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学校特色发展模式与方法
——以全国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成都蒲江县为例
2014-04-17高书国
高书国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研究员)
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学校特色发展模式与方法
——以全国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成都蒲江县为例
高书国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研究员)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学校特色发展的模式
学校发展包括重点发展、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发展三个阶段。学校发展的关键是突破思想束缚、明确战略方向和科学配置资源。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好的大学不一定是研究型大学,其他大学如果有特色照样走在世界前列。
在学校差异化发展过程中,要强调学校品牌价值、学校文化价值和学校服务价值,既要与其他学校有区别,又要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学校差异化发展的特点体现在思想差异化、行为差异化、资源差异化等诸多方面,以利于学校实现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上的办学目标的差异化。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对学校进行特色制定,其次是特色管理,包括特色实施、特色监测和特色评估,其中对学校特色的评估是重要的环节之一。进入21世纪,校长们经常强调学校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不可替代、不可模仿甚至不可复制的某种独特优势。一方面这种优势不可替代、难以模仿,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文化的共有特性,这些特色又是可以推广、学习和嫁接的。这种嫁接可以产生新的学校特色,但是绝不是“原有特色”。
学校特色发展模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发展模式是自然发展模式。比如牛津大学,典型地沿着历史脉络发展,就像一棵大树不断生根发芽。再如北京芳草地小学,1957年周恩来去视察,提出要把自己的学校办成对外交流的窗口。现在走集团化办学,成为自身的最大特色。再比如成都蒲江的成佳学校,它坐落的成佳镇盛产茶叶。学校利用地区的茶资源,提出了“茶人同道”的教育思想,创造了“家庭—学校—企业—社区”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追求“茶人同道,自然成佳”,要求学生生在茶乡、懂得茶史,培养不离土不离乡的田园情怀。还有蒲江的甘溪学校,提倡“修玉竹美德,育玉竹人才”的育人目标, 结合乡村实际培养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第二种发展模式是外部嵌入模式。该模式是指两种文化不同的交融,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嫁接,形成新的模式。文化嵌入的典型例子是中国内蒙古的奶茶。草原人以食肉为主,茶的引入,改善了蒙古族人的饮食结构,增加了维生素,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同样,无论是著名学校还是一般的学校,都可以从外部引入新的发展思想、发展模式和发展资源,结合学校自身历史,形成自己的特色。清华大学吸收中国古代思想精髓,融合《周易》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思想,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也是大学文化吸收融合中国古代文化的典型案例。
第三种发展模式是专家设计的模式。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是一种典型的专家设计模式。虽然北京大学早在1898年就成立了,之后经历了很多届校长,但学校发展平淡、默默无闻。直到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提出“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主义”,使“兼容并包”成为北大办学的新思想,成为北大培养人才的重要特点,才形成自身的独有特色。以这种方式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首先要通过专家设计,要有团队整体的基本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在校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相对一致和比较和谐的行为模式,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模式。
二、全国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成都蒲江县教育改革发展的概况
2012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蒲江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了共建“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协议,由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知名学者组成专家团队,对蒲江教育进行考察,形成了具有独立性的第三方评价报告。
(一)成都蒲江县教育改革的经验
1.蒲江农村教育具有典型的意义。蒲江教育是中国农村教育的典型,对于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从学术上分析,蒲江教育具有两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是教育价值。蒲江田园教育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回归,是对现代工业时代教育模式的修正和补充。二是推广价值。蒲江教育实现超前发展,“三圈经济,一圈教育",在一个不太发达的地区,举办较高水平的教育。近日,蒲江教育经验受到越来越多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其成果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蓝皮书》等媒体陆续报道。
2.中国农村需要高质量的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中国要不要农村教育,未来要什么样的农村教育?”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要做好在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整体设计、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也要抓住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微观要素,特别是学校发展要素。在这些方面,蒲江实验区带给大家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在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切实实现了教育的优先发展,而且是超前发展,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了。二是在探索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模式方面有了很好的经验。这个地区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八百年来重视教育的传统始终没有断线。蒲江县以前有个鹤山书院,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最早在宋代,全国的鹤山书院有10所,第一年省考,四川省推荐10名到全国殿试,其中有7名出自鹤山书院,可见它的教育质量是很高的,影响是很大的。三是蒲江教育非常强调质量,追求“立志于学,学至于圣”。宋朝时期的蒲江的魏了翁先生,是鹤山书院的创始人,认为一个人必须立志学习和研究,并且要达到圣人的境界。蒲江县提出的“不以牺牲学生健康来换取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是很好地把优秀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的结果。
3.整体打造现代田园学校特色发展。蒲江县的植被覆盖率达到52%,属于丘陵地带,适合产茶。学校校长应该实现思想的领导然后再实现行政的领导。蒲江学校文化打造有三个层级:第一是非均衡发展。在资源条件都不怎么好的情况下打造好学校。第二是均衡发展,在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实现均衡发展,各方面包括师资、资源都得到比较好的配置。第三是实现特色发展。学校的特色如树,战略如树,像树一样不断成长,不断演变。蒲江学校走的就是特色发展的道路。
(二)蒲江县教育改革的文化特色——“绿色蒲江,书香田园”
现代田园教育是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现代农村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是在传承中国古代书院优秀教育传统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服务于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服务于农村人口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产业现代化,具有“自然—绿色—开放—融合”特征的优质均衡的内生型现代化农村教育。蒲江教育的三个特质:回归自然、回归农村、回归书院。蒲江形成了“绿色蒲江,书香田园”的教育文化特色。
第一,学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课堂文化、行为文化、特色文化。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特色文化起着核心作用。成都蒲江县有所北街小学,最早是在清朝1695年的时候这所小学就成立了,到1902年成立了高级中学,而它现在提出的“养正教育”,又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都在这个学校文化中得到体现,凝练成学校的“养正文化”。又如蒲江县的甘溪学校也在建书香校园——育竹子品人生。所以在这个地区的农村学校,始终在想着为农民服务、为农村的孩子服务、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并将这几个方面比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蒲江县将学校建成师生幸福成长的家园。既给学生创造幸福,也给教师创造幸福,让师生既有幸福的今天又有幸福的明天,既有幸福的课堂空间又有幸福的课外空间。蒲江的现代田园教育有四个支柱——自然、绿色、开放、融合。回归自然、回归书院、回归农村,是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古代就总结了经验,有很好的探索。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教育文化在蒲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特别是很好地继承了优秀书院文化。
第三,以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促进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做最佳之事,成最佳之人;不与别人比,在各个方面都要和自己的发展历程相比,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把学校发展当作一个锻炼校长和教师心智的过程、一个改变校长和教师的过程,推进方方面面的改革,形成学校文化,实验几年之后,再找到差距,最后再争取品牌塑造。一般而言,在打造学校文化方面往往容易复杂化,我们强调文化特色的打造是越简单越好,要将宏观的战略设计落实到微观方面,以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