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 新写作

2014-04-24罗霞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语文实践思维发展

罗霞

摘 要:初中新课程改革试行了多年,教学时把新课标四个理念之一“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这个理念,分别在初中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地加以运用,如初一的作文教学以“熏陶感染”为主,初二以写作实践为主,初三以思维发展为主,这样在初中三年,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语文实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使新课标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较好地运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熏陶感染;语文实践;思维发展

新课标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语文素养”。从定义来看,语文素养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的意思。语文素养的听、说、读、写,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素养之间是相互作用、相长互生的,是一个多因素发生作用的复合型立体动态结构。语文素养各因素可以通过下图说明。

从上图说明语文素养是需要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四个基本理念中我认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能得到最好的体现,并把它运用到初一、初二和初三不同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初一的作文教学以熏陶感染为主,初二以写作实践为主,初三以思维发展为主,这样在初中三年,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地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一:侧重一个“广”字

初一阶段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广泛地阅读、广泛地写作。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在丰厚的阅读基础上,阅读的积淀即写作的冰山的水平面以下部分的隐性学力。

一、广泛地“读”,要有一定的顺序

阅读正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所说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和“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实际运用,即隐性学力的部分,这也是有心理学为证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熏陶感染”其实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弗洛伊德认为它不同于人的有意识活动之处在于,它潜藏于主体心底,是未被主体自觉地意识到的意识。无意识教育对受教育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吸引受教育者自愿参与其中。无意识教育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此,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我要求学生准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各种名著,做到读完所有买的书,这样开始了“以作者为经,以体裁为纬”的庞大的阅读工程。

1.以作者为经,读不同作者的名著,做到“广”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换句话说,教学生写作的第一步就是,在初一阶段广泛地阅读名著。让学生在名著的海洋里遨游,多少会受到一点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的思想不再苍白,语言不再平淡无味,内容不再“言之无物”,品位不再趣味低下,读了名著,让学生经常进食“最高档的精神食粮”,作文多少都会带一点“高贵”气质。

2.以体裁为纬,读不同体裁的名著,做到“广”字。如除了读以上所列举的小说为主的名著外,我还按照课标要求给学生准备以下作品: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诺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还有一些当代文学作品(以获“茅盾文学奖”的为主)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种中外优秀作品;还有一些科普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

此外,班级和学校还订了不同的杂志,如班级订阅《读者》,学校订阅《语文报》,全区还内部发行了《人生读本》,学生也每人都订阅了。

在初一阶段博览群书,学生打好了稳固的“根基”,有了大量的名著奠基,学生写好作文就有了可能,不论文字、思想,还是构思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为高质量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广泛地写

包括运用不同的体裁——诗歌、散文、小说、童话、读后感、诗歌赏析、改写古诗、续写故事、参加征文等等。下面略举几例说说。

如,在学了《七色花》和《纸船》后,老师按课后题的要求让学生学写有关“母爱”的诗歌,全班同学都写了,而且写得非常好,因此老师花了一个休息日全部打印出来,学生每人一份,他们既惊异于自己所写的诗,又羡慕其他学生的才华。

现摘录几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学生诗歌作品:

《昨天·今天·明天》(岑怡,化名)“昨天,月光进窗为我织衣/今天,星星眨着眼为我盖被/明天,月亮笑着为我拿鞋/看到月亮和星星/我就想起我的母亲”

《雨》(沈晴晴,化名)“我撑着伞/风尘仆仆地回到家/母亲为我递上一碗热汤/汤中带着一丝一丝母亲的味道/让我久久回味”

《四季》(王勇,化名)“春天的草/夏天的雷声/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对母亲的思念/常年挂在我心头”

这样学生均能借助不同的意象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且也能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学生改写的古诗也很有创意,有的扩展为记叙文,有的写成散文,还有的以第一人称来写,各有特色。学生还学会了写古诗鉴赏,古诗鉴赏写得好的有李守波(化名)和沈晴晴(化名)的《〈钱塘湖春行〉意象浅析》,虽然是初一的学生,但赏析文章却写得有声有色,很有深度。

