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文化之花烂漫语文田野
2014-04-20贾玉忠
贾玉忠 陈 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这里说的逝去的事物是指时间,如白驹过隙,时间不为任何人停留。回顾历史,展望今天,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物质在丰富,灵魂却在贫瘠,千百年的美德在丧失,精神的天空在变的阴霾。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感慨万千,同时也深深的拷问自己的灵魂,在喧嚣和躁动面前,我们该做些什么?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但历览前贤国与家,他们在历史的长廊中长久屹立的丰碑上都无一例外的写着七字箴言:忠、孝、仁、义、礼、智、信。我想语文教学也应该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些精华思想,让这些七彩的花瓣开遍语文绿色的田野,让人性的光辉做灯塔照亮迷茫的船只前行的方向。思想端正了,尊师重道自然源远流长,驾驶知识的船只便会如风行水上,一往无前。
在语文教学的第一陇田野上,播下忠的种子,让这粒种子萌发,成长,开出红硕的花朵,迎风起舞。历史的天空闪耀着几颗耀眼的明星,他们是宁死不食周粟的忠者伯夷叔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者诸葛亮、精忠报国的忠者岳飞……在这个潘金莲都可以翻案的今天,也许有人说,他们是愚忠,是不顺历史的潮流办事,可是我想问谁愿意曾经的朋友背叛自己?既然答案如此明显,那么我们就要把他们的精神世代相传下去。
在语文教学的第二陇田野上,播下孝的种子,让这粒种子也萌发,成长,开出橙色的花朵,像太阳的光辉温暖这冷冰冰的世界。回首那些凄风冷雨的时代:董永跪立在寒冷的十字街头,一袭单衣,瑟瑟发抖,一张薄纸,卖身葬父,但终于感动了天上的七公主下凡嫁他为妻;军书十二传,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花木兰代父从军,所幸得胜回朝赏赐百千强;一间破茅草屋,家境非常贫穷,节衣缩食度日的郭巨,为了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准备卖掉自己的三岁小儿,苍天有眼,挖坑挖出一罐金元宝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埋儿奉母被流传为佳话……也许有人说这都是神话故事,不是真的,可是有谁不愿意这样的故事有这样的完美的结局?既然答案如此肯定,神仙救不了我们,就让我们把孝心薪火尽传,让无数的孝心创造一个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古代仁义不分家,在语文教学的第三陇田野上,播下仁义的种子,让这粒种子也萌发,成长,开出黄色的花朵,像旗帜飘扬,宣扬仁义的珍贵。仁义应该是语文这片原野上开的最多的花朵,仁义者是历史的河畔最多的人群,如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如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留于后世的状元郎文天祥,如近代“一腔碧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鉴湖女侠秋瑾……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火花凝铸于铁镣之中、迸发于刀光之上,流芳百世、永照后人。用自己的生命为仁义作了最好的注解,他们如群星般在历史的天穹上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在语文教学的第四陇田野上,播下礼的种子,让这粒种子也萌发,成长,开出绿色的花朵,庄重而严肃。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圯上老人”,我们能感受到尊敬老人的风气;有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三顾茅庐”,我们能体味重贤尊贤用贤的礼节;有一个故事叫程门立雪,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尊师重道的风尚。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一本国人遵照学习的典范之作就叫《礼记》,上面有一句话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从这句话,我们感受到在古人眼中,没有比忘恩负义更伤仁德的。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我们怎能不讲它发扬光大?
在语文教学的第五陇田野上,播下智的种子,让这粒种子也萌发,成长,开出蓝色的花朵,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不在大是大非面前站错了位置,不留下千古的骂名。这些花朵闪耀着蓝色的智慧,告诉我们一个个智慧的抉择:帮助胡亥篡改遗诏的赵高是错的,通敌叛国的秦桧是错的,日伪政权的汪精卫是错的,诸葛亮不称帝接受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对的,苏武持节云中是对的,岳飞精忠报国是对的……
在语文教学的第六陇田野上,播下信的种子,让这粒种子也萌发,成长,开出紫色的花朵,高贵而绮丽,在这些花朵上绽放一个个缤纷而美丽的故事:季布一诺千金,陈太丘期日中友人不至,程婴与公孙杵臼救赵氏孤儿……
语文是博大精深的,是中华民族的千古之韵,语文的保质期是永远,而这保质期的永远的防腐剂就是道德文化。让我们选一个融融的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文明的硕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