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分作文“我”来了(高考作文记叙文篇)

2014-04-24胥昌其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第一人称审题

胥昌其

摘 要:记叙是学生作文的基础,也是检验学生水平高低的标准,其常见结构是指文章中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文中需要一种巧妙的形式来连接材料,这种形式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没有了它,各种材料就犹如一团乱麻,不能形成一篇文章不说,主题也就更是无从揭示了。因此,选好角度更是关键,安排好结构是拿高分关键。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其常见的结构模式大致有:时序贯穿,空间转换,时空交错,逐层深入。

关键词:优化作文;第一人称;审题;情节设计

在记叙文设计中,“我”到文中来是一种捷径。记叙中“我”是记叙主体,如果利用好第一人称的“我”,将会让你高考作文事半功倍。高考作文,它不是平时的练习,不仅仅是一个班一个学校的考试,也不是一般技巧的训练,可以说是一场万众参与的选秀,选秀要求很高,其中最忌讳千人一面,众口一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评卷效率也得到相应提高,但评卷的质量不一定相应得到提高,为求保险,大多数优秀试卷被埋没,有好的思想,缺乏出彩的结构,缺乏“我”来设计。所以,考场作文必须拿出自己的绝招,方可脱颖而出——“我”型我秀,“我”手写“我”心。要想在这场选秀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就必须“秀”出独特的“我”来。那么,如何在这场选秀中展现出“我”,写出个性,不妨让“我”来。

一、“我”来审题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基础,记叙文通常是以记人叙事来表现主旨。对于审题立意,小学、初中、高中生作文是逐步提高的,他们分别强调的是感知、感受和感悟。广大考生写的感悟离不开“我”,在“我”来审题中同时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欠”,即欠火候,你的感悟不能出现低幼化倾向,动不动就是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家有个小表弟,停留在此层级的文章,写得再好,也缺乏嚼劲;二是不能“过”,开口“想当年金戈铁马”“怒发冲冠凭栏处”,闭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这样,让人一看就觉得你在“拉大旗,做虎皮”,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你的历练不够,何况考场800字的作文又怎么能表达清楚这么大的问题!

作家王蒙告诫广大学生,我希望中学生写得非常好,但是我不喜欢看那种年轻人作老语,作未老先衰语的作品,我希望中学生仍然能保持那种青春,甚至是青少年的单纯和朴实。“我”的感悟应该由我的生活而发,透着生活“我”对生活的思考,尽管眼泪、欢笑、沉思全是第一次,但因为真诚、真挚、真切,故能给人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

《烂香蕉的滋味》一文中:母亲每次到学校看我,都要带一大串香蕉,为我补充营养。最后一次送香蕉正值复习迎考,我一头儿扎进忙乱的考前复习中,早已把母亲送来的香蕉忘记,等到考试结束,整理东西时才发现,母亲送来的香蕉大多已经烂了。我掰开香蕉,嚼了一口,仍是甜的,再嚼一口,还是甜的,于是我坐下来慢慢地吃完所有的香蕉。我觉得它和新鲜的香蕉一样甜,甚至比新鲜的香蕉更好吃,因为少了进口时的那股涩味。回家后,我抬起泪眼,问母亲:“为什么烂的香蕉却这样可口?”母亲轻声地说道:“其实,烂了的滋味是一种成熟的滋味。”在这篇文章中,烂了的滋味是一种成熟的滋味,这就是“我”到文中来的表现,因为成熟不仅仅是香蕉,还有我,“我”一天天地成长,慢慢成熟,最后理解了母亲的那个浓烈而质朴的少年。这一感悟虽然平白如常,但因为烙上“我”的印记,故而真切。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如,贫困的家庭,孩子喜欢吃鱼,妈妈为满足孩子的一次愿望,饭桌上妈妈说不喜欢吃鱼,全给孩子吃光了,由于巧合,孩子走进厨房,看见妈妈在独自津津有味嚼着剩下的鱼骨头时候,胸中涌起一阵酸楚。“我”的感受调动了读者的生活经验,打动了阅卷老师,故而成功。

二、“我”来设计情节

记叙文写作讲究情节的设计,他有小说的特点,更像春晚中的小品,讲究别致、创意。一篇高考的作文,800字左右,要让它尺水兴波,就必须情节上独具匠心,从千篇一律的作文中脱颖而出,才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才会得高分。微型小说之所以耐看,就在于每一篇的情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情节设计的常见技法有悬念、突转、欲扬先抑、烘云托月等。虽说“技法”是常见的,但“匠心”却必须是“独运”的。电影大师希区欧克对于悬念有一个经典的诠释:“我在影片中放置的炸弹,它一刻不爆炸,观众的心就一刻放不下来。”从逆序中我们清醒地看到,希区欧克在影片中放置的东西,每一部都绝不相同,可谓匠心“独运”。高考作文中作者的设计也如此,需要匠心独运。

“烘云托月”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法,吴敬梓是这样来设计他的“云”的,为了表现风雅,它在《儒林外史》中叙写文人杜慎卿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一尘不染的情节之后,写到杜慎卿几个人游金陵雨花台见到的情景:

坐了半日,日已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了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雨气,一点也不差!”的确,看一个时代真正的文化品位,不仅要看有多少“杜慎卿”在想着看落照,而且要有多少“菜佣酒保”在想着看落照;只有生活在“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的地方,“杜慎卿”这样风雅的人才能显示出动人的风姿。这就是吴敬梓在情节设计上的匠心,既写出了社会环境,又烘托了主要人物,更深化了文章主旨,可谓一石三鸟。

不管是“我”来审题,还是“我”来设计,文中有“我”,不离开“我”,即是文中“我”的身份地位,一定要符合“我”的特點,否则,大谈一通道理,会显得做作,缺乏本来的真切。

(作者单位 贵州省都匀市第一中学)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第一人称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招”学会审题
缜密审题,准确建模,学以致用
七分审题三分做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第一人称小木屋
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历史演变
高考作文审题的不败之法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