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本视角探析《招魂》的作者*

2014-04-17

关键词:招魂宋玉楚辞

薛 璞

(贵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司马迁将《招魂》与其他三篇并列,明显认为《招魂》的作者就是屈原。而东汉王逸则说:“《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从此以后,学者们对《招魂》作者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主要是屈原和宋玉两说,其他还有淮南王刘安门客、巫师等说法,但此类说法影响比较小。本文试图回归到文章本身,从文本特点来考证《招魂》的作者。

一、从文中的巫术风气看,《招魂》应为屈原所作

南楚巫风盛行,楚人“信巫鬼、重淫祀”[1]1666,《吕氏春秋·侈乐》载:“楚之衰也,作为巫音。”[2]114这种风气几乎无一例外地反映在屈原的作品中,他的《九歌》就是根据民间祭祀的祭词改编而成的。“《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鼓舞以乐诸神,其词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讬之以讽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3]55洪兴祖这段话说得很清楚,屈原认为民间的那些祭词太鄙陋,因此改编了《九歌》。而反映在《离骚》、《九章》中的则更多地是对神祗的描写。《离骚》中描写了雨师、风伯等各种各样的神,《九章》中同样也提到丰隆等神祗。当然,同样也描写了神巫的占卜,比如《离骚》中的“索藑茅与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灵氛”就是传说中的神巫。在《惜诵》中,作者写到:“吾使厉神占之,曰:有志极而无旁。”王夫之《楚辞通释》注曰:“厉神,大神之巫。”屈原的作品或写占卜、或写大巫、或写神祗,可以看出楚国盛行的巫术风气对其作品有多么大的影响。

《招魂》与巫术的联系更为紧密。首先,“招魂”本身就是一种巫术。其次,《招魂》每句末都以“些”字结尾,在先秦古籍中,只见于《招魂》,这正是巫术咒语中的一种行文方式。沈括《梦溪笔谈》载:“《楚辞·招魂》尾句皆曰‘些’,今夔峡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称‘些’,此乃楚人旧俗。”[4]109最后,《招魂》中的巫阳以及四方的那些怪物,都是巫风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招魂》和屈原其他各篇一样,充斥着巫术的风气。

再来看宋玉的《九辩》,全篇两千多字,竟然没有一个字或一个词提到巫师一类的角色,更没有写占卜、神祗等巫风的东西。《招魂》和《离骚》、《九歌》、《九章》在反映巫风这点上是统一的,我们很难把一篇完全无涉巫风的《九辩》和巫风很浓的《招魂》联系为一个作者的作品。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招魂》当为屈原所作。

二、从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看,《招魂》应为屈原所作

屈原的作品多通过炽烈的情感来表现自己九死未悔、上下求索的抗争精神以及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心。而宋玉的作品多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悲伤痛苦的情怀。

首先我们来看《离骚》、《九辩》、《招魂》三篇文章开篇描写自己时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离骚》的开篇描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帝王后代,出生日期之奇特,名字之美,并能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一个自信的屈原跃然纸上。再来看《招魂》的开篇:“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描写自己修身洁行,忠心事君,对自己,作者是自信的。再来看《九辩》:“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一个灰溜溜而又心有不甘的宋玉形象就活现在我们眼前了。很明显,《招魂》和《离骚》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再来看三篇文章中所描写的内容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离骚》写自己重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邪恶势力斗争,表现了为国家而奋斗、纵九死而不悔的精神。《招魂》同样描写了自己道德品质“清以廉洁”,奔走四方为楚王招魂,告诫楚王四方都有凶恶和黑暗的东西,而且用许多人间珍品来诱导楚王魂魄归来。笔者甚至隐约觉得,《离骚》写邪恶势力,《招魂》写凶恶的事物;《离骚》写为楚王三次求女,《招魂》写为楚王弄来人间珍品;《离骚》写上天下地,《招魂》写奔走四方,这中间似乎具有一种写作思维上的联系。但《九辩》开篇即是“悲哉,秋之为气也”,紧接着写了一系列的悲凉景象,把秋天的萧瑟和内心的苦闷结合起来,抒发了人过中年而一事无成的感慨,我们甚至还看到了“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的自我保护思想。因此,可以说《招魂》描写的思想情感与《离骚》是一致的。

三、从文中的写作素材看,《招魂》应为屈原所作

《招魂》在写四方上下的险恶环境时,多引用《山海经》中的资料。比如“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在《大荒东经》中载:“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5]341这里的大人指的是巨人、个子高的人,也就是《招魂》中的长人;《山海经·大荒经》中载:“有神名赤郭,好食鬼。”[6]159这个叫赤郭的神喜欢吃鬼,即《招魂》中的“惟魂是索”。再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大荒东经》中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5]260

在屈原的其他作品中,还有许多典故出自《山海经》,如《大司命》:“君回翔兮以下,踰空桑兮从女。”马茂元《楚辞选》:“空桑,神话中的山名,见《山海经》。”[7]65《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海外东经》中有:“汤谷上有扶桑。”《天问》:“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这让我们想到了《招魂》中的“雄虺九首,往来倏忽”以及“长人千仞”。

