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魅力

2014-04-24李庆彬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孔乙己课文语言

李庆彬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探索中前进,一直在困惑中寻找出路。然而,旧的传统观念束缚令许多教师在各个环节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彰显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让课堂语言做到收放自如呢?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多年来我潜心思索,注意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以点带面,立足重点,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个人的经验,谈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丰富知识,旁征博引,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自如地运用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首先具备的素质是,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有较宽的教学知识面及和文学功底与拓展能力,针对教学,散开去,放手让学生独自去寻找精神种子,收回来,让学生畅游在文学艺术海洋,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让学生受到语言艺术的滋润,受到文学雨露的沐浴,教师在课堂中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中,学生对鲁迅的作品很熟,也很了解他的作品风格,可以让学生从了解课文的社会背景与文学常识入手,从阅读的角度,品味鲁迅的语言艺术风格,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害人,使封建文人在追求功名的同时而丧失了自我,作者以批判角度面对社会,以同情角度面對受害者。

而对于课文中的板书,我采用“墓碑”式图解法去让学生在直观基础上去理解课文主题。对于社会环境——鲁镇,学生可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情况,去展望背景,认识人物,揭开小说情节的神秘面纱。

我在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时,根据教参要求,从另一个角度去剖析人物,利用板书的表格,让学生为课文中的人物填写一份身份证明,以展示主人公的个人世界。

课后作业,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续写本文,关注后来孔乙己的命运。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很高,很快就完成了续写任务,并且将文章写得很生动,课后反馈效果极佳。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题理解达到了一定境界,并且达到了课堂的教学目的。

因此,一节课内容精巧别致,主次分明,就会让人在一目了然中完成教学任务。

有经验的教师,能在分析课文中,力求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而没有经验的教师,对于大家的作品无从下手,讲起课来,惟恐有学生不知道的东西,面面俱到,结果,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往往不会很好。

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莫过于学生收获效果如何,学得好坏是最好的水准。所以,教师的方法也很重要。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培养阅读能力很重要,教师的生动阅读引导也很重要

一篇课文,在学习之前,课前预习很重要。新课程改革中,在教学环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从知识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训练。这时,教师的声音很重要,音色甜美,能给课文阅读增添不少情趣。

例如,在常规教学中,每一堂课开始,首先用一分钟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到声音、语速、音调、音质都讲究。

在分析课文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并尽最大努力走近作品中的人物,因为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所以人物性格一定作为来重点分析。在《孔乙己》这篇课文中,围绕人物我给了学生一个空白表格,让他们为人物身份填制一份清单,让学生填表完成对人物的户口普查,学生很欣然地接受了。我巡视一遭,见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很感兴趣。他们运用生动的语言为这个人物画像,甚至有些经典的语言令人捧腹,笑过之余不免对这个悲剧性人物感叹。

所以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教师要进行生动的阅读指导,用教师的语言魅力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三、讲究语言章法、语法,提高语言艺术,在知识接收中膨胀学生的求知欲很重要

作为教师,应该在教给学生写作的同时,进行语言训练,这些都离不开语法训练。在此基础上,配合教师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松弛有致,收放自如。

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甚至在字的平仄上都很讲究,尤其在章法字词语句上都值得推敲。反观现在许多写东西的人,称其位作家其实很有点牵强附会,他们的一些作品根本不讲究韵律和语法。我觉得他们很有必要向老师老舍先生学习,很有必要研究研究老舍先生的作品。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而教师的授课时间能占一半以上,其他时间是学生训练与教师平台互动,教师如何利用好这点时间,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既精辟又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不拖泥带水,把课讲得精练易懂,是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还有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课堂个性化语言,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授课,使课文中的情节带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的思路跟着教师的授课脉络走,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好教学时间,充分展示教师的语言艺术魅力。《孔乙己》这一课,在教学开始,我就利用富有情调的阅读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性教学,使学生从中产生愉悦。

由于我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做了角色朗读,给学生留下的深刻印象,所以学生对这篇课文理解的比较透彻,记忆的时间也较其他课文要长一些。这些不仅得益于我的教学语言有魄力,更重要的在于我在处理这一课时运用了具有特色的阅读语言。学生带着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好奇,他们的求知欲在不断膨胀。而且,我设置了一段精彩的导语,把学生带进了晚清江南绍兴的鲁镇,跟随作者鲁迅的笔踪,去寻觅被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孔乙己这个人物。

为什么我的教学语言很松散,学生表现却很积极呢?很简单,平时,我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自学能力。课堂上,他们的思绪信马由缰,他们的语言任意驰骋。这样就放飞了学生的想象。众所周知,学生的想象是奇特大胆的,是异想天开的。顺着思路让他们走,不要限制他们,哪怕脱离课堂,也要鼓励,甚至是纵容,这样学生的想法就会大踏步前进。我觉得,任何时候,学生的思维都不可扼杀。

唯有此,学生才会针对课堂内容产生新奇感,自然而然,他们就会自行得到吸收,这样的效果往往比在教师逼迫下强化吸收效果会更好。

总之,一堂好课,不但有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和优美的教学语言,还要培养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师生在愉悦中进行教学很适合当今社会进程,很适合现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这是一个很值得琢磨的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 吉林省敦化市贤儒中学)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孔乙己课文语言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