与阅读名著衔接很紧密的就是,我让学生每学期写四篇以上的名著读后感,有的同学如施丹(化名)《〈朝花夕拾〉赏析》一篇读后感就写了三四千字。

这样,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广泛地写作,包括不同体裁和同一题材的不同方面的写作,学生不但提高了写作能力,同时也了解了不同体裁的写法及特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二:侧重一个“深”字

初二阶段作文教学中,我注重深入的实践、深入的运用。即让学生充分发挥母语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优势,让生活和实践成为学生获得写作隐性学力的源泉。

方法一:参加征文比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观点。

实践性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显著特点。因此要认清语文实践的特殊性、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语文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参加征文比赛。

在参加征文比赛前,学生先要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学会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写成的文章才会有一定深度。如沈晴晴同学的“眼睛”征文更是很有深度的,从一只小猴子的角度看人类与自然、与动物之间的相处,从小猴子所见到的悲剧里引发对整个宇宙的思考,呼吁人类要保护大自然和自己的生存环境,与动物、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最后她的这篇征文在全区获得了征文二等奖。

由此我在全班又开始了浩大的征文工程,学生能利用大量的资料,深入地挖掘征文的主题,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沈晴晴又有一篇“弘扬民族精神”征文在全区获一等奖,岑怡一篇“我为节电献一计”征文获市级优秀奖,庞玲燕一篇“给奥运会的一封信”获区一等奖,王伊云一篇“诚信”征文获校一等奖,另一篇“文明”征文获区二等奖,周凤良一篇获杭州市一等奖。

作文教学的深入,从征文就可以看出,因为征文要求的质量更高,要在佼佼者中挑选佼佼者,没有深厚的底蕴,没有一定的积淀,没有深刻的思想,没有深入的写作实践是绝对不行的。

方法二:举行口头作文、课本剧表演等活动

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实际运用。新课本每个单元结束均有一次写作训练,要求先进行实践,即先收集资料、参观调查、记录笔记,然后口语训练时全班交流,最后才能动笔写作。因此,我让学生在收集到资料之后,先要出一期手抄报,或个人单独完成,或小组配合完成,或指定几个同学按时完成,有时还评奖。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也注重运用即兴演讲和辩论赛等形式锻炼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口头作文和笔头作文相比难度更大,因为它不但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作后盾,同时要求有敏捷的头脑和快速组织语言并有条理地表述出来的能力。

改编并表演课本剧,也是学生语文能力在学习实践中深入运用的良好途径。初二下学期,我们班的学生近二十人参加了课本剧《白雪公主》的改编排练,并以此作为学校“红五月”文艺会演的参赛节目,最后一举夺得本次比赛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学以致用”学习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初二阶段既要深入实践,培养学生更深一层次的写作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把写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初三:侧重一个“精”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理念中,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缜密的思维和良好的语感。也就是说,到了初三,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有一定的高级思维能力训练。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前面三类:知道、领会和运用,通常被称为“低级思维能力”。后面三类学习结果:分析、综合和评价,通常被称为是“高级思维能力”。据估计,在传统教学中80%的时间都花在低级思维能力上,只有20%的时间学生才真正运用高级思维能力。到了初三,在作文教学方面就要有一定的高级思维能力训练,如分析评判一篇作文的好坏,并加以修改,这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实施层面。

因而在初三阶段的作文教学,我力争做到精读、精析、精练,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

一、精读(以同龄人的优秀作品为主)

初三阶段就不能像初一时那样大量阅读、大量写作了。一个原因是已经有了初一、初二的广泛作基石、深入作桥梁,初三就要把汲取到的这些人类文化的最精华的部分变为己有,在写作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自己新颖的思想、独到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毫无创意。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初三已经到了冲刺的阶段,时间有限,你已经不可能再去读大量的名著和大量的写作了。

因此在初三,我建议学生尽量多地接触高分作文,在复习阶段,把有代表性的中考、高考作文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对同龄人作品的接触中感悟精品,并以高分作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尽量达到满分作文的要求。

二、精析(包括分析自己的作品和分析其他同学的作品)

