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足少阴肾经穴位治疗阴虚便秘45例

2014-04-15林小群于柏清徐杨青万小明

江西中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照海太溪少阴

★ 林小群 于柏清 徐杨青 万小明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 江西 南昌330006;2.江西省中医院热敏灸分院 江西 南昌330006;3.江西省中医院 江西 南昌330006)

便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肠传导失司从而致使排便次数减少、间隔延长,秘结不通,或间隔不长但大便干结、排便费力,或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它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既可单独出现,又可见于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当中,甚至可以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2013年3月~2013年10月,本研究采用针刺足少阴肾经穴位治疗阴虚便秘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3年3月~2013年10月江西省中医院热敏灸分院针灸二科住院部患者,女24例,男21例,年龄27~79岁,病程1个月~20年。临床辨证均为阴虚便秘。

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第六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1)主症:①便质干结,甚则为羊屎状,或呈干燥团块状,排便费力;②排便时间延长,每次排便间隔在72小时以上;③大便并不干硬但难以排出者。(2)次症:①伴有腹胀腹痛;②肛门下坠感;③腹部切诊,左下腹可触及条索状粪块。(3)伴见中医证候:阴虚证候;大便如羊屎状,数日才解一次;见形体消瘦,两颧潮红,心烦失眠,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腰膝酸软。(4)舌诊、脉诊:阴虚舌脉象;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上述症状若具备主症以及次症和中医证候各二项,结合舌诊、脉象,即可诊断为阴虚型便秘。

1.3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医诊断标准的患者,自愿接受本试验者。排除标准:排除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累及消化道的系统疾病,或合并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害或造血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者。

2 治疗方法

取穴:取双侧足少阴肾经的阴都、石关、肓俞、中注、交信、太溪、大钟、照海穴。

操作:上述穴位常规消毒后,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0.30mm×4.0mm华佗牌毫针,阴都、石关、肓俞、中注直刺0.5寸,交信、太溪、大钟、照海穴直刺0.2~0.3寸。

手法:施平补平泻手法,待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针感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3 观察指标

从患者接受治疗当天开始,询问并记录患者每天排便的情况,持续观察10天,即治疗后的排便周期和排便时间以及大便干结、艰涩难解、便意未尽、腹胀腹痛等主要症状的变化。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相关疗效标准拟定。治愈:1~2天排便1次,大便质地转润、变软,解便容易且顺畅,短期未见复发;显效:3天内排便1次,大便质地转润,解便仍欠畅;有效:3天内排便1次,大便质地略变软,解便较困难;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4.2 治疗结果 4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4例(31.11%),显效18例(40%),有效9例(20%),无效4例(8.89%),总有效率为91.11%。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阴虚便秘,是由于素体阴虚或年老体弱;或病后产后,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而导致阴亏血少,肠道失润,大便干结,无水行舟,便下困难而形成的。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记载:“下焦阴虚,则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则津液不到而肠脏干槁,此阴虚而阴结也。”《医宗必读·大便不通》里说道:“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兰室秘藏·大便燥结门》中又有:“食辛辣厚味之物……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可见,各种原因导致机体阴亏血少而致大肠干涩不荣以形成阴虚便秘。

肾主水液,开窍于二阴,司二便,是指肾具有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它既可以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以濡养脏腑组织,又可以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利用后的浊液排出体外,若肾阴不足,精亏液耗,则肠失濡养,无水行舟而成阴虚便秘。故《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云:“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调和。”

在众多的古代文献中,曾多次出现治疗便秘选取足少阴肾经经穴的记载,如《黄帝内经太素·腹满》[2]曰:“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足少阴即足少阴肾经也。《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提出:“大便秘结,肾病也”,等等。而在《针灸大成》中出现的能够治疗便秘的穴位就有7个之多[3],如石关主“大便不通”,肓俞主“大便燥,腹满响响然不便”,大钟主“腹满便难”,交信主“大小便难”,太溪主“大便难”[4],中注主“大便坚燥不利”。其中阴都、石关、肓俞、中注为足少阴与冲脉之会,针之可行气降逆;大钟为足少阴络穴,针之可补益肾气;交信为阴跷脉郄穴,针之可益肾气,理下焦。《难经·六十五难》曰:“五脏六腑有病者,皆取其原”,而太溪即为肾经的输穴、原穴,针之可滋阴益肾,清热生津。《玉龙歌》云:“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照海作为效穴其作用在于滋阴生津、清热润肠。诸穴相配,共奏行气降逆、滋阴益肾、生津润肠之效,则津亏肠燥之阴虚便秘可解。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

[2]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421-449.

[3]吴晓.针灸治疗便秘的取穴规律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17.

[4]明·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6-279.

猜你喜欢

照海太溪少阴
照海穴的临床运用概况※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钢结构工程管理实践分析
温暖手脚
揉照海,治失眠
太溪穴:汩汩溪流归肾水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对《伤寒论》少阴急下三证的体质学认识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