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心雕龙》“清”议*

2014-04-17朱佩弦

关键词:文清文心雕龙

卢 迪,朱佩弦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自问世至今,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学界对《文心雕龙》的研究热情不减,相关论著和论文从多个角度对《文心雕龙》进行了深层次的诠释和研究。其中,对《文心雕龙》诗学思想的研究较多,但对另一重要的诗学概念“清”则讨论不够。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心雕龙》中“清”的梳理,阐释其基本内涵,发掘其审美价值。

一、《文心雕龙》“清”的基本内涵

《文心雕龙》共分五十篇,有二十二篇中出现了“清”,而《才略》中出现频率最高,为7次,其次是《明诗》和《时序》,各出现4次,《诔碑》、《哀吊》、《奏启》、《风骨》、《物色》中各出现3次,《颂赞》、《铭箴》、《章表》、《熔裁》中各出现2次,《宗经》、《杂文》、《诏策》、《书记》、《体性》、《定势》、《声律》、《章句》、《养气》、《程器》中各出现1次,共计48次。除有4处是作为动词出现(案:“明宪清国”、“肃清风禁”、“清和其心”、“清金马之路”分别为“清理、清除、使清明、荡清”之意)[1]213-396,1处是作为篇名出现(案:《文心雕龙今译·颂赞》:“或拟《清庙》,或范《駉》《那》,虽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容,典章一也。”)[1]84,其余43处皆是用于文章、人物的品评,而《才略》是刘勰的作家论,因此“清”在该篇中被频繁使用。由此可见,“清”是《文心雕龙》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梳理了此43条,认为“清”在《文心雕龙》中的基本内涵包括:文清、风清、才清。

(一) 文清

全书之中,形容文清的有25条,占的比重最大。

例1 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明诗》)

例2 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明诗》)

例3 原夫颂惟典懿,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颂赞》)

例4 唯张载《剑阁》,其才清采。(《铭箴》)

例5 周胡众碑,莫非清允。(《诔碑》)

例6 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诔碑》)

例7 自贾谊浮湘,发愤吊屈,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哀吊》)

例8 然则胡阮嘉其清,王子伤其隘,各其至也。(《哀吊》)

例9 祢衡之吊平子,缛丽而轻清。(《哀吊》)

例10 及傅毅《七激》,会清要之工。(《杂文》)

例11 晋氏中兴,唯明帝崇才,以温峤文清,故引入中书;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诏策》)

例12 陈思之表,独冠群才;观其体赡而律调,辞清而志显,应物制巧,随变生趣,执辔有馀,故能缓急应节矣。(《章表》)

例13 表体多包,情伪屡迁,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章表》)

例14 必敛饬入规,促其音节,辨要轻清,文而不侈,亦启之大略也。(《奏启》)

例15 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熔裁》)

例16 及云之论机,亟恨其多,而称清新相接,不以为病;盖崇友于耳。(《熔裁》)

例17 又诗人综韵,率多清切,《楚辞》辞楚,故讹韵实繁。(《声律》)

例18 句之清英,字不妄也。(《章句》)

例19 茂先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岳湛曜联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绮靡。(《时序》)

例20 贾谊才颖,陵轶飞兔,议愜而赋清,岂虚至哉!(《才略》)

例21 旧说以为固文优彪,歆学精向,然《王命》清辩,《新序》该练,璿璧产于昆冈,亦难得而逾本矣。(《才略》)

例22 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才略》)

例23 张华短章,奕奕清畅,其《鹪鹩》寓意,即韩非之《说难》也。(《才略》)

例24 曹摅清靡于长篇,季鹰辨切于短韵,各其善也。(《才略》)

例25 庾元规之表奏,靡密以闲畅;温太真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才略》)

张衡《怨篇》是一首四言诗,抄录如下:

猗猗秋兰,植被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虽曰幽深,厥美弥嘉。之子之远,我劳云何!同心离居,绝我中肠。我闻其声,载坐载起![2]11

诗中以“秋兰”自比,颇有《离骚》的味道,这也是继承了屈原以香草比君子的文学传统,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和远大的志向。文辞清雅,有香气萦绕之感,“清典可味”甚是恰当。

《剑阁》指张载的《剑阁铭》,开篇便描写了剑阁之险,用“岩岩”、“峨峨”等词来形容地势的危峻,文中指出“兴实由德”,强调了治国有德的重要性。文章一气呵成,清迈雅正。《文心雕龙今译》中解释为“文才清丽”[1]102,不够精准,“清采”当指清迈、有文采。

“贾谊浮湘,发愤吊屈”指贾谊被贬长沙过湘水时,因怀念屈原、感伤自身命运而作的《吊屈原赋》,表达对屈原的崇敬之心,并抒发自己的怨愤之情。该文带有明显的楚辞风格,“辞清而理哀”指文辞清雅而情意哀伤。同样评价贾谊的还有第20条,谓其“议愜而赋清”,再次表达了对其“文清”的肯定。除《吊屈原赋》外,贾谊还有一篇《鵩鸟赋》。

