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2017-01-20顾盘英
顾盘英
摘 要: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以及交流吸收和拓展延伸的机会,并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发展;思考环境;交流吸收;拓展延伸;针对性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83-01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递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外,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养,从而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有利于学生深入地学习数学,有效地挖掘知识背后的数学本质。
一、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加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思考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对待数学学习应有的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习惯于先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形成初步的解题方向和对策,然后再将自己独立探究中的所得和疑惑与他人交流,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得到保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更深刻的领悟,有更多的体会。
例如,在“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比与分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过来,学生很快总结出“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的性质。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学了最简整数比的含义,告诉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两组比:10.5∶3和■∶■,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化简,然后再集体交流。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在第一个问题上就出现了不同的做法,大部分学生是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0,得到105∶30,然后再找到两者的公因数,最终将比化简成7∶2。但是有的学生直接将比的前项和后项乘2得到21∶6再化简成7∶2。在比较两种方法的时候,大家认同了第二种方法,并且发现在这个特殊的问题上这样来化简更简便,但这个方法不适用于所有的小数比的化简。第二小题的做法学生也有不同,有的学生是将分数化成小数,然后用先前的方法来化简的,有的学生是找到两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然后将比的前后项同时乘这个公分母,得到一个整数比再化简。在比较两种做法的时候,学生更认同第二种方法,一个原因是更简便,另一个原因在于一些分数化成小数会得到循环小数。学生之所以有这样深入的认识,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起了作用,让他们独立面对问题时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有更多的领悟。在这样充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提供交流吸收的机会,加强学生思维的完善性
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学生在有了自己的初步想法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切中问题的关键,再通过与别人的交流解决自己的困惑,或者发现自己方法的优劣。这样的交流伴随着思维的飞速进行,可有效提升思维的完善性,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全面、更多元化。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盒画图,先自己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学生再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是将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来计算的,有的是将梯形的面积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的,还有的模仿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交流的时候,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但是繁杂程度不同,前两个方法计算过程较麻烦,而第三种方法更易理解,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直观地发现梯形的面积和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三、提供拓展延伸的机会,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源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用“为什么”和“还可以怎样做”等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向更宽广的领域发展,给他们拓展和延伸的空间,加强他们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在“转化的策略”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1+2+3+……+98+99+100=( )。经过前面的学习,很多学生掌握了将求这样的等差数列的和转化为求梯形的面积的方法,用(1+100)×50来计算。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追问学生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有的小组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后找到了不同的方法,他们认为奇数个数的相邻自然数相加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只要找到平均数就可以,因此计算上面的算式时可以将100放在一边,找到前99个数的平均数是50,然后用50×99+100。理解了这个思路之后,大家认为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将这个算式转化为跟第一种方法一样的算式。这样的发现给学生解决问题增添了途径,让学生的思维更发散,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结束语
总之,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依靠灌输和模仿的,而是要在面对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不断尝试和总结,积累相当的经验,逐步掌握思维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为目标,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引导他们、煅造他们,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唐晓雄.小学数学教材的“入”与“出”[J].教书育人,2013(31).
[2]周萍.如何使用好小学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