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

2014-04-14李明惠顾荣蓉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李明惠,顾荣蓉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一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市场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壮大,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1]。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地方经济建设,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技术、服务、管理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其培养的是有足够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掌握专业基础理论、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需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2]。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应用型本科教育亟需“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双师”涵盖了双素、双能、双证等相关概念[3]。“双师型”教师队伍应该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水平均较高的教师群体,但实际上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

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的年龄偏大,同时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不多。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1.教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入。鉴于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历史不长,在办学实力、地域特色、生源质量等方面各学校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规律认识得还不到位,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把握得也不够准确,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特色不显著。

2.教师跟踪本学科专业前沿的发展能力还不够。因为“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有限,很多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拿不出更多的时间去进修培训或到生产一线岗位锻炼。因此,教师跟踪自身专业领域前沿的发展能力不足,知识更新得不够及时,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高质量学生的培养需求。

3.教师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还有待加强。一些教师缺少参与实际工程的经历,因此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不够强。

4.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还需要提高。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活力,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

(三)缺乏统一的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一些教师不顾自身的专业和发展定向,单纯为拿资格证而考试,使“双师型”名不副实。一些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认定也缺少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由单科性或职业性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第二类是由多种类型的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的;第三类是由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类本科院校的。这些院校主要面向企业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其必须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岗位(群)的需求。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采用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

究竟何为“双师型”教师,虽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把拥有双证或双职称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唯一评判标准。双证的教师虽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但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水平还不能划等号。因为有一些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机构,其考核方法不够科学,把关不严,一些教师也仅仅是为了获取证书而参加考试,这大大削弱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目的。双职称的教师虽然同时拥有教师职称和其他系列职称,从一个侧面确实表明了该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但“双师型”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应该是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简单叠加,而应该是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等综合素质的体现。

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4],大家比较趋同地认为:将教师的职业素质与其所属行业的职业素质进行融合,在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具备如下能力和素养:

(一)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5]

一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复合型知识结构。其表现为三个层面: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具有某类岗位(群)要求的专门知识和职业能力。二是掌握教学规律,遵守教学规范,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三是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关注产业升级、技术更新、市场需求,能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开发设计新的课程,调整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6]

一是具有较强的实践环节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必须熟悉相关职业领域内的生产规范、技术标准、管理规则等。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二是具有行业从业经验。“双师型”教师应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阅历,能组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经营和生产管理。三是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应较高,研究成果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并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三)良好的职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心理品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突出培养,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

一是要制定全面的培养培训计划。对所有教师进行基本素质的培训,使教师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文化,自觉争当“双师型”教师。二是培训的内容要多样化。对教师不仅有基本素质的培训,还要有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学科知识培训、行业技术培训、从业技能培训等。三是培养培训的方式要针对性强。可根据教师的年龄、专业、学历、经历等制订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培训计划。采用分层分级培训和梯队培养的方式,将重点培训与普遍提高相结合。对刚从高校毕业的教师侧重岗前培训,安排他们到企业顶岗挂职;对青年教师要突出对教学基本技能和行业实践技能的培训;对中年骨干教师要注重学历提升和学术交流,拓宽教师的视野。四是培养培训的考核制度要严格。在教师的每个专业技术职务阶段,都要有去企业顶岗挂职的经历,一般累计不少于半年。对于年轻教师在学校和企业均要配指导教师,进行“点对点”的传授与指导,并定期对年轻教师进行考核。

(二)项目引领,多元化提升能力

1.承接企业项目研发任务。教师要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一线,到企业兼职并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以破解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为目的,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和革新能力。

2.组建工作室开展社会服务。一些应用性特别明显的专业可以直接面向市场和企业,组建师生团队,建立专业工作室。可以聘请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参与其中,通过设计、研发、专利成果转化等手段,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参与项目竞赛。依托相关行业学会组织,参加学术活动,参与学术交流和项目竞赛,及时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本行业学术领域的前沿动态。教师不仅应积极参加教学技能竞赛,还应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三)广开渠道,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7]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从“双师型”教师个体和“双师型”师资队伍整体两个方面着手。整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应该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聘请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组成。学校可以面向社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专家以及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样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是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

一是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吸纳和利用社会各行业的人才资源。二是制定特殊人才的引进政策,建立多样化的人才标准,不拘一格选聘人才,而不仅仅以职称、学历等单一标准衡量人才。这样才能吸引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

(四)搭建平台,加强校内外培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立师资培训示范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实验室、实训室的建设,进行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教师通过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让学生学习本行业岗位(群)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能使教学更贴近产业、贴近就业。

加强校外培训基地建设。学校应与企业深度合作,将学生的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使学校与企业互利互动。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融合并协同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

(五)完善有关制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

“双师型”教师是复合型人才,培养周期长,准入门槛高,必须建立和完善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聘任、考核评价、薪酬津贴等方面的政策。

一是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系统,包括岗前资格培训、培养模式、专业任职标准、资格鉴定等制度。二是制定双师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实行教学岗位责任制,进行目标管理。三是根据双师教师的特点,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形成导向作用。可以将教学业绩、指导学生科技竞赛获奖、专利成果的应用效益等作为考核指标。四是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岗位津贴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如给成果显著的双师教师予重点培养、优先进修、低职高聘、提高岗位津贴等。五是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团队的考核。对团队的带头人进行绩效评估,对团队的建设情况进行成效考核。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双师教师的培养与开发、选拔与任用、评价与考核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以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总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既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任重道远。学校只有形成共识,探索有效的路径,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化为内在动力,才能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 纲 要 (2010—2020)[EB/OL].(2010-07-09)[2013-08-0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693/201008/xxgk_93785.html

[2]汤正华.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6(4):57-59

[3]朱骅,陈冠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8-92

[4]张道文.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1):72-74

[5]肖志雄.“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探讨[J].学理论,2011(11):331-332

[6]康艳,赵利军.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8):120-122

[7]孙建忠.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9-261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