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京二胡与京剧伴奏

2014-04-17张丽辉

剧作家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场京胡唱腔

张丽辉

试析京二胡与京剧伴奏

张丽辉

在戏曲舞台,尤其是京剧表演艺术中,剧情的发展会揭示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一切除了演员用自己精湛的表演来表达之外,还需要通过音乐的伴奏来加以强化,让观众得到更加强烈的信息提示和艺术感染。今天的人们欣赏京剧大都喜欢欣赏演员的基本功,即“唱”、“念”、“做”、“打”的展现,也就是看“唱”得是否有板有眼,“念”得否抑扬顿挫等等。但戏曲界更有“一台锣鼓半台戏”之说,一语道出了音乐伴奏在演员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京剧的伴奏乐器分管弦乐和打击乐,也称“文场”和“武场”。早期的京剧“文场”,只有京胡和三弦儿两种乐器,后来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又增加了月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京剧乐队的“三大件”。有一次,梅兰芳先生在排练剧目时,演唱过程中总感觉乐器的伴奏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发现“三大件”的音区较高,而且旦角的假声演唱同样也处在高音区,为了增加旦角唱腔伴奏的色彩与厚度,经过著名琴师王少卿、徐兰沅的潜心研究,在原来主要以京胡、月琴、三弦儿伴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京二胡。这种旦腔伴奏的全新尝试,受到京剧同行及广大观众的喜爱与欢迎,取得巨大成功,后来逐渐推广到各个行当的京剧伴奏中。从此京二胡在京剧伴奏中拥有了重要位置,成为不可替代的京剧伴奏乐器,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京剧发展史上,王少卿先生是为梅兰芳伴奏的首位京二胡表演艺术家,洪广源先生则是中华民族器乐史上制作京二胡的第一位乐器大师。京二胡在京剧舞台上用自己的独特韵味吸引着观众。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京二胡的演奏无论从技巧到风格流派都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而这一切,都与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传承、教诲息息相关,与京二胡名家们长期积累的舞台艺术实践成果分不开。例如,人们熟知的梅派唱腔体系的确立,就是与王少卿、徐兰沅这些艺术大师的伴奏风格分不开的,而充满时代特色的张派唱腔体系的形成也是张似云、何顺信大师们默默奉献努力的结果。这些老艺术家用自己的敬业精神与对京剧事业的热爱,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著名琴师徐兰沅先生,为了能让京剧伴奏更加美妙动听、深入人心,一生都在钻研京剧伴奏,努力让京胡与京二胡配合得更好,达到更加理想的伴奏效果,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徐兰沅操琴生活》一书奉献给读者。张似云被称作京二胡艺术大师,是继王少卿之后丰富和完善京二胡伴奏的领军人物。他与恩师张君秋在艺术上的相知、相识,二人合作的每一个旋律,甚至每一个音符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标准,成为留给后人学习的艺术经典。

京剧伴奏中京胡是主要的领弦儿乐器,是文场乐队的领导者。京二胡不是领弦儿乐器,确切地说在京剧文场伴奏中它属于第二席的位置。因此它必须在京胡的领导下,配合其它伴奏乐器一起演奏,为演员在舞台上塑造人物“托腔保调”。京二胡的音色不像京胡那样明亮、激烈,而更加具有浑厚、温和、连贯的色彩,具有更多的包容性。所以在伴奏中,京二胡在中音区,定音准,音域也更加宽泛。也可以认为,京二胡在京剧伴奏中主要扮演协奏的角色,同时也能主能从,协调其它乐器,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京二胡与京剧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并肩前行的,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进步与创新,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京剧艺术及其京二胡伴奏在京剧发展中的脉络轨迹。京剧艺术因为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艺术魅力,是启发和享受,所以它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精华。千百年来,人们喜欢它、热爱它、追随它、迷恋它。无论是它的唱腔还是伴奏,都不是写在本子里的固定模式,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发展着,变革着,无论世事怎样变迁,它的艺术魅力都不会消减。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喜欢

文场京胡唱腔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广西文场传承现状与对策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
——广西文场队伍人才培养研究
广西文场传承人庞建宁个案考察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晚风飘来京胡声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广西文场活态保护研究
——以荔浦县为例
中国民族乐器(之六)京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