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2014-04-23吴玮修水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西修水3324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预见性孕产妇出血量

吴玮(修水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西 修水 332400)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娩出胎儿后24h内出血量>500ml的临床症状,是产妇分娩期容易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2%~3%。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分娩期间收集失血、测量失血量较为困难,估计失血量往往比实际出血量偏低,所以产妇产后出血率可能比研究数据更高[1]。产妇在发生产后出血后,若得不到及时抢救,很可能对产妇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预见性护理(超前护理),是一种以“先预防、后治疗”为原则的护理模式,其符合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理念[2]。我院产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了预见性护理,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产科在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孕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足月分娩,年龄在20~38岁,平均(28.3±3.1)岁。其中初产妇78例,经产妇42例。产次0~3次,平均(1.3±0.6)次。剖宫产41例,自然分娩79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120例孕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孕产妇在妊娠时间、产次、年龄、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产妇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情况,在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①产前护理。产妇在预产期前1周,护理人员要嘱咐其定时做常规妇科检查,同时全面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孕妇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性格、经济状况、年龄、生活经历等,对孕产妇进行产前综合评估。对于部分产前心理状态不佳者,护理人员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耐心倾听孕产妇的倾诉,利用所掌握的心理学及孕产知识予以开导,同时还要对孕产妇家属实施产期健康教育,以提升家属照顾孕产妇的质量[3]。护理人员要主动向孕产妇讲解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分娩过程中需承受的痛苦,以及在分娩时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让孕产妇对分娩有一个初步认识,以减少恐惧、焦虑情绪。②产时护理。对于孕妇来说,分娩都是一个巨大压力源,其不但给产妇生理带来压力,同时也会给产妇心理造成压力。在临近分娩时,孕产妇特别容易出现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等,减弱子宫收缩能力,从而导致产后出血[4]。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陪伴,适时地予以心理疏导,引导产妇倾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想象美好的事物,以分散产妇注意力,降低疼痛感受。③产后护理。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常规监测,还要密切留意产妇情绪、表情等变化,在产妇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症状时,要重点关注,同时根据产妇身体状况制定处理方案。针对有胎盘障碍、产道损伤的经产妇,或分娩后有出血性诱发因素者,要特别重视。产后每2h测量1次出血量,若出现出血量上升或出血量不规律,要引起足够重视。围术期不仅要做好常规护理,还要依据产妇临床症状,从预产期前1周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有出血性倾向者,要制定产后休克、大出血应急预案,密切关注产后临床体征及病症,根据出血量变化做预测性分析。产后要让新生儿早吮吸,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出院时要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产后30d内禁止盆浴,60d内禁止性生活,产后42d回医院复查。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发生产后出血5例,产后出血率为8.3%,对照组为17例,产后出血率28.3%,干预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比较见表1。表1显示,干预组患者产后2h的平均出血量及产后24h的平均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0%(57/60),对照组为85.0%(51/6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比较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依靠护理人员对疾病的熟悉程度及掌握技巧,针对疾病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做先行护理,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序的解决,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5]。通过事先制定护理方案,先预防,后治疗,让护理工作化被动为主动,从而保障、促进护理质量提高[6]。产后出血是一种人为干预的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在整个产程中,对干预组孕产妇实施了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临床产科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加深孕产妇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助于产妇产后恢复。

[1]刘小玲.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508-2509.

[2]赵彩云.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 [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2):104-105.

[3]王娟玲.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219-220.

[4]王红梅.预见性护理对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 [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299-300.

[5]王小爱,白奇连.预见性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354.

[6]李英新.产妇产后出血的预见性护理 [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203-204.

[编辑] 刘阳

猜你喜欢

预见性孕产妇出血量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