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审视及其启示

2014-04-17李晓杰

教育与职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经验主义资格证书绅士

李晓杰

英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深厚的人文传统,在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绅士文化和经验主义相互交织、互为作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同样面临相似情况,因此从文化视角对英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进行审视和反思,可以为我国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化升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影响英国高职发展的两种关键文化

(一)“绅士文化”传统

绅士文化产生于16世纪末,是近代欧洲三大教育思潮之一,对英国的高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画》中对绅士教育进行了系统论述:绅士教育的对象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的各种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即绅士。①这反映了英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对精英人才的需求。20世纪以后,“培养‘绅士’的学校,其教学方法和科目已进行改善……最终形成一种切实可行的、与现代英国的世纪情况相符的培养‘学者型绅士’的精英教育。”②绅士教育认为,教育是为了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而不是为了某种特定职业进行技能训练;教育是为了满足改变社会阶层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培养基层劳动力。受其影响,英国高职教育只能沦为高等教育中的边缘角色,发展举步维艰。

(二)“经验主义”文化

文艺复兴之后,在生产技术和科学勃兴的大环境下,注重实际的经验主义逐渐成为英国社会的主流文化。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是在生活实践的经验中,运用思想能力,由对许多个别事物经验的归纳总结,得出对事物本质的普遍性认识。正如培根所说:“人们为了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自然,面对事实、通过观察,取得感觉经验,舍此,别无他途。”③因此,英国教育尊崇实际经验,否认任何天赋与生俱来的知识,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未经客观实践检验的知识是不可靠的。从历史上讲,英国的经验主义是一次进步的运动。这种文化使英国教育形成了理性和冷静的文化性格,不受经典和权威的束缚,更加讲究实际效果。折射到高等职业教育中,就体现为对学生实践体验的高度重视。它倡导学生在学习知识课程的同时,还应获取真实的工作经验,这就为英国高职教育中极具特色的“三明治”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前提。

二、文化视角下的英国高职发展历程

(一)价值冲突阶段

虽然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但却没有同时建立起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或多或少都与追求绅士文化的教育传统思想有关。绅士文化尊崇人文教育和理论教育,认为教育不是为社会培养劳动者,而是提高文化修养、进入上流社会的通道。职业教育成了下等教育的代名词,很少有人会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英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出现。

在英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绅士文化和经验主义发生了激烈冲突,这种对立冲突主要表现在高职教育“双重制”的建立。由于传统大学坚守学术教育,抵制科学技术教育,英国政府只能在传统大学之外建立一套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④。1963年,英国政府发布了《罗宾斯报告》,首次提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方向,这对坚持精英教育的传统大学产生了巨大冲击。根据《罗宾斯报告》,英国教育和科学大臣克罗斯兰正式提出了高等教育“双重制”,即把高等教育分为大学和由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职业学院组成的公共高教机构两大组成部分,这促使高等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体系。比如,多科技术学院虽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是与传统大学却还有很大不同:在管理体制上,大学仍保持“自治”传统,而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职业学院则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并受制于国家教育部门;在经费来源上,大学经费由国家直接下拨,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职业学院经费则由地方当局负担;在课程性质上,与大学相比,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职业学院所设置的课程普遍具有职业性和地方性的特点⑤,尤其强调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理念交错阶段

在世界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而经验主义提倡实践能力的观点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于是,在英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经验主义和绅士文化同时并存、相互交错,共同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验主义强调工作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认为在整个高职学习阶段,需要间隔性地进行岗位见习或实习。这直接促使学工交替式“三明治”教学模式的产生。1956年,英国政府发表的《技术教育白皮书》指出:“政府相信对于最高端的技术教育而言,‘三明治’教育无疑是最为适合的。”这也正式确立了“三明治”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使之逐渐成为具有英国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谢菲尔德多科技术学院,“三明治”课程包括学位课程和文凭课程,其中学位课程需要学习四年,学生在前两年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工作实习,第四年又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取得本科学位;文凭课程需要学习三年,学生第一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年工作实践,第三年回到学校完成学业。这种模式把学习时间分成两段,知识学习与动手实践相互结合,形成了“学习+工作+学习”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在校的课程学习和与课程相关的工业、商业或行政领域的实习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掌握适合真实工作的实践技能。这一时期,英国政府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并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扶持,专门制定了《产业培训法》,向产业雇主征收1.5%营业额用于职业培训⑥,并对培训设施和机构设置进行了明确规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使英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大学的鲜明特色。