进入初三第二学期,一般一个星期学生完成一篇质量比较高的作文,并及时批改和讲评。如第一次写作时,我给每个学生都找出他最突出的一项缺点,要求他下次改正,第一次作文,很多学生模仿甚至抄袭的现象严重,讲评时我提了出来,第二次就好多了。

分析其他同学或同龄人的作品就是修改病文或其他同学的作文。如,有一次全班同学修改有关“土地”的一篇作文,并把修改好的作文写到作文本上去。我有时还把同年级学生甚至低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印发给学生,分析其作品的利弊,并提高自己或引以为戒,在借鉴别人的同时培养自己缜密的思维能力。

三、精练

初三的第二个学期,给学生练习的作文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功能。如,有一次月测我给的作文题目既深刻而又有针对意义。因为当时很多学生对自己参加中考没有信心,表现出整体的士气低落,因而在这次月测中,我就出了一个以“相信自己”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的时间里没能帮他找到一个优秀的关门弟子。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苏格拉底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请以“相信自己”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完成这次写作,很多学生也从此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对自己也有了信心,不再消极怠惰,而是渐渐有了准备积极备考的良好心态。因此,这次作文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作文的人文功能,一举两得。

总之,我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以“广”“深”“精”三字为宗旨指导学生三个年级不同阶段的写作,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以后我会更加注意在作文教学方面查漏补缺,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逐渐和持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课改之花开在肥沃的土壤上。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5).

[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性爱与文明[M].滕守尧,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165.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4]布鲁姆.布鲁姆掌握学习论文集.[M].王钢,等,译.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 杭州四中教育集团附属初中部下沙中学)

编辑 刘青梅

初二:侧重一个“深”字

初二阶段作文教学中,我注重深入的实践、深入的运用。即让学生充分发挥母语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优势,让生活和实践成为学生获得写作隐性学力的源泉。

方法一:参加征文比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观点。

实践性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显著特点。因此要认清语文实践的特殊性、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语文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参加征文比赛。

在参加征文比赛前,学生先要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学会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写成的文章才会有一定深度。如沈晴晴同学的“眼睛”征文更是很有深度的,从一只小猴子的角度看人类与自然、与动物之间的相处,从小猴子所见到的悲剧里引发对整个宇宙的思考,呼吁人类要保护大自然和自己的生存环境,与动物、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最后她的这篇征文在全区获得了征文二等奖。

由此我在全班又开始了浩大的征文工程,学生能利用大量的资料,深入地挖掘征文的主题,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沈晴晴又有一篇“弘扬民族精神”征文在全区获一等奖,岑怡一篇“我为节电献一计”征文获市级优秀奖,庞玲燕一篇“给奥运会的一封信”获区一等奖,王伊云一篇“诚信”征文获校一等奖,另一篇“文明”征文获区二等奖,周凤良一篇获杭州市一等奖。

作文教学的深入,从征文就可以看出,因为征文要求的质量更高,要在佼佼者中挑选佼佼者,没有深厚的底蕴,没有一定的积淀,没有深刻的思想,没有深入的写作实践是绝对不行的。

方法二:举行口头作文、课本剧表演等活动

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实际运用。新课本每个单元结束均有一次写作训练,要求先进行实践,即先收集资料、参观调查、记录笔记,然后口语训练时全班交流,最后才能动笔写作。因此,我让学生在收集到资料之后,先要出一期手抄报,或个人单独完成,或小组配合完成,或指定几个同学按时完成,有时还评奖。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也注重运用即兴演讲和辩论赛等形式锻炼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口头作文和笔头作文相比难度更大,因为它不但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作后盾,同时要求有敏捷的头脑和快速组织语言并有条理地表述出来的能力。

改编并表演课本剧,也是学生语文能力在学习实践中深入运用的良好途径。初二下学期,我们班的学生近二十人参加了课本剧《白雪公主》的改编排练,并以此作为学校“红五月”文艺会演的参赛节目,最后一举夺得本次比赛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学以致用”学习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初二阶段既要深入实践,培养学生更深一层次的写作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把写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初三:侧重一个“精”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理念中,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缜密的思维和良好的语感。也就是说,到了初三,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有一定的高级思维能力训练。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前面三类:知道、领会和运用,通常被称为“低级思维能力”。后面三类学习结果:分析、综合和评价,通常被称为是“高级思维能力”。据估计,在传统教学中80%的时间都花在低级思维能力上,只有20%的时间学生才真正运用高级思维能力。到了初三,在作文教学方面就要有一定的高级思维能力训练,如分析评判一篇作文的好坏,并加以修改,这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实施层面。

