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绍光主任从肝论治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经验

2014-04-18

福建中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肝论肝风肝火

叶 颖

(1.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350001,2.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350001)

·老中医经验·

吕绍光主任从肝论治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经验

叶 颖1,2

(1.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350001,2.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350001)

眩晕;内分泌疾病;从肝论治

眩晕是一组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证,可见于西医多种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病等内分泌疾病。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福建省立医院中医科著名中医专家吕绍光主任,为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糖尿病、甲亢、月经不调等内分泌疾病的诊疗中有独到之处,其从肝论治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辨证精确,疗效满意,现对其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 肝失疏泄、肝郁化火、肝阴不足、肝风内动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所病脏腑应首责于肝。肝为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司一身之气机,在眩晕病中起主导作用。

内分泌疾病,作为涉及下丘脑—垂体—靶腺全系统的疾患,其中包含的生殖系统及头颈部分,恰为《灵枢·经脉》中所指肝足厥阴经循行部位。因此,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可以从肝气郁结、肝火旺盛、肝胆湿热、肝血亏虚、肝阴不足、肝血瘀阻等中医肝脏的病因病机中寻求辨证依据。此外,内分泌疾病受下丘脑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因此情志因素是内分泌疾病重要的发病因素。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而只有肝气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运行方能平和正常。若情志失调,忧郁恼怒太过,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耗伤肝阴,肝阴不足,阴不潜阳,风阳易动,上扰头目,则发为眩晕。因此,吕师认为肝在内分泌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的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肝郁化火、肝阴不足、肝风内动。

2 平肝、疏肝、清肝、柔肝是本病的基本治法

吕师认为由于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如糖尿病眩晕、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眩晕等,其病机主要是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火上扰、肝风内动,因此着眼病机,因证施治,采用平肝、疏肝、清肝、柔肝法治疗本病,灵活变通,可达治本祛病之功。

2.1 平肝熄风 肝风内动是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的关键环节,因此吕师认为平肝熄风乃是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的首要治法。临床用药多选用天麻、鸡朎花、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等。其中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功,为治疗眩晕之要药。鸡朎花又叫野鸦椿花,为民间草药,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的花,味甘,性平,无毒,有祛风止痛之功效,主治头痛、眩晕。二药药性皆平和,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故吕师常运用天麻配伍鸡朎花这一药对,共奏平肝熄风之功效。

2.2 疏肝解郁 吕师认为肝郁是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失调,首先伤肝。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气机不畅,升降失调,从而使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紊乱,清窍失养,故见眩晕。因此疏肝解郁是治疗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的重要枢纽。吕师临床多选用木蝴蝶、绿萼梅、郁金、佛手等药。其中吕师尤擅用木蝴蝶配伍绿萼梅这一药对。木蝴蝶味苦、甘,性凉,归肝、胃、肺经,有疏肝、和胃、润肺之功。绿萼梅性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有疏肝解郁,和中化痰之功。二者皆为轻灵之品,易上达头目,在疏泄肝气,使肝气条达,气机通畅的同时,清气借药物之力,上达头目,濡养清窍,清窍得养,眩晕则平。

2.3 清肝泻火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性炎上,循经上攻头目,故见眩晕。同时肝火具有犯肺、伐胃、伤津、耗血及挟痰等特点,进一步可损到气血津液,影响到脏腑的功能,因此吕师认为肝火是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清肝泻火,损其有余,可使机体达到平和状态,预防肝火进一步耗气伤阴动血,加重眩晕。临床常选用药物如绵茵陈、郁金、栀子、赤芍等。绵茵陈苦泄下降,性寒清热,善清利肝胆湿热;郁金辛苦寒,既能清肝火凉血,又能散郁滞降气;栀子苦寒清降,能通泻三焦火邪;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同时泄血分郁热而奏凉血、止血之功。临床可根据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失眠多梦、吐衄等不同见症,分别选用。

2.4 柔肝养肝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因此吕师在运用平肝、疏肝、清肝法治疗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同时,亦不忘防止攻伐太过,使肝木受折。临

床常用白芍、山茱萸、五味子酸敛柔肝;枸杞子、明党参甘润养肝。通过补肝阴平肝阳,使肝气柔和、舒畅、升发、条达。

3 注重辨证,随症加减,虚实兼顾

临床上火、风、痰、瘀、虚皆可致眩晕。肝疏泄失职,肝气犯脾,肝木旺克脾土,导致脾运失健,聚湿生痰,痰阻中焦,清阳不升,头窍失养,发为眩晕。同时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气血虚弱,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清窍失养,亦可发为眩晕。而肝肾同源,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则发为眩晕。气滞、气虚、阴血亏虚均可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瘀血停滞,阻滞经脉,而致气血不能上荣头目,眩晕发作。因此,吕师十分重视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减:兼痰湿者,可加半夏、陈皮、白豆蔻、厚朴等燥湿化痰;兼气虚者,可加黄芪、灵芝、太子参、黄精等益气补虚;兼阴虚者,可加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等滋补肝肾;兼血瘀者,可加当归、川芎养血散寒活血,或加牡丹皮、丹参、赤芍凉血活血。通过辨证论治,虚实兼顾,标本同治,从而达到机体平衡状态。

病例介绍

郑某,女,41岁,2014年6月10日初诊,患有“桥本氏病”。近3月来反复头晕发作,伴头重脚轻,无晕厥、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胸闷、心悸、肢体麻木、肢体活动障碍等不适。发作时自行测血压均正常,曾服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遂求中药治疗。门诊测血压130/80 mmHg,舌淡暗,苔少,脉弦。吕师诊察后,认为患者基础有“桥本氏病”,反复头晕发作,属“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可从肝论治。四诊合参,辨证为肝郁气滞,肝阴不足兼气虚血瘀证。治宜滋阴平肝、疏肝通络兼健脾补气为法,自拟方药如下:天麻10 g,鸡朎花15 g,钩藤10 g,白芍15 g,丹参15 g,赤芍15 g,明党参15 g,黄芪30 g,当归10 g,木蝴蝶5 g,绿萼梅15 g,百合15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用2周后复诊,患者头晕、头重脚轻症状较前明显改善,继服上方2周。2014年7月11日复诊,患者诉头晕症状缓解。本病例是典型的与内分泌疾病有关的眩晕病,患者中年女性,经常出现情志不遂,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损伤肝阴,阴不潜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则发眩晕;同时肝火易耗气,久之脾胃气虚,清气不升,易加重眩晕;气滞、气血不足,血液正常运行受阻,血瘀脉络,清窍失养,则眩晕反复。故吕师紧扣肝气郁结、肝阴不足、肝风内动这一病机,兼顾气虚血瘀并证,从肝论治,采用平肝、疏肝、柔肝法,使肝木条达,气血得养,经络畅通,清窍舒展得养,则眩晕自止。

R255.3

:B

:1000-338X(2014)06-0023-01

2014-10-08

叶颖(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

猜你喜欢

肝论肝风肝火
On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uina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微信在线
姚淮芳从肝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经验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徐荣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治经验介绍
“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从肝论治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从肝论治女性皮肤衰老探讨
调肝熄风汤治疗肝风痰扰型小儿抽动障碍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