“祢衡之吊平子”是指祢衡的《吊张衡文》。“缛”者,繁也。“刘勰所论‘轻清’,‘轻’当指《吊屈子》一文篇幅短小,全篇仅一百三十多字;‘缛丽’当指用典多及辞藻华丽而言。”[3]故“缛”与“轻”并不矛盾。而“清”是指其文辞典雅清丽。

傅毅的《七激》,针对徒华公子托病幽处,游心于玄妙,清思乎黄老,而批评他变度异趣,违拂雅心,挟六经之指,守偏塞之术,有所蔽与图身。于是历述音乐、饮食、车马、田猎、游观等,论天下之至妙,列耳目之通好,原情心之性理,综道德之弥奥来启发他。文章写得清新扼要,非常具有鼓动性。

《王命》指班彪的《王命论》。西汉末年,班彪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试图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可惜未能如愿。《王命论》一文,从尧舜禹开始讲起,历数王命天降的道理,确实体现了善辩的特点,只不过因不符合隗嚣的利益而未见用。但纵观全文,似未体现“清”的特点。

其余数条,未点出具体篇目,如“嵇志清峻”来形容嵇康,与“阮旨遥深”相对,故此“志”当指嵇康的志向。观嵇康其人,《世说新语·容止》中有言:“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可见嵇康气质之清朗。《晋书·嵇康传》记载:钟会去拜访嵇康,嵇康非但没有盛情款待,反而“不为之礼,而锻不辍”,以至于被钟会怨恨从而招来杀身之祸,可见其人格之清高。观嵇康之才,其人擅长音乐,作有琴曲《风入松》、《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又通绘画、书法等。其诗《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一云:“凌高远盻,俯仰咨嗟。怨彼幽絷,室迩路遐。虽有好音,谁与清歌。虽有姝颜,谁与发华。仰讯高云,俯托轻波。乘流远遁,抱恨山阿。”[4]483可见其文辞才华之清妙。

又如“奕奕清畅”和“结藻清英”皆与张华有关,前者是指张华的短篇文理清畅而有神采,特别是《鹪鹩赋》,可与《韩非子·说难》相媲美。后者指张华等人的文章辞藻清俊,风韵而华密。有学者认为:“刘勰在评论西晋诗风时第一个提到的便是张华。张华入晋后成为诗坛宗主,其人格、文章皆成为太康、元康诗人的楷模,整整影响了一代诗风。”[5]

以上数条,可归入“文清”类,指文辞字句的清新朗丽,是对文章形式上的评价。

(二) 风清

全书形容风清的有16条,占的比重也不小。

例26 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宗经》)

例27 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唯才所安。(《明诗》)

例28 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幹。(《明诗》)

例29 指事配位,鞶监可徵,信所谓追清风於前古,攀辛甲於后代者也。[1]104(《铭箴》)

例30 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诔碑》)

例31 原笺记之为式,既上窥乎表,亦下睨乎书,使敬而不慑,简而无傲,清美以惠其才,彪蔚以文其响,盖笺记之分也。(《书记》)

例32 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体性》)

例33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风骨》)

例34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风骨》)

例35 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风骨》)

例36 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定势》)

例37 故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时序》)

例38 及成康促龄,穆哀短祚,简文勃兴,渊乎清峻。(《时序》)

例39 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物色》)

例40 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物色》)

例41 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物色》)

对于《文心雕龙》中“风”的理解,学界并不统一,主要有文意、情志、风格、柔气、感染力、精神风貌、内容、流动美等十余种说法[6-7],本文赞同“风格、气韵”说。《说文》曰:“风,八风也。”本意是指空气流动的状态。《易》中的巽卦便代表了“风”,认为它是自然界的基本元素之一。《诗经》中有“国风”、“卫风”等,这说明在先秦时期,“风”被引申为歌咏、讽诵之意。《毛诗大序》中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此处将“风”引申为教化的意思。魏晋时,“风”被用于人物品评,如《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这皆是形容一个人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风韵,是对其人格或精神气质的感受概括。而在《文心雕龙》中,“风”亦是形而上的存在,不是对形式的品评,而是对内在的无形的概括,因此,本文将其理解为“风格、气韵”。

《文心雕龙》中,“风”多与“清”相连,来形容文章风格气韵的清新脱俗。如“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中的“雅、润、清、丽”皆是对其文章风格的概括。其中,“清”蕴含了轻盈、灵动的意义。相比于“文清”,“风清”显然要高一个层次,辞清易而风清难。文清的境界需要清雅字词的选择,而风清则是作家在长期创作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风格。这种气韵透过字句等形式传达出来,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魅力。

(三) 才清

全书之中,形容才清的有2条,如下:

例42 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才略》)

例43 昔庾元规才华清英,勋庸有声,故文艺不称;若非台岳,则正以文才也。(《程器》)

第一条是形容魏文帝曹丕。“绮”本义是指有花纹的丝织品,作为文学批评术语多指文章华美细密,似有绵绵不绝之意。谓其“清绮”,可见其才力的丰富与充沛。又将他和曹植作比,认为世俗皆云丕不如植,是埋没了曹丕的才华。虽然曹丕“力缓,不竞于先鸣”,但他思虑周详,“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充分肯定了曹丕的才华。