因而在初三阶段的作文教学,我力争做到精读、精析、精练,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

一、精读(以同龄人的优秀作品为主)

初三阶段就不能像初一时那样大量阅读、大量写作了。一个原因是已经有了初一、初二的广泛作基石、深入作桥梁,初三就要把汲取到的这些人类文化的最精华的部分变为己有,在写作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自己新颖的思想、独到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毫无创意。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初三已经到了冲刺的阶段,时间有限,你已经不可能再去读大量的名著和大量的写作了。

因此在初三,我建议学生尽量多地接触高分作文,在复习阶段,把有代表性的中考、高考作文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对同龄人作品的接触中感悟精品,并以高分作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尽量达到满分作文的要求。

二、精析(包括分析自己的作品和分析其他同学的作品)

进入初三第二学期,一般一个星期学生完成一篇质量比较高的作文,并及时批改和讲评。如第一次写作时,我给每个学生都找出他最突出的一项缺点,要求他下次改正,第一次作文,很多学生模仿甚至抄袭的现象严重,讲评时我提了出来,第二次就好多了。

分析其他同学或同龄人的作品就是修改病文或其他同学的作文。如,有一次全班同学修改有关“土地”的一篇作文,并把修改好的作文写到作文本上去。我有时还把同年级学生甚至低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印发给学生,分析其作品的利弊,并提高自己或引以为戒,在借鉴别人的同时培养自己缜密的思维能力。

三、精练

初三的第二个学期,给学生练习的作文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功能。如,有一次月测我给的作文题目既深刻而又有针对意义。因为当时很多学生对自己参加中考没有信心,表现出整体的士气低落,因而在这次月测中,我就出了一个以“相信自己”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的时间里没能帮他找到一个优秀的关门弟子。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苏格拉底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请以“相信自己”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完成这次写作,很多学生也从此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对自己也有了信心,不再消极怠惰,而是渐渐有了准备积极备考的良好心态。因此,这次作文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作文的人文功能,一举两得。

总之,我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以“广”“深”“精”三字为宗旨指导学生三个年级不同阶段的写作,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以后我会更加注意在作文教学方面查漏补缺,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逐渐和持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课改之花开在肥沃的土壤上。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5).

[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性爱与文明[M].滕守尧,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165.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4]布鲁姆.布鲁姆掌握学习论文集.[M].王钢,等,译.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 杭州四中教育集团附属初中部下沙中学)

编辑 刘青梅

初二:侧重一个“深”字

初二阶段作文教学中,我注重深入的实践、深入的运用。即让学生充分发挥母语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优势,让生活和实践成为学生获得写作隐性学力的源泉。

方法一:参加征文比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观点。

实践性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显著特点。因此要认清语文实践的特殊性、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语文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参加征文比赛。

在参加征文比赛前,学生先要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学会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写成的文章才会有一定深度。如沈晴晴同学的“眼睛”征文更是很有深度的,从一只小猴子的角度看人类与自然、与动物之间的相处,从小猴子所见到的悲剧里引发对整个宇宙的思考,呼吁人类要保护大自然和自己的生存环境,与动物、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最后她的这篇征文在全区获得了征文二等奖。

由此我在全班又开始了浩大的征文工程,学生能利用大量的资料,深入地挖掘征文的主题,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沈晴晴又有一篇“弘扬民族精神”征文在全区获一等奖,岑怡一篇“我为节电献一计”征文获市级优秀奖,庞玲燕一篇“给奥运会的一封信”获区一等奖,王伊云一篇“诚信”征文获校一等奖,另一篇“文明”征文获区二等奖,周凤良一篇获杭州市一等奖。

作文教学的深入,从征文就可以看出,因为征文要求的质量更高,要在佼佼者中挑选佼佼者,没有深厚的底蕴,没有一定的积淀,没有深刻的思想,没有深入的写作实践是绝对不行的。

