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员工招聘与选拔”的教学改革探索

2014-04-17孙跃兰

机械职业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应聘者用人单位布置

◎ 孙跃兰

我国教育界长期形成的 “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填鸭式教学,发挥的往往不是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作用,而只是老师单方面地、一厢情愿地灌输,由此跨出校门的学生,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故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设计,让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单纯的传授变为良好的互动、由单纯的“听中学”、“记中学”变为“做中学”,以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笔者在“员工招聘与选拔”教学过程中,运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法,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学习过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能力。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员工招聘与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一章,其理论教学内容有员工招聘的流程、员工招聘的方法。其中员工招聘流程有招聘计划的拟定、招聘信息的发布、简历的收集与筛选、面试和录用等环节;员工招聘的方法有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两大类。

“员工招聘与选拔”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员工招聘的方法和技能,帮助学生找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时,做到精心制作个人简历,定向投递简历,有准备地参加面试,从而提高成功概率。由此,本章的讲授有两个角度,一方面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如何有效地完成员工招聘和选拔过程;另一方面是从学生的角度,即从未来应聘者的角度,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学会有效参加应聘的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设计中的创新

1.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讲授前先布置两项课前作业,第一项是请学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访和体验省人才中心、市人才中心,充分观摩和体验不同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第二项是充分利用学生都有电脑,并都能上网的条件,请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电视招聘视频《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第一项作业不但可使学生观看用人单位发布在人才中心的形形色色的招聘信息,认知到招聘信息发布的形式、内容要求等,还能进一步认识招聘工作人员的穿着、礼仪、言谈举止和体验招聘接待过程中的交流内容。第二项作业可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求职应聘过程,特别是不同领导者的提问和应聘者的回答,现场激烈而又紧张的求职过程会带给学生一些触动。

2.运用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完成授课过程

把学生按人数编制成应聘组、招聘组和观众组三类,布置招聘任务,由学生自己根据招聘岗位特点发布招聘信息、布置招聘现场、分配角色、设计面试问题、统一评分和录用标准,组织完成招聘活动过程;然后依次轮换角色,直至每个学生都扮演过应聘者、招聘者和观众。教师在学生的体验活动中更多的扮演“服务者”、“协助者”和“推进者”的角色,但又不忽视事前的指导以及事后的点评与引导。不但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体验了作为招聘者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还感受了作为应聘者上台回答问题时的紧张。置身其中的学习过程,不但使学生获取了知识,还能上台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语言沟通能力。因此,本次教学也可以说是学生找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前的一次演习。

三、教学中的特色

1.引导学生总结认知环节中的收获

由于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现场体验等方式,体验了招聘过程,使他们不但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有了具体的认识,而且对求职者的活动内容和要求也有了直观感知,如着装、礼仪、招聘信息发布、招聘接待、交谈、职位申请表格的登记、面试交流等等。在此基础上,要求请学生写下认知体验中的收获,这样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学生体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2.以情境体验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体验和总结,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不再抽象和模糊了,甚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角色扮演法和情景模拟法结合完成招聘体验过程。

确定任务。用人单位: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岗位:超市营销员5名。教师简单介绍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企业战略和核心价值观等基本情况。

布置招聘现场。在教室内摆放桌椅,布置招聘现场,放置记录所需的纸笔。

分配定角色。共有三种角色,招聘人员、应聘人员、观众。根据学生自己的意向,先自定角色,老师根据需要调剂,把学生编入不同的团队。

设计面试的问题和统一面试评分的标准。根据招聘岗位的特点,由招聘团队商议设计面试问题,统一面试过程中的评分标准,对各项标准赋予不同的权数,最终形成评分表。

情景模拟。招聘团队成员依次在台下第一排中间有序入座,面前整齐地摆着评分标准,也放着一起讨论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当然,问题还会根据应聘者的陈述或反应,临场改变或增减。然后,第一位应聘者上台,在问候了各位招聘工作人员后,由招聘人员开始发问。招聘团队首先让应聘者作2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再抛出“向和尚推销梳子,你会怎么做?”、“你是否有过营销方面的实践经验?”等问题。整个过程,老师只起提示时间、适当引导和推进的作用,不主动打断模拟过程。观众席上的学生,一个个边看边作快速记录。

宣布录用结果。招聘模拟过程结束后,由招聘团队汇总打分结果,确定并宣布最终录用人选。

3.设计学生点评环节

模拟招聘活动结束后,安排观众席代表、招聘团队代表、应聘团队代表进行点评。观众席代表的点评,从第三方的角度指出应聘团队大部分同学上台后的表现不错,但也指出少数同学表现出紧张,回答问题不是很扣题,甚至尴尬地站在台上,沉默不响的情况,建议以后自己要找机会多锻炼。同时指出招聘团队在模拟过程中表现不错,特别是面试中的问题,质量比较高,很有针对性,指出提问环节出现抢问现象,不太适合,要内部协调好。招聘团队代表的点评,从招聘者的角度,指出了应聘者神态举止、问题回答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表示了什么样的表现是令他们比较满意的,什么样的举止是不够的等等。应聘团队代表的点评从自身的角度,点评了他们在应聘前如何准备,过程中如何克服内心的紧张等等。

4.教师点评与讲解

根据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教师侧重点评了其中的几个亮点,如招聘团队设计的问题很不错、应聘团队准备认真和投入、观众席的同学观察仔细、认真记录、点评到位中肯等等。另外,还根据招聘模拟过程中的表现,提出了以后应该改进的建议,如上台后的举止、自我介绍中求职意向需清晰表达、回答提问的技巧等等。老师通过点评,既对整个过程做总结,还抓住了其中的一些典型不足,针对性地讲解。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首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前认知到课堂中模拟,无论是招聘场景布置、角色分配、问题设计还是评分标准的统一和赋权数,甚至模拟完成后的点评,都由学生作为主体完成,学生是主角。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个配角,只提供必要的服务,提醒或协调。其次,较好地折射出“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进行体验式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从招聘主体和应聘主体两个角度体会并学习员工招聘活动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而且通过切身参与设计面试问题、统一评分标准、确定权数,让学生感觉好像不是在模拟,而是真实地在工作,紧张而有压力,每个人都非常投入,也非常认真。从切实 “做”的过程中学到了专业知识和能力,对知识点的印象会特别深刻。第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

[1]王荣黎.创新教学设计凸显学生主体[J].职业与教育,2012,(3).

猜你喜欢

应聘者用人单位布置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面试好难
把降落伞卖给农夫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电话预约技巧知多少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