第二条是形容庾亮才华清新,其功绩卓越,所以他的创作不被称道,倘若他不做大官,那是该以文才而著名的。《晋书·庾亮传》记载他于明帝卒后,与王导共辅6岁太子司马衍(晋成帝)继位。“徙中书令。太后临朝,政事一决于亮。”[8]1918咸和二年(327),庾亮拟夺兵权,苏峻与祖约以诛杀庾亮还政于君为名,联合举兵反晋,庾亮任都督,负责征讨苏峻、祖约。乱平后庾亮出任豫州刺史,镇芜湖。九年六月陶侃卒,庾亮以帝舅之身份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都督六州诸军事,镇武昌。庾亮以外戚的身份,在晋朝担任着相当重要的职位,可谓政坛显贵。《世说新语·品藻》记载:“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9]482而在文才方面,《庾亮传》记载其“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8]1915,年少时便因文才而闻名,况“庾亮不以门第,而是以其才能学问及风流气质,得遇元、明二帝,并列入外戚之家,这些都是庾氏地位在东晋初期得以急剧上升的原因”[10]。可见庾亮文才之高,扬名之远。此处以“清英”谓庾亮之才,并进一步指出其政绩掩盖了文才的光芒,皆显出刘勰对庾亮才学的推崇。

综上,笔者认为“清”才是刘勰对曹丕、庾亮才华的高度肯定。

二、“清”的审美价值

《说文解字》曰:“清,朖也,澂水之皃。从水,青声。”初指水清澄明,后用于审美范畴,指文章清洁省净,人物气质清朗。“‘清’,由自然描绘到人物品评到文学评价,历经了一个由自然概念向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及审美理想演变的过程。”[11]蒋寅认为,“清”在中国诗学范畴中既是构成性概念,又是审美性概念,它既可以构成本质论、创作论的基础,又可以构成风格论、鉴赏论的基础。

“清”作为审美品语,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初时,“清”与水有关。“古人在以‘太一’为宇宙本原而展开的哲学思考中,曾将某种关于‘水’的生活知识积淀提升到了宇宙生成论的哲学高度。……那被提升到终极思考层面的‘水’的知识积淀,主要集中在由‘镜’与‘清’这两个概念所表征的水清可鉴的经验基础上。”[12]后渐渐升发为对精神内质的形容。《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有云:“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此处的“清”指清新飘逸的美。《老子》中有三处谈到“清”,“孰能浊以静之徐清”[13]33,是指心境的安静澄明;“天得一以清”,是指天气的清明;“清静为天下正”,是指一种清静的境界。《离骚》中有“伏清白以死直兮”,形容人的高洁品格。《文心雕龙》中亦有“气之清浊有体”,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是古人的共识。因此,“清”代表了澄明、省净、轻盈之美。

胡晓明[14]、蒋寅[15]、杨合林[16]等学者对“清”有专文论述。另外,有学者将《文心雕龙》与其前后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发现刘勰对“清”的运用“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而且更因其审美趣味和美学内涵的丰富与扩充, 使其作为文学构成性概念和文学审美性概念交叉使用, 从而奠定了‘清’作为文学理论概念在《文心雕龙》中的首次确立”[17]。可见“清”是《文心雕龙》中重要的诗学思想与美学概念。

“清”在《文心雕龙》中共出现48次,本文根据刘勰的评语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文清、风清、才清。文清指文章字句的清新,风清指文章或其人风格的清新,才清指其人才华的清新隽永。“清”的不同运用,不仅体现了刘勰对文学的看法和对文人特点的概括,也暗含着高下之别。文清最易,才清最难。可见“清”是文学批评中相当高的评价,才清是对整个人才华的肯定。才既清,发诸笔端,见于翰墨,则风亦清,文必清。

参考文献:

[1]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张震泽.张衡诗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 李建松.《文心雕龙》“清”范畴研究[J].名作欣赏,2012(4):148-150.

[4]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8.

[5] 宋展云,韩丽敏,柳宏.论张华与晋初诗风演变[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63-69.

[6] 童庆炳.《文心雕龙》“风清骨峻”说[J].文艺研究,1999(11):31-41.

[7]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8-83.

[8] 房玄龄.晋书:卷七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4.

[9] 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0] 李济沧.论庾亮[J].中华文史论丛,2006(9):179-212.

[11] 李丽君.《世说新语》“清”谈[J].名作欣赏,2007(8):127-130.

[12] 韩经太.“清”美文化原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3(3):162-174.

[13] 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4] 胡晓明.中国诗学中的清莹境界[J].文艺理论研究,1991(6):41-45.

[15] 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0(1):146-157.

[16] 杨合林.清:中古文化与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J].学术月刊,2004(12):76-83.

[17] 张敏.试论“清”作为文学理论概念在《文心雕龙》中的确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48-151.

猜你喜欢

文清文心雕龙
2100号站台(四)
游净慈寺
砍桌角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试论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折衷”
论《文心雕龙》象喻批评的逻辑建构特征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