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纳概括自有法

2014-04-20史翠景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全诗百草园主旨

史翠景

近年来,语文中招考试对广义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阅读的考查,成为主要考点之一。它主要选取文质兼美的写人写事类作品。考察类型包括:简要概括故事情节、事件主要内容、文章主旨等几个方面。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师要突破的重点所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呢?下面就以我的教学实践为例,谈几点做法:

一、提供材料巧引导

如讲授鲁教版初中教材九年级下册选自《诗经》 的一首诗“蒹葭”时,我走向讲台,先板书了“欲罢不能”这个词语,让学生解释意思。初四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这样的问题很快就能回答出来。然后,我又引导说:你们有“欲罢不能”的经历吗?学生纷纷举手说:有这样的经历。我又引导说:“是啊,这样的经历谁都经历过,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蒹葭》,文中的主人公在情感方面正经历着这样的处境,请你们结合课文下注释,认真阅读课文,概括出全诗的内容。”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已有的体验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了,老师的引导相当于把课文中一根情感的弦接到了学生这根弦上,只要轻轻一拨,就会发出优美和谐之音,这大概就是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吧!

最后,学生们完美地概括出全诗的内容:“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寂寞的深秋旷野,面对茫茫的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但他仍不能放弃心中那份美好的执着;因为越是追求不到的,就越是觉得它可贵,也就愈加产生追求的兴趣和迫切的心情,这是一种说不清讲不出的心情,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

二、找重复处撷重点

课文中出现重复的句子或词语往往是课文的重点,是概括归纳课文内容要特别关注的地方。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围绕这些句子或词语动脑筋、想办法,围绕这些句子词语设计教学方案、设计各种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学生就会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很好地概括归纳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如讲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理想》时,那是一大篇诗歌,初一学生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知识积累非常有限。课前,我有意布置预习熟读课文。上课时,我问学生读熟课文了吗?学生都说读熟了。我问:“读懂了吗?”学生说:“没读懂。”这时我就告诉学生默读全诗,从中找出用得最多的词语。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全诗用得最多的是“理想是……”,“理想是……”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我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语的句子划出来。学生很快地概括归纳出全诗的主要内容——“大赞理想的意义和作用”。也就是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要为理想而奋斗。

讲到《小溪流的歌》时,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写“小溪流的歌”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全文。写出小溪流成长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即勇往直前,不怕任何困难阻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学生抓住了要领,轻松掌握了文章的主旨。

三、过渡段中有乾坤

过渡段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好像文中的一个枢纽,巧妙地连接着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能找到它,就可以顺藤摸瓜把它连接的上下内容一网打尽,从而用简洁的语言先归纳出上下文的内容,再把上下文的内容相加合并起来,这就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进而体会出文章的主旨意图。

如我讲六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一上课,我就布置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概括出课文的内容。有学生立刻就说:“这么长的课文两分钟就概括课文的内容,怎么可能呢?”我接着说:“是有一定困难,但有个巧法,注意好过渡段,能让你很快知道文章都写了哪些事件,细读课文吧!”不一会就有学生举手说:知道了文章的内容。果然,大多数学生找到了文章中的那个过渡段。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百草园的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活,“虽然‘我’推测了多种家里人将我送到书塾里的原因,还是带着无限的留恋离开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去了”。最后学生很容易归纳出了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讲到《看云识天气》时,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能应对题目中“识”的那个段落,学生很快找出了第二段即“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段就是文中的过渡段,它既是第一段的总结,又是后三段的“纲”。概括出这个过渡段的内容,学生很快地归纳出了全文的内容。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归纳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他需要语文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科学施教,经常强化点拨,就一定能够突破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弱这一瓶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全诗百草园主旨
学校里的“百草园”
劝学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