方法二:举行口头作文、课本剧表演等活动

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实际运用。新课本每个单元结束均有一次写作训练,要求先进行实践,即先收集资料、参观调查、记录笔记,然后口语训练时全班交流,最后才能动笔写作。因此,我让学生在收集到资料之后,先要出一期手抄报,或个人单独完成,或小组配合完成,或指定几个同学按时完成,有时还评奖。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也注重运用即兴演讲和辩论赛等形式锻炼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口头作文和笔头作文相比难度更大,因为它不但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作后盾,同时要求有敏捷的头脑和快速组织语言并有条理地表述出来的能力。

改编并表演课本剧,也是学生语文能力在学习实践中深入运用的良好途径。初二下学期,我们班的学生近二十人参加了课本剧《白雪公主》的改编排练,并以此作为学校“红五月”文艺会演的参赛节目,最后一举夺得本次比赛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学以致用”学习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初二阶段既要深入实践,培养学生更深一层次的写作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把写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初三:侧重一个“精”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理念中,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缜密的思维和良好的语感。也就是说,到了初三,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有一定的高级思维能力训练。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前面三类:知道、领会和运用,通常被称为“低级思维能力”。后面三类学习结果:分析、综合和评价,通常被称为是“高级思维能力”。据估计,在传统教学中80%的时间都花在低级思维能力上,只有20%的时间学生才真正运用高级思维能力。到了初三,在作文教学方面就要有一定的高级思维能力训练,如分析评判一篇作文的好坏,并加以修改,这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实施层面。

因而在初三阶段的作文教学,我力争做到精读、精析、精练,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

一、精读(以同龄人的优秀作品为主)

初三阶段就不能像初一时那样大量阅读、大量写作了。一个原因是已经有了初一、初二的广泛作基石、深入作桥梁,初三就要把汲取到的这些人类文化的最精华的部分变为己有,在写作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自己新颖的思想、独到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毫无创意。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初三已经到了冲刺的阶段,时间有限,你已经不可能再去读大量的名著和大量的写作了。

因此在初三,我建议学生尽量多地接触高分作文,在复习阶段,把有代表性的中考、高考作文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对同龄人作品的接触中感悟精品,并以高分作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尽量达到满分作文的要求。

二、精析(包括分析自己的作品和分析其他同学的作品)

进入初三第二学期,一般一个星期学生完成一篇质量比较高的作文,并及时批改和讲评。如第一次写作时,我给每个学生都找出他最突出的一项缺点,要求他下次改正,第一次作文,很多学生模仿甚至抄袭的现象严重,讲评时我提了出来,第二次就好多了。

分析其他同学或同龄人的作品就是修改病文或其他同学的作文。如,有一次全班同学修改有关“土地”的一篇作文,并把修改好的作文写到作文本上去。我有时还把同年级学生甚至低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印发给学生,分析其作品的利弊,并提高自己或引以为戒,在借鉴别人的同时培养自己缜密的思维能力。

三、精练

初三的第二个学期,给学生练习的作文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功能。如,有一次月测我给的作文题目既深刻而又有针对意义。因为当时很多学生对自己参加中考没有信心,表现出整体的士气低落,因而在这次月测中,我就出了一个以“相信自己”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的时间里没能帮他找到一个优秀的关门弟子。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苏格拉底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请以“相信自己”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完成这次写作,很多学生也从此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对自己也有了信心,不再消极怠惰,而是渐渐有了准备积极备考的良好心态。因此,这次作文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作文的人文功能,一举两得。

总之,我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以“广”“深”“精”三字为宗旨指导学生三个年级不同阶段的写作,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以后我会更加注意在作文教学方面查漏补缺,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逐渐和持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课改之花开在肥沃的土壤上。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5).

[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性爱与文明[M].滕守尧,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165.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4]布鲁姆.布鲁姆掌握学习论文集.[M].王钢,等,译.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 杭州四中教育集团附属初中部下沙中学)

编辑 刘青梅

猜你喜欢

语文实践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重视听心算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润物无声风化雨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创新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