尽管如此,英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撼动绅士文化的强大力量。高等教育“双重制”建立之后,由于社会广泛存在着重视古典人文学科、轻视职业技术学科的文化氛围,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工学科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现象。例如,1979年,多科技术学院社会科学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50.4%,而科学技术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只有33.9%。为此,英国政府于1991年发布了《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文件,废除了沿用20多年的高等教育“双重制”,将30多所多科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使高等职业学院取得了与大学同样的教育地位。这一做法虽然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但由于传统大学在学术方面的垄断地位牢不可破,高等职业学院不得不被动地模仿传统大学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能否维持,服务本地企业的社会职能能否继续,都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三)文化消融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绅士文化在英国高等职业教育中逐渐消解,而经验主义也开始迈向了一种全新境界。为了保持“三明治”教学的发展活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明确提出:“促进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建立高等职业学校和雇主的伙伴关系,培养具有劳动技术知识和富有企业精神的毕业生,从而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双向流通奠定了坚实基础。”⑦现在,很多英国高校都设置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三明治”课程。同时,为了鼓励学生选择“三明治”课程,英国政府参照“国家最低收入方案”,将最低实习工资定为2.5英镑/小时,该规定已经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了消解绅士文化“重学轻术”的影响,英国政府还设立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1988年推出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共分五个等级水平,覆盖英国约90%的职业范围。1993年又推出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它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水平等级相仿,包括初、中、高三个等级,分别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1~3级。普通国家资格证书具有双向功能:一是为学习者提供能力培养课程,毕业后可以就业;二是可以升入继续教育或高等院校深造。其地位介于普通教育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之间,为学生提供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相结合的过渡性课程,使职业教育融入普通教育体系的同时,也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和普通教育证书之间的衔接沟通与互认。

与此同时,绅士文化中的合理诉求也被保留。英国在升格的高等职业学院中,并没有片面强调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而是同样重视对学生人文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四个必修课程模块中会包含一个古典人文课程;在教育制度方面,也依然沿用传统的导师制。在经验主义和绅士文化两种观念的相互作用下,英国政府不断调节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希望更多青年人接受学术教育,提升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青年人的岗位实习,进行与工作相关的技术培训,从而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三、警示与借鉴

(一)多措并举,消除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对英国高等教育有着深远影响的传统绅士文化,其强调学术课程的教育价值观已沉积到英国人的生活理念中。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屡遭挫折。直到今天,英国依然在想方设法地调和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似的是,我国儒家文化崇尚“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培养经国济世的人才成为我国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只能沦为边缘。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不少家长和学生把高职教育看作是“二流教育”,是高考“落榜生”的无奈选择。同时,定位模糊使得很多高职院校与传统大学没有太大区别,导致高职教育无法形成非对称竞争力,社会认可度依然偏低,吸引力不强。为此,我们应该多措并举,明确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切实转变轻视高职的传统观念。首先,在高等教育框架中,建立起普通大学和高职院校两条平行平等的发展通道,给予同样的地位和待遇,而不是只将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其次,提高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使高职院校不仅成为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而且成为先进技术消化、吸收、改进和创新的基地;最后,明确提高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使他们成为社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促使社会从“学历型社会”转向“资格型社会”。同时,大力倡导技术兴国,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氛围。

(二)建章立制,突破资格证书互认的体制障碍

长期以来,“绅士文化”占据英国主流文化地位,形成了尊崇古典人文教育和精英化教育的社会氛围,这直接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打破困境,英国政府推行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两个体系,实现与普通教育证书之间的对等关系,从而形成一个资格证书互认的完整框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体系处于分离状态,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被人为地分为两个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由教育部下的高教司对口管理,而职业资格认证是由劳动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管理,两者在结构和依据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这一区别成为资格证书互认的体制障碍。我们应该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各级各类证书之间的互认制度,形成一个不同类型教育能够进行衔接沟通的资格认证框架,从而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提高其社会认可度和存在价值感。

(三)创新教学,加强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结合

经验主义教学观非常强调感性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把获取书本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⑧。在这一教育思潮的影响下,英国设立了岗位见习制度,并直接催生了体现其职业教育特色的“三明治”教学模式。英国政府通过立法来保障实习环节的顺利实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学生的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适应的实习岗位。英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和当地的许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不仅与企业、工厂合作研究解决生产和技术中的实际难题,也为它们培养了大量高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理论课程比例较重、实践课程形同虚设、岗位实习质量无法保障等问题。在很多高职院校,岗位实习课程往往放在第三学年。但是,在最后一学年里学生多半无心实习,学校也疏于实习效果的监督管理,导致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就业需求。客观地讲,这种课程安排实际上使理论和实践处于分离的状态,前面系统理论的学习与后面的岗位实习很难结合起来,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才能的培养。而且,有些高职院校缺乏实习设备和实训基地,达不到教学标准,再加上学校与本地工厂、企业之间的合作不紧密,导致岗位实习制度并未落到实处,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建立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机制。首先,政府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支持建设配套的实训基地,建立实践教学制度和质量监督制度;其次,制定相应政策法规,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合作教学,设立适当的组织管理机构,协调重点科技企业、高职院校、研发机构相互之间的关系,发挥好产学研各环节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最后,建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有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为学生提供场所和实训教师,企业也可从中受益,便于延揽真正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优秀技能人才。

[注释]

①③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2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248.

②(英)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M].王承绪,邵珊,李克兴,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0-191.

④匡瑛.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63.

⑤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2.

⑥刘娟,张炼.英国三明治教育发展历程及其政策举措分析[J].现代教育学,2012(1):36.

⑦易红郡.英国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伙伴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72.

⑧陈玉英.英国经验主义文化传统及其对教学论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2(5):76.

猜你喜欢

经验主义资格证书绅士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数据与语境
——第十七届《哲学分析》论坛专题研讨之二
思 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绅士那些年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注销《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公告
职业资格证书查询将全国联网
像绅士一样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