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醋中絮状物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检测方法研究

2014-04-24薛建华梁建明王福中

中国酿造 2014年1期
关键词:絮状物食醋培养箱

薛建华,梁建明,王福中

(四川清香园调味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江油 621700)

我国酿醋历史悠久,庄颁著《物原类考》有载“酱成于盐,周时已有醋,一名苦酒,周时称醯,汉始称醋”[1]。近年来,食醋行业发展迅速,食醋品种不断丰富,包装容器除传统的玻璃瓶之外,塑料瓶、塑料软袋等也被广泛应用。塑料包装外观多样,且不易破碎,方便运输,但其透气性大于玻璃瓶,塑料材质尤其软袋包装的食醋中容易出现絮状物,进而影响产品质量[2],这一现象在食醋行业中普遍存在。对食醋中絮状物的产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确定了该菌的检测方法,采用马铃薯液体培养基最快可在24h内对结果作出判定,能有效防止不合格品出厂,对指导食醋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食醋:四川清香园调味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马铃薯:市售;酵母膏、琼脂粉(生化试剂):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葡萄糖、碳酸钙、无水乙醇(分析纯):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液体培养基:马铃薯汁1000mL,葡萄糖20g,pH5.5~6.0;

平板培养基:蒸馏水1 000mL,酵母膏10g,葡萄糖10g,无水乙醇20mL,碳酸钙15g,琼脂粉15~20g;

马铃薯汁制备方法:称取去皮、切块的马铃薯200g,加入1 000mL蒸馏水,煮沸20~30min,用多层纱布过滤,滤液加水定溶至1 000mL。

1.2 仪器与设备

SYQ-DSX-280A手提式不锈钢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AL204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EC3001生物显微镜:江西江凤仪器科技有限公司;DHG-9140A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浦东荣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W-CJ-1D单人单面净化工作台:苏净净化设备有限公司;PHSJ-4A实验室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JX-250B-Z培养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1.3 方法

1.3.1 液体富集培养[3]

将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试管,每支试管9mL,塞上棉花塞,用牛皮纸包扎,于0.15MPa蒸汽压力条件下灭菌30min,冷却备用。

在无菌操作下,取已经产生絮状物的食醋1mL,不调pH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4],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72h。

1.3.2 平板涂布培养

平板制备:准确称取除无水乙醇外的其他培养基组分,配制后在0.15MPa蒸汽压力条件下灭菌30min,待培养基冷却至45℃左右[5],于无菌操作下加入无水乙醇,摇匀,倾倒平板,培养基凝固后备用。

涂布培养:在无菌操作下,将富集培养的菌液用灭过菌的生理盐水,按照100、101、102的梯度进行稀释,分别取0.2mL梯度稀释的菌液至平板[6],用涂布棒均匀涂布后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4~7d。

1.3.3 平板划线培养

平板制备:方法同1.3.2。

划线培养:在无菌操作下,用接种环分别挑取涂布培养形成的单一菌落进行平板划线,然后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4~7d。

1.3.4 验证试验[7]

挑取划线培养的纯菌落再接入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于30℃培养箱中培养72h,观察是否有絮状物产生,从而筛选出目标菌。

1.3.5 初步鉴定

针对目标菌,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8]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9]进行初步鉴定。

1.3.6 检测方法优化

对葡萄糖、pH值及培养温度3个因子进行L9(34)正交试验[10],找出食醋絮状物产生菌的最佳检测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通过液体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及划线培养,从产生絮状物的食醋中得到A、B、C 3种微生物,其菌落形态见图1。

图1 分离出的三种微生物菌落形态图Fig.1 Colonial morphology of three kinds of microbes isolated from vinegar

2.2 验证结果

将A、B、C 3株菌分别接入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每组各接3支试管,于30℃培养箱中培养。C菌株在接种48h后3支试管均产生絮状物,A菌株和B菌株培养96h后仍无絮状物产生,因此确定C菌株为食醋中产生絮状物的目标菌。

2.3 目标菌初步鉴定结果

对平板划线培养的目标菌进行鉴定,其菌落小而突起,苍白色,边缘规则、整齐,光滑、湿润,易于挑取;镜检菌体呈杆状,单个、成对或成链;对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结果见表1,初步鉴定该菌为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可氧化乙醇得乙酸,但由于细胞中缺少琥珀酸脱氢酶,没有完整的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途径,因而不能将乙酸或乙酸盐进一步氧化成CO2和H2O[11]。能通过己糖-磷酸盐途径分解代谢D-葡萄糖,并从D-葡萄糖产生2-酮基葡萄糖酸和5-酮基葡萄糖酸[12]。

2.4 检测参数确定

为了缩短检出食醋成品中是否存在絮状物产生菌的时间,更好地指导生产,防止问题产品出厂,有必要对该菌的检测方法进行优化。试验在液体富集培养及单因素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葡萄糖、pH值及培养温度3个因子,每个因子选择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并根据液体培养基中絮状物产生的时间进行记录。因子水平表见表2,试验结果与分析见表2、表3。

表1 絮状物产生菌初步鉴定结果Table 1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floccules strains

