例。其中男性183例,女性133例,年龄47~89(67±12.8)岁。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0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血糖正常211例(正常血糖组)。纳入标准:①符合AMI诊断标准;②年龄大于18岁;③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入院后两次空腹血糖≥7.0 mmol/L);④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糖化血红蛋白值正常。排除标准:①既往有明确糖尿病史;②已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③诊断库兴综合征等影响糖代谢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诊断AMI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伴发疾病及用药情况,并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心肌酶、心脏超声、腹部超声、胸片等。所有AMI患者均按照ACC/AHA治疗指南根据就诊时间及危险分层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以及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调查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伴发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计算危险因素比值比(OR)和95%的可信区间(CI)。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AMI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33.2%(105/316)。应激性高血糖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肌酐、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及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与正常血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以0,1进行赋值(是:1,否:0),其中年龄以≥70岁赋值为1,<70岁赋值为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2.992,95%CI:1.045~8.565,P=0.041),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OR=2.852,95%CI:1.051~7.741,P=0.040)为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表2)。

3 讨论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

目前发现,AMI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比例逐渐增高,并且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增高相关。升高的血糖导致心肌细胞糖酵解底物减少和游离脂肪酸过剩,心肌能量供应不足,加重了缺血心肌的毒性作用,影响离子转运和细胞电位,增加钙超载,致心室颤动的阈值降低,促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1]。

表2 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

高血糖促进了体内血循环中血小板黏附、聚集能力的增强,同时导致抗凝、抗血小板机制作用减低,使血液黏滞度增加,微循环障碍加重,促进了血栓的形成。AMI时应激性高血糖还可以促使心肌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增加,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功能下降,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可明显增加AMI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2]。有研究认为女性患者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但是在研究中发现,性别与应激性高血糖无关,而年龄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是导致A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考虑老年患者的代谢机能减退和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减弱,在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与国内赵振燕等报道一致[3]。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药物之一,对于冠心病或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增加10%的新发糖尿病风险[4]。也就是说每1000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每一年有1个患者诊断为糖尿病。JUPITER 研究提示[5],每1000名接受他汀治疗的女性中一年内新增新发糖尿病6例。

他汀类药物增加糖尿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这些机制也有个体间的差异。骨骼肌是餐后血糖吸收的主要位点,其余包括胰岛β细胞的作用。他汀类药物消弱了糖代谢的许多方面。他汀治疗不可逆转的影响了细胞线粒体的功能,特别是骨骼肌细胞,是他汀诱导的骨骼肌中毒的基础[6]。

我们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增加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风险。可能的原因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导致骨骼肌线粒体功能减低,脂肪组织和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7]。研究结果提示,对于老年患者和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一旦发生AMI应该监测血糖的变化。

研究的局限性:研究样本量少,是一个单中心研究,且仅限于中国北方地区。另外,没有研究哪一种他汀类药物导致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更加明显,也没有研究他汀类药物的剂量与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性。

[1] 焦云丽.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相关性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46-7.

[2] 李英梅,车在前,丘洪,等.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激素和血糖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 上海医学,2010,33(9):853-6.

[3] 赵振燕,刘冰,吴永健,等. 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近期预后影响的初步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2010,25(3):170-3.

[4] Sattar N,Preiss D,Murray HM,et al. Statins and risk of incident diabetes: a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statin trials[J].Lancet,2010,375(6):735-42.

[5] Mora S,Glynn RJ,Hsia J,et al. Statin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women with elevate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or dyslipidemia: results from the Just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Statins in Prevention: an In te rvention Tri al Evaluating Rosuvastatin (JUPITER) and meta-analysis of women from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s[J]. Circulation,2010,121(4):1069-77.

[6] Galtier F,Mura T,De Mauverger ER,et al. Effect of high dose of simvastatin on muscle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and calcium signaling in healthy volun-teers[J]. Toxicol Appl Pharmacol,2012,26 3(6):281-6.

[7] Supale S,Li N,Brun T,et al.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pancreatic βcells[J]. Trends Endocrinol Metab,2012,23(5):477-87.

猜你喜欢

高血糖类药物心肌梗死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