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社区文化点滴谈

2014-04-17马奎光

剧作家 2014年3期
关键词:群众社区培训

马奎光

开展社区文化点滴谈

马奎光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在追求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在追求精神文化的丰富与超越,他们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欣赏文化,而要求亲身参与到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的体验中来。而社区文化活动恰恰满足了他们的文化心理需求,实现了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的愿望。实践证明,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还可以协调社区邻里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地推动作用。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领导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调节,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并稳定有序的社会,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统筹各种社会资源,来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其关键是要学习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问题。社区文化工作鼓舞人心、提升人气,做好群众工作方面,已凸显它的社群凝聚的粘合剂与社会运行的润滑剂的作用。因此,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好社区文化工作上,即抓住了文化发展的关键,也体现了执政者的远见卓识。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文化工作的认识和领导,形成上有指标,下有任务,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要认识到:第一,社区文化建设不是软任务,而是硬指标,任务是量化的,工作是具体的;第二,要认识到文化投入不是无产出的投入,而是高效益的投入,社区文化在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第三,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不是负担,而是振兴区域经济的机遇和重要手段。认识上去了,工作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建立条块结合、经纬相连的活动网络

抓好社区文化工作必须组织建立一个条块结合、经纬相连的工作机制和活动网络。所谓条条管理就是抓好城乡三级文化网络管理。所谓三级文化网络管理就是以文化馆为龙头,以街道为纽带,以社区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管理模式。在实行中要紧密联系实际,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讲究实际效果,使三级文化网络管理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互为促进。通过三级文化网络管理模式,使社区文化工作、文化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从而推动社区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所谓块块管理,就是按照社区地域划分的属地管理,也就是对属地不断涌现的各经济组织、各类社会团体、各中介机构及大企业的文化管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向着自觉自愿积极参与、各显其能自由选择、认真负责自我组织、展示才华自我管理、提高质量自我服务的道路发展。形成“抓住一大块,带动一大片,服务一大群”经纬相连、纵横交织的管理体制。

三、整合资源,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文体活动

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要注意把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变为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文化优势。一是利用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坐落社区的有利条件,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二是利用辖区内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居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利用辖区内各种文体活动人才,因地制宜开展文化活动。做到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平时活动与节日活动相结合;分散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自发活动与比赛活动相结合;娱乐性活动与健身性活动相结合。可利用社区的合唱队、舞蹈队、曲艺队、书画协会、文体协会、创作协会等,通过对人才资源开采,地域特色的文化才可得以显现。

四、重视企业文化,形成文化互补

地区企业在推进企业改革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不会忘记企业文化建设。它可以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会起到稳定队伍、稳定思想的作用。我们要不失时机地与企业共同宣传企业文化,协同企业开展颇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姻塑造企业文化形象,不仅促进了企业的经营,又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使企业在活动中受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也使社区文化得到了补充和延伸。

五、做好组织引导,使群众积极认同、广泛参与

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和受益者,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为载体,以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为目标,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水平,将“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化有机结合。既继承传统文化又广纳现代成果,不断提升社区文化的感召力、保持社区文化的生命力,获得群众的认同感、满意度和参与度。使社区文化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

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要想群众之所想,应群众之所需,得群众之所盼。 努力做到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思想教育、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网络咨询等等包罗万象;要有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等形式的文体活动。不断促进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

六、建立的定期培训制度

1.抓活动型培训。为提高社区文化辅导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此要发挥文化馆的龙头作用,每年要举办由全体社区文化辅导员或负责人参加的理论、管理等内容的培训班。活动型培训一般以一个专题,或一种形式出现,可采取“以会代训”、“活动代训”的方式,从而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的建设。

2.抓专业型培训。为提高社区文化辅导员和社区居民的文艺专业技能水平和业务辅导能力,文化馆要根据各社区的实际及需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定期地按不同专业,分门别类地进行业务培训。通过专业型培训,逐步提高社区文化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指导、组织能力,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艺技能和表演水平,从而推动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3.抓普及型培训。为提高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整体质量,活动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文化馆每年要拟定出辅导员培训工作计划,并采取“对口联系、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开展普及型的培训工作,并按照各社区的辅导、培训计划,根据社区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开展业务辅导培训工作,并认真做好辅导培训记录,搞好统计和总结工作。通过普及型培训,促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从而推动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王彩君

猜你喜欢

群众社区培训
社区大作战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