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
2014-04-17钟佐彬
钟佐彬
高校是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的基地,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有用的人才。团学干部作为高校基层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与组织者,在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应当重视对团学干部的培养,通过团学干部来引领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近些年,随着高校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的团学干部培养也逐渐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对于团学干部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团学干部在引导与推进高校大学生素质的提升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在新时期,我国高校的团学干部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当对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团学干部培养过程中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对团学干部培养的重要意义
1.高校对团学干部的培养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高校应当鼓励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使学生能够参与到高校的基层工作和活动当中。在现阶段许多高校都把对团学干部的培养作为有效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主要方式。团学干部主要是由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来构成,他们是连接高校和大学生的主要纽带,团学干部能够向大学生传达高校的一些指示,也可以向高校反映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并且能够结合大学生和高校的实际情况,使一些决定能够有效地落实。团学干部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高校老师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效组织班级和学校的日常活动。通过对活动创新,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
2.高校对团学干部的培养能够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团学干部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团学干部在大学生当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所以他们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团学干部与高校班级当中的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班干部进行配合,可以有效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协助辅导员以及各专业课的老师维护课堂学习环境,活跃班级气氛,丰富高校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3.团学干部可以有效地组织高校的课外活动。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开展各个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团学干部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作用。高校的课外活动主要是通过高校社团间的交流来开展的,团学干部可以有效促进各个社团之间的交流,带领社团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使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从策划到实施都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真正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团学干部还能使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变得更加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能够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促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使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更加符合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需求。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团学干部培养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不足
1.高校目前所实行的团学干部选拔机制存在不足。团学干部的选拔关系到团学干部的队伍建设,也会直接影响高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团学干部选拔的目的是为了把合适的人员放在合适的干部岗位中,在高校团学干部选拔过程当中应当体现出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让大学生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竞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但是我国目前的许多高校在团学干部选拔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校教师和领导干预团学干部的选拔,团学干部具有较高的流失性,学校直接任命团学干部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团学干部的公信力,不利于保护学生的民主权利。只有在大学生民主选举的前提下,团学干部才能够建立起较强的威信。团学干部肩负着促进高校领导和大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任务,如果团学干部没有较高的公信力,就会使高校领导和大学生间得不到很好的交流和互动,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
2.当前高校缺乏对团学干部的培训。我国的很多高校对于团学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缺乏系统完整的培养方案,有的学校对于团学干部的培养工作也仅仅是局限于一些讲座和领导的讲话。对于团学干部如何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以及如何采取合理适当的工作方法的培训力度都明显不足。团学干部在当选之后,只能够从上届干部那里获取经验,听取别人的建议,有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满足不了当前我国高校团学工作的需要。在对团学干部的培训内容方面,基本上是以党的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管理和交际等方面的培训,不能够满足团学干部发展的需要。在培训过后,真正能够用于团学干部日常工作中的内容少之又少,培训的结果也不能够令人满意。这些都直接影响高校团学干部的成长与发展。
3.团学干部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减弱。高校团学干部是为大学生服务的,团学干部要代表共青团来发挥好自身的社会职能,积极引领大学生奋发图强,刻苦学习,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团学干部还要帮助学校的一些社团有序地开展工作,充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向学校及时传达大学生的诉求。但是在我国现阶段高校当中,团学干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在不断地减弱,许多高校的团学工作还是沿用过去的形式,有些高校的团学干部甚至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就违背了团学干部的初衷,使许多大学生对于团学干部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不利于高校团学的发展。
4.高校对团学干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完善。高校的团学干部来自大学生,他们的一言一行必须受到一定的监督和约束。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团学干部的监督和约束的机制还不完善。某些团学干部在参加竞选时候的动机不纯,带有极强的功利性目标,比较注重眼前的利益,一切都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付出就一定要得到回报,造成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不强,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脱离了广大的学生群众;在日常的工作当中甚至会出现某些团学干部争抢荣誉和功名的现象,直接造成团学干部内部产生矛盾,影响高校正常团学工作的开展;另外一些团学干部在工作方法上比较盲目被动,缺乏工作的艺术,遇到一些突发问题和紧急事情,缺乏个人的主见,一切工作由老师安排。高校在对团学干部的考核机制上也缺乏科学性,在对团学干部考核的过程当中,忽视了对团学干部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的考核。高校在对团学干部管理方面也缺乏激励和奖励机制,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团学干部的工作热情。
三、促进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校要努力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要不断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在对团学干部的培养方面,要采用创新的机制,使团学干部发挥其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主要宗旨和目标。
1.高校要建立健全团学干部选拔机制。高校要规范对团学干部的选拔机制,首先要注重对团学干部思想政治观的考核,高校的团学干部要有纯正的思想动机以及甘于奉献的精神。其次要对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最后要树立团学干部的责任意识,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的荣誉感,只有这样才可以去更好地关心和帮助同学,才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高校只有重视对参选的团学干部进行这三方面的考察,才能保证选举出的团学干部在同学当中树立自己的威信,能够让其他同学所信服,能够使团学干部在高校的生活和学习的过程当中带领其他同学不断向前发展。
2.高校要重视对团学干部的监督与定期考核。在对高校团学干部选拔的过程中,要本着自愿、公开、公正的原则,要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选举过程需要受到其他大学生的监督,使那些学习优秀、素质高、能力强的同学加入到高校的团学干部队伍中来,注重选举过程的公平公正,在选举过程当中要让所有的竞选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为更多学生参与到团学干部选举中来提供重要的平台。要不断扩大团学干部的标准和范围,定期对团学干部进行考核和测评,由高校的大学生以及教师对团学干部的各项工作进行评测,使团学干部能够接受高校大学生的监督,有利于他们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约束。
3.高校要注重对团学干部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团学干部的工作能力与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有关,所以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第二,由于每所高校面临的具体问题都不同,高校的团学干部应当立足于高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做出及时、正确的决定。第三,团学干部应当具有自己的个性,要拥有某方面的特长。高校在对团学干部培养的过程当中,要按照不同人的特点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使团学干部能够在其最为专长的岗位上得到锻炼,从而更好地促进团学干部的成长。第四,高校之间的团学干部还可以相互沟通、交流日常有效的工作方法,使大家共同进步。第五,对团学干部的培养还应当注重社会实践,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对高校的团学干部进行有目的性的培养,使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4.高校要注重对团学干部的团队意识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第一,团学干部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够促进高校团学工作的合理开展,高校要在对团学干部培养的过程当中加入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内容,使团学干部之间以及团学干部与其他大学生之间能够团结一致,使高校的团学干部顺利与他人展开合作,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第二,团学干部在高校大学生中具有带头作用,对团学干部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也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使团学干部在大学生当中树立较高的威信,让大学生学会去尊重他人,能够与他人进行友好合作。第三,高校对团学干部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也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纽带和模范的作用,增强他们在大学生当中的号召力。所以高校应当制定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团学干部工作的热情,使他们能够树立起工作的自信心,更好地进行高校团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