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面对面”

2014-04-24李方英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张怀民面对面承天寺

李方英

新课程标准初中学段学生阅读学习文言文和诗词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采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自行疏通文义,但要进一步探究文章主旨思想,感受作者情感,我们在教学中不妨采用“时空连线”的方式,让学生穿越时空,与作者或文中人物面对面,近距离地交流,感受文章中作者所赋予的思想感情。

例如,我在教学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时,就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进行连线,在与陶渊明和他笔下的武陵人面对面的交流中,去感受作者现实中的痛苦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去感受世外桃源给我们带来的神秘和优美。

采访对象:其一,武陵人;其二,陶渊明。

采访对象由学生扮演,扮演武陵人和陶渊明的学生分别组合,各自设计解答提案。(回答时可以用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其他学生作为记者设计采访提案,讨论需提出的问题。

课堂模拟采访现场。(组合各组所提出问题及部分回答)

(一)采访对象一:武陵人

问1.请问你发现陶渊明那天,你在忙什么呢?

答:我以捕鱼为业,只要天气好,我每天都去捕鱼。

问2.请问是什么指引你发现桃花源的?

答:我“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对眼前一大片桃林美景,我感到很惊讶,之前从没看过,也没听人说起过,我想看看它的尽头在哪里。

问3.见到桃花源时,你有什么感受?里面的环境如何?

答:我感觉自己眼前“豁然开朗”。里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真是山清水秀,优美恬静。

问4.对于你的到来,桃花源中的人的态度怎样?

答:第一个看见我的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后来,“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总之,都非常热情。

问5.桃花源中人告诉你,他们到这个地方的原因是什么?

答:“自云光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他们给我的印象是勤劳善良,热情好客。

问6.请问你能否用你自己的话给我们概括一下你在桃花源中的感受?

答:桃花源给我的整体感受是: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生活幸福,其乐融融。

(二)采访对象二:陶渊明

问1.你描绘的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答: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表现了我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

其实我知道,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仅是我的幻想而已。我在文中写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我这样写的目的就是使人觉得似有实无,似真而幻,暗示桃源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问2.那么你写这样一个和现实反差极大的桃花源目的是什么呢?

答:我一生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我对当时的黑暗社会非常不满,我远离官场,隐居田园,追求一种自由安乐、恬淡的生活。我弃官归隐之后,亲身体会到老百姓生活的痛苦,我写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意志和愿望。他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争、民风淳朴、人人安居乐业、平等自由、和谐美满的社会里。

问3.你还有关于表达这种美好愿望的作品吗?

答:有很多的,我的诗歌,我的散文,大家有空可以查阅品

读……

再如,在教学苏轼笔下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交流作者的创作过程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也可以“穿越时空”与作者

对话。

活动设计:

题目:高端访问

内容:学生两人一组,分饰苏轼、记者演出一次访谈。主要交流《记承天寺夜游》的创作过程,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采访对象:苏轼

问1.您是我国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您的名字家喻户晓,今天很荣幸能邀请您来我们演播室做客,请问您那晚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呢?

答:您客气了。我那天夜游承天寺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我遭小人诬陷被捕入狱,后被贬黄州,所以當时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那晚月色很美,我想在自然的美景中排除纷扰。

问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历来被誉为写月色的绝唱,您能谈谈您当时看到如此美丽月色的心情吗?

答:好的,我那晚到承天寺找张怀民,那时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就一同来到院子里散步。我看到澄澈的月光洒在地上,空灵、皎洁、明净……近乎空明的水,竹柏的影子投在地上,微风吹来摇曳多姿让我想到水生植物藻、荇交错在一起。在月的世界中我的心也豁然开朗了,我摆脱了迁谪的孤独和无聊,从此类拘囚的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我的心灵变得静谧、纯洁。

问3.您能谈谈您在文章结尾的感慨中所说的“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答:嗯,好的。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我和张怀民因遭贬斥,无所事事,故多闲暇,才会有如此闲情逸致来夜赏明月。但实际上,只有摆脱杂念的缠绕,有着一副旷达的胸襟,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才能领略这风清明月的自然之景,才能交融在这澄澈的透明世界中。

通过以上时空连线,使学生理解欣赏了文章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并深化了主题,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引领了课堂。我想这种教学方法在其他文言文教学中也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河东中学)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张怀民面对面承天寺
茶林故事
和苏轼一起熬夜的张怀民,最后怎么样了?
张怀民
夜游承天寺记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硬坛新秀
美国总统大选的“面对面”
韩检方要“面对面”调查朴槿惠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
信手“闲文”注“闲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