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解题后的再思考

2014-04-24王明兰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数学方法

王明兰

摘 要:通过两个“解题后的再思考”的典型案例,引发广大老师对解题后再思考的重视,注重解题后从多途径引导学生体验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使他们真正懂得“学会学习”。

关键词:“多解”选优法;再思考;数学方法

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对例题和基本题的研究,不重视问题内在潜力的挖掘、改造,只满足于它们的解答,不追究问题的来源,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无谓重复,唯恐题型有遗漏,分题型、套解法、记技巧成了解题教学的法宝,而“解题后的再思考”这一促使学生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关心题目解决了没有,不去关心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更不关心自己到底悟到了什么,只习惯于解决别人的问题而不会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笔者认为,问题解决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与探索,让学生明白“解题后再思考”的重要性并掌握“解题后再思考”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会学习”。那么,在解题后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呢?对此,笔者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探索“多解”选优法

题目解完以后,不应该满足于已经有的解法,而应该充分利用题目设计条件,围绕解题思路展开广泛的联想,寻找多种解法。这样可以拓宽思路,从多种解法中比较优劣。

例如,已知关于一元二次方程(k2-k-2)x2-(5k-1)x+6=0,

(k≠-1,k≠2)

(1)求证:这个方程一定有两个实数根;

(2)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x1,x2;

(3)若方程的两实数根x1,x2,满足关系式 + = ,求k的值?

这是一道中等难度的试题,我原以为学生的得分率不会低,但是对80份试卷作出的统计后,得到的却是相反的结论,在抽取80份试卷中,得分率为24.8%,满分者仅4人,占学生人数的1.2%,第(1)问是基本题,得分率仅33.9%,(3)问得分率15.1%,特别是在把x1= ,x2= 代入关系式 + = ,两边平方,化简得25k2-55k-152=0的过程中,因为受固定解题模式的影响,选择不恰当的解题方法,不能避免的是较繁琐的计算。致使运算冗繁,浪费大量的时间,最终半途而废、令人痛心。

本题答卷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概念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对于第一问65位学生这样表述:证明:Δ=b2-4ac=[-(5k-1)]2

-4x6(k2-k-2)=k2+14k+49=(k+7)2≥0,此方程一定两个实数根。

实际上,对于定理“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圳Δ≥0”,多数学生已经熟记,但是应用时,却把条件a≠0丢掉了。殊不知当a=0时,即k=-1,或k=2时原方程变成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怎么能“一定有两个实数根呢”。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就是因为基础知识模糊,忽视了题目条件,概念不清。因此对于数学概念一定要切实理解,并且字斟句酌;书写证明,一定要完整严密,做到步步有据。

第二,不注意数学方法的选择

在(3)问中,有些学生运用“换元”的思想方法,就轻松地化难为易:设 =y,则原方程y+ = ,解之得y=2或y= ,当y=2,代入 即 = ,解之得K1= 。当y= ,即得 = ,解之得k2=- ,

将K1= ,k2=- 代入方程检驗均满足题意。本题出现问题的症结在于:缺乏正确选择数学方法的能力。但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的习惯”,对问题不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见到题目,沿固定的解题模式,解题很容易误入歧途,不能自拔。

二、推广引申,培养能力

“思维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对于一些典型习题,可在题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推广原有结论,或者部分地变换题设条件,研究结论的变化情况,通过这种推广引申的思考,不仅可以更好地复习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既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解题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出来,挖掘出隐含的问题的本质性,从特殊拓展到一般。

例如,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找规律、提出你的猜想:

< ; < ; < ; < ;……

(1)根据规律写出一个含有数字的式子__________

(2)从上面的格式里发现:一个正分数的分子、分母______,

所得的分数的值比原来的值要__________

(3)猜想:设a>b>0,m>0,则 >

2.用你发现的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 ; = - ; = - ;……

(1) + + + + =

(2) + + +…+ =(用含n的式子表示)

(3)若 + + +…+ 的值为 ,求n的值?这样不但能复习分式的基本性质,还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总之,解题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就要及时提炼在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中所运用的有效的思考方法、解题技巧以及题目本身所反映出来的一般特性,做好总结归纳,以便在以后的解题中借鉴,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同学们可试着对一些典型的习题作解后的总结。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认真做好解题后的总结,横穿纵拓地探索,必定会激起学生探求数学奥秘的动机,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就能让学生学到总结归纳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中学)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在化学平衡学习中的重要应用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月牙肋岔管展开图的数学方法解析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贯彻数学思想理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
论简单估算数量级的数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方法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