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与音乐教学的渗透与融合

2014-04-20宁玉青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意境诗歌情感

宁玉青

诗在古代是可以唱的,也就是说诗歌即音乐。后来两者分开,诗歌是语言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诗歌的世界是人性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而音乐则具有着细致、优雅、朦胧之美。诗歌与音乐本是一家,在诗歌与音乐教学中,两者可以互相渗透并融合。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诗歌的内容和音乐的形式,让诗歌与音乐连接起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从中受到教育和陶冶。

一、借助音乐的直观手段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音乐能给人不同的感受,有的音乐是奔腾的大海,潺潺的小溪,有的音乐是山中的风鸣,是小鸟的歌唱。诗歌语言则充满人文情怀,与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语言可以用音乐形式来表现,并互为补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因此,在诗歌教学中,用音乐的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诗歌,不仅可融洽感情,而且可充分享受到美的愉悦。如在新课伊始播放与文本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扣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借助音乐的直观手段来表现诗歌语言的抽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充分感悟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有关春天的诗歌,播放一曲欢快动听的《春天在哪里》,很快就将教师和学生带入春天盎然生机的意境中。桃花、梨花、蜜蜂、蝴蝶……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学生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蕴在心底。这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美好无比的春天,使学生身临其境,而且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之中,读懂了诗歌,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诗歌时,只有将诗人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加以改造或强化,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体验诗的意境,使学生真正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其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借助诗歌语言加深对音乐节奏与情感的把握。学生对有些音乐作品的歌词不熟悉、不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音乐节奏和情感的把握,当然也就影响了演唱的准确性与完美度。这时,教师就应该运用学习诗歌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歌词的内容。首先是让学生朗读。书声琅琅是传统诗歌教学的方式,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熟练进而理解。所以在歌词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歌词教学,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老师充分注意到歌词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感受歌词的节奏感、韵律美,使学生产生爱学歌词,乐学歌词的感情。如指导学生把握歌词的韵脚,反复吟诵,找出节和节之间有什么特点,这样从整体入手,更能帮助学生了解歌词的整体意境,学生更易于品味歌词的整体意韵。只有让诗歌与音乐的内容结合到一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沟通情感,才能激发学生的情趣,实现学生、歌词、音乐三者的共鸣。其次是讲解。有些歌词内容比较深刻,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有些歌词不可能完全理解,对此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理解。例如《中华少儿古诗歌曲集》《古诗新唱》 中的作品非常适合小学生学唱,但是因为歌词是古诗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应该用教学诗歌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理解了歌词的内容以后,不但能够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而且在歌唱的时候会更准确地把握节奏和情感,进而在歌曲演唱时更具艺术感染力。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加入音乐手段,可以借助音乐的表现力,使诗歌教学更加具有直观性,改变传统诗词教学的枯燥乏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音乐教学中借助诗歌教学的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把握歌曲情感,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实施两个学科的渗透和融合要把握适度。在诗歌教学中加入音乐手段,只是把音乐作为完成诗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过多地使用这手段,以免把诗歌课上成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对歌词的阐释也不可过细过深,以免把音乐课上成了诗歌课。因为无论是诗歌还是音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魅力,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任何学科都不可偏废。我们只有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诗歌教学中恰当运用音乐形式来表达一定的语言内涵,在音乐教学适当地运用诗歌鉴赏的方式来加深理解,才能够使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和诗歌学习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和诗词作品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升华思想。

猜你喜欢

意境诗歌情感
诗歌不除外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