表2 絮状物产生菌检测条件优化正交因素与水平Table 2 Factor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for optimization of floccules strains detection conditions

表3 絮状物产生菌检测条件优化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Table 3 Result and analysi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for optimization of floccules strains detection conditions

由表3所得极差R可知,对絮状物产生菌检测结果的影响依次为:葡萄糖>培养温度>pH值;由表4可知,因子A影响极显著,因子C影响显著,因子B影响不显著,因此,确定食醋中絮状物产生菌检测方法各因子的最佳水平为A3B3C2,即葡萄糖3g/100mL,pH值6.0,培养温度28℃。

表4 絮状物产生菌检测条件优化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Table 4 Variance analysi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for optimization of floccules strains detection conditions

2.5 检测方法验证及确定

按照2.4中确定的参数配制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分装于试管,每支试管9mL,塞上棉花塞,用牛皮纸包扎,于0.15MPa蒸汽压力条件下灭菌30min,冷却备用。

在无菌操作下,取上述试管4支,其中3支接入有絮状物的食醋,余下1支作为空白对照,接种后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结果(图2):接有絮状物食醋的3支试管均在24h内产生絮状物;48h后絮状物在液体培养基表面聚集形成凝胶膜[13],当膜达到一定厚度便开始下沉,絮状物继续聚集然后在液体表面产生新的凝胶膜;空白对照无絮状物、凝胶膜产生。由此确定食醋絮状物产生菌的检测方法如下:

图2 24h、48h絮状物和空白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floccules and blank after 24 h and 48 h

2.5.1 马铃薯液体培养基

马铃薯汁1 000mL,葡萄糖20g,pH值6.0;

马铃薯汁制备方法:称取去皮、切块的土豆200g,加入1 000mL蒸馏水,煮沸20~30min,用多层纱布过滤,滤液加水定容至1 000mL。

2.5.2 分装、灭菌

每支试管装入9mL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塞上棉花塞,用牛皮纸包扎,于0.15MPa蒸汽压力条件下灭菌30min,冷却备用。

2.5.3 接种培养

在无菌操作下,取食醋1mL不调pH,直接接入试管液体培养基中,摇匀,塞上棉花塞,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每组待测样至少做3支试管,同时做空白对照。

2.5.4 结果判定

24h内,每组待测样只要1支试管有絮状物产生,而对照组无此现象,即可判定不合格;若待测样的每支试管均无絮状物产生,则继续培养72h,每支试管均无絮状物产生方可判定合格。

3 结论

从食醋中分离到的絮状物产生菌为葡糖杆菌属,其是醋酸菌科(Acetobacteraceae)的一个重要属,与醋杆菌属和葡糖酸杆菌菌属菌株大多生长在富醇的培养基不同,葡糖醋杆菌属菌株一般生长在含糖丰富的环境中[14],可出现在花、园土、啤酒酵母、果实、葡萄酒、苹果酒、啤酒、南非班图酒、酒醋、软饮料等[15]。采用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在葡萄糖3g/100mL,pH值6.0的条件下,于28℃培养最快可在24h内检出,有利于指导生产,预防食醋尤其袋装食醋货架期出现絮状物影响产品品质。

[1]包启安.食醋科学与技术[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2]颜文凤.解决食醋悬浮膜、结块与沉淀物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5(10):33-36.

[3]张永凤,卢红梅,张凤娟,等.液态淋浇食醋生产中产膜菌的分离及其菌膜组分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8,16(3):20-24.

[4]刘 萌.食醋微生物学检验方法的验证[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2):394-396.

[5]杨爱华,董广文.关于成品食醋出现浑浊及漂浮物的检验报告[J].中国调味品,2002(6):31-32.

[6]崔 云,卢红梅,张义明,等.食醋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酿造,2008,27(22):29-31.

[7]成剑峰.食醋中膜状物的分离鉴定与其防治措施初探[J].中国酿造,2007,26(1):42-44.

[8]R.E.布坎南,N.E.吉本斯,等.伯杰细菌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9]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0]杜荣骞.生物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11]GREENFIELD S,CLAUS G W.Nonfunctional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and the mechanism of glutamate biosynthesis inAcetobacter suboxydans[J].J Bacteriol,1972,112(3):1295-1301.

[12]KULHANEK M.Microbial dehydrogenations of monosaccharides[J].Adv Appl Microbiol,1989,34:141-182.

[13]贾士儒,欧竑宇,马 霞,等.细菌纤维素结构与性质的初步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2,10(3):25-30.

[14]冯 静,施庆珊,欧阳友生,等.葡糖杆菌属分类及其主要应用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0,30(2):86-90.

[15]ASAI T.Taxonomic studies on acetic acid bacteria and allied oxidativ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fruits.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oxidative bacteria[J].J Agri Chem Soc Japan,1935(11):674-708.

猜你喜欢

絮状物食醋培养箱
油田生产流程絮状物治理探究与实践
婴儿培养箱的质控办法及设计改良探讨
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GB 2719—2018)的探讨
微生物培养箱的选购与管理
一块毛石的价值
一块毛石的价值
婴儿培养箱的质控与应用
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
滴定法测定食醋中总酸含量及其不确定度评定
防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