但是在《九辩》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来自《山海经》中的典故。这当然并不能完全证明《招魂》便是屈原所作,但更令人注意的是,屈原的作品对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信手拈来,汪洋恣肆,读他的作品,让我们有一种与神对话的感觉,而《九辩》中则很少看到传说或神话的影子。正如汤炳正先生所说的:“至于宋玉的作品如《九辩》,除了在形式上沿袭屈赋而外,更多的则是在内容上或词汇上受到儒家经典的薰染。例如‘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这显然是间接从《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演化而来的;又如‘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这显然又是从孟轲所引用过的典籍里象对舜讲的‘郁陶思君尔’这个成语承袭下来的(这类的例子还多)。而在屈原的作品里就不容易看到这种痕迹,反之,更多的是民间传说和楚言楚语的运用。因此,如果根据王逸的说法把《招魂》作为宋玉的作品,则显然跟他的风格是不协调的;而如果根据司马迁的说法把《招魂》作为屈原的作品来看,则跟他的《九歌》、《九章》、《离骚》等的特殊风格,就完全统一起来了。”[8]384因此,从写作素材来看,我们很难把《招魂》的作者和宋玉联系起来。

四、从使用人称的角度看,《招魂》应为屈原所作

《招魂》一开始的“朕幼清以廉洁兮”中的“朕”字,不由得使人想起《离骚》中的“朕皇考曰伯庸”。而《九辩》中则没有使用“朕”字的语句,宋玉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多用“窃”,“窃独悲此凛秋”、“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等等,只有一次在《九辩》用到“吾”:“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屈原的作品中,第一人称多用“朕”、“余”和“吾”,“朕皇考曰伯庸”、“回朕车以复路”、“荃不察余之中情兮”、“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初既与余成言兮”、“余既不难夫离别兮”,等等。《招魂》首尾有两次用了第一人称,一个便是“朕”,另一个便是“吾”,这并不能完全证明《招魂》的作者一定是屈原,但至少可以激起我们对《招魂》真正作者的进一步思考。

五、从文中所表达的人的品行看,《招魂》应为屈原所作

说屈原品行高洁似乎很少有人反对,但关于宋玉的品行,人们却有所指谪。刘向在《新序·杂事》中载:“楚威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邪?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9]126-128这段记载表明,在宋玉所处的时代,人们对他的品性评价并不高。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10]2491这段话指出了宋玉等人的文章是向屈原学习而来的,但在政治上却不敢像屈原一样直谏楚王。元代的邓玉宾在他的作品中这样写宋玉:“一个阳台上襄王睡着,一个巫山下宋玉神交。休道你向渔父行告,遮莫论天写来,谁肯问《离骚》。”[11]311闻一多先生甚至认为宋玉是这样的一个人:“陪着君王说说笑笑,玩玩耍耍的一个‘面目佼好,服饰华丽的小伙子’,态度并不很庄重。”[12]16宋玉的品行很难让人把他和《招魂》中所描写的“清以廉洁”、“身服义而未沫”的人联系起来。

六、《招魂》不太可能是其他人所作

至于《招魂》作者的其他说法,比如有人说是淮南王刘安门客所作,就更值得推敲了。《招魂》中有“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和“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这样的句子,句中的两个“长”字,犯了刘安之父刘长的名讳了;文中又有“像设君室,静闲安些”,又犯了刘安本人的名讳了。

持《招魂》作者为巫师说观点的是吴贤哲先生,吴先生认为“《招魂》乃民间巫歌,原作者为巫师,与屈原宋玉无涉”[13]。这种说法不可谓不大胆,但一个普通的巫师怎么能如此详尽地描写君王的生活方式呢?一个普通巫师给一个普通的人招魂,为什么上帝“欲辅之”?一个普通的巫师给一个普通的人招魂,为什么“与王趋梦兮课先后”?

持《招魂》作者为屈原与宋玉合著观点的是王峰先生,他从《招魂》艺术风格的角度探讨了《招魂》的作者,认为前半部分写四方上下之恶是屈原所作,其后为宋玉作,并在结论中写道:“《招魂》开篇气度恢宏,设想奇异,巫学氛围浓厚,确乎屈原手笔。至于招辞后段招之以宫室,招之以女色,招之以美食佳肴,招之以歌舞娱乐,铺陈周匝,词藻纷披,已开汉赋《二京》、《两都》之先河。从逻辑上说,即使才华卓绝如屈原,似乎也难充当从楚辞到汉赋的骑驿。”[14]看王峰先生的意思,似乎是说屈原的才华不够充当楚辞到汉赋过度的文体的作者。屈宋的艺术水平孰优孰劣已是常识了,这里就不再多论了。

从司马迁和王逸的记载以及后人的观点来看,对《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人们多认为是屈原所作,也很少有人怀疑《九辩》的作者是宋玉,但对《招魂》的作者,众说纷纭。因此,本文从文本出发,以《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九辩》等几篇作品作为对照,同时结合其他方面,论证了《招魂》的作者应该为屈原。

参考文献:

[1]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 蒋维乔.吕氏春秋汇校[M].北京:中华书局,1937.

[3] 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沈括.梦溪笔谈校正[M].胡道静,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 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7] 马茂元.楚辞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8] 汤炳正.屈赋新探[M].济南:齐鲁书社,1984.

[9] 刘向.新序校释[M].石光瑛,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1.

[10]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 隋树森.全元散曲[M].北京:中华书局,1964.

[12]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五[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13] 吴贤哲.《招魂》的作者与被招者问题再探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6):93-97.

[14] 王峰.亦屈亦宋论招魂[J].江汉论坛,1998(11):74-78.

猜你喜欢

招魂宋玉楚辞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屈原和楚辞
人见人爱的“子”
这是个什么字
秋夜读《楚辞》
招魂(短篇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
招魂
《楚辞·招魂》与安徽滁州招魂风俗
说“看”不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