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曼声乐套曲钢琴伴奏的歌唱性与特色
——以《妇女爱情与生活》为例

2014-04-10张蕾

关键词:歌唱性套曲舒曼

张蕾

(沈阳音乐学院 国际交流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4)

舒曼声乐套曲钢琴伴奏的歌唱性与特色
——以《妇女爱情与生活》为例

张蕾

(沈阳音乐学院 国际交流中心,辽宁 沈阳110004)

舒曼在他巅峰时期所创作的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中,用浪漫的爱情元素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浪漫爱情的向往和崇高人格的追求。在现代高等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教学中,《妇女爱情与生活》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性和丰厚的内涵性而成为常选的经典曲目。以舒曼的音乐人生和创作特色作为切入点,深入解析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钢琴伴奏的歌唱性与特色风格,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意义。

舒曼;歌唱性;内涵;风格

在钢琴伴奏中我们常用音乐术语cantable(如歌的)来形容其中所饱含的作者的情思。在漫长的音乐发展史中,各种钢琴演奏技巧的兴起与大量的钢琴曲演奏作品已经证明,钢琴艺术中最基本的美学原则之一就是歌唱性。钢琴演奏的歌唱性是指人在唱歌的同时体会和散发的那种情感、情调、心态和美感,并将弹奏中体会到歌唱的内在感受和感觉渗入到演奏中。显然,钢琴演奏的歌唱性不是用嘴来表现,而是用手指弹出来。内心对音乐的认知越深,演奏就会越饱满,如果对作品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演奏技巧的把握不足,就难以与作者的思想达成共鸣,弹奏出来的只是单纯的音符,没有丝毫的感情,更不用论其歌唱性。本文拟通过对舒曼声乐套曲钢琴伴奏的歌唱性与特色风格考察分析,印证和说明这一理论认识和判断。

一、钢琴演奏中歌唱性的特征

钢琴演奏中歌唱性的特征首先体现在节奏特征上。众所周知,乐器的兴起一方面是音乐种类和表达方式的拓宽,另一方面则是弥补纯粹依靠嗓音歌唱中的缺憾,因为一副好嗓子很难凭借后期的训练形成,乐器凭借其音域宽广、音色多样而受到音乐家们的喜爱。在我们将乐谱上的音符用嘴巴唱出来时,会感觉到自己的胸腔有着一股力伴随着每个音节之间大小纯增减的不断转变而出现忽增忽减、忽大忽小的变化,这种变化随着曲谱的节奏而有规矩的张弛。在钢琴演奏中,我们无法用手指发音去体会那种力,但却能从键位变换的快慢中感觉到那种无形的力的增减,这就是节奏特征。

其次体现于风格特征上。一般说来,作曲家是模仿歌曲的样式谱曲而形成具有歌唱性的旋律。但是,在钢琴演奏中,琴谱只是单纯的旋律组合,不能像歌曲一样借助唯美的诗词语义来清楚的表达情感。在这种背景下,在钢琴演奏中要表露出情感就形成了其固有的风格。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经写道:“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焦虑、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怅惘等,乃至敬畏和爱情都属于音乐表现所特有的领域。”也就是说,歌曲具有着“专情专表”的特征,这就是音乐的风格。钢琴演奏的风格特征主要包括时代风貌、民俗风情、个性特征等。这些特征的形成依赖于作曲者的成长环境、所处时代的特色、民族情感与个性发展。

再次是情感特征。当我们倾听大师演奏的曲目,总会被音乐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所感染,音乐或婉转悠扬,或哀怨伤感、缠绵悱恻,仿佛在聆听最动人的歌唱。为什么同一首曲子在著名大师的指下有着不一样的韵味?因为大师们懂得艺术的再造,懂得深度发掘出音乐中的意蕴,显露出曲调下所饱含的情感。大师们不能够让钢琴发出人声,却能够与钢琴形成默契,让钢琴像歌唱一般“唱”出自己的个人情感,沁人心腑。

二、舒曼的音乐人生及其钢琴伴奏的特色

为了将上述问题和概念阐释清楚,这里以舒曼声乐套曲钢琴伴奏的歌唱性与特色风格加以例释。对于舒曼而言,音乐所表现的是灵魂,他的音乐充满着浪漫主义特色,这与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1810年,罗伯特·舒曼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幼年的小舒曼受到书商父亲的影响,对文学充满着热爱。在中学时,他对音乐的热情逐渐显露出来,但由于过度的钢琴训练,他的手指受到重创,成为一名钢琴家的梦想就此破裂。后来,舒曼又对谱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肖邦成名之前,他就是德国各大报刊的音乐评论撰稿人,无论在评论写作和音乐创作上,舒曼都表现出自己的双重性格,他的一生充满了精神上戏剧性的冲突,狂热与理智始终相互斗争。在钢琴作品中,他将幻想曲、随想曲引入了从未有的高度,他的指下吟唱出童年的天真坦率、黄昏和清晨的非凡魅力、爱情的甜蜜与痛苦,有时神秘,有时深奥、突出了浪漫主义在音乐领域中与众不同的魅力与特色。舒曼用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将音乐创作赋予了突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大多数作品是基于诗意的角度,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很难找到对大自然的描写,这与李斯特等的浪漫主义发展相背,感情的表达更加纯粹。他指下的音乐就是灵魂的再现。音乐对舒曼来说是另一种语言,可以将自己心中隐藏的情感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三、《妇女爱情与生活》钢琴伴奏歌唱性的体现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们再以舒曼具体作品《妇女爱情与生活》的钢琴伴奏歌唱性的体现来加以阐述。

首先,我们看情节性和情感性所赋予的歌唱情感。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是舒曼基于夏米索的诗创作而成的,原诗讲述了一位妇女“恋爱、结婚、生子、亡夫”的情感生活,描绘出多情少女从为人妻到为人母再到丧偶独处的悲惨人生,舒曼用细腻的音乐折射出妇女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在整套作曲构思的角度上统一布局,同时这部套曲创作时间正好是舒曼成婚的那一年,在这部纯女性的作品中充分融入着自己的私人情感和浪漫主义音乐创作。八首歌曲从内容上讲是相互关联的整体,但在旋律的选择上又是相互独立的。正是整套曲目完整的讲述了一个悲情故事,又寄托了作者自身的爱情观念和切身体会,才能演绎出如歌般的钢琴乐曲。

其次,是节奏与和声的运用突出舒曼的风格。在《妇女爱情与生活》声乐套曲中,舒曼大量使用了切分音来造成重音的不规律出现,这种重音的拖延使得节奏和拍子之间具有飘逸性。而当拍子重音与节奏重音出现不统一时,就会失去惯有的重量感,转而形成强烈的不安定个性。而在套曲和声的运用上则突出自己浪漫主义追求无限美的思想和“音乐诗化”的风格,具体在采用模糊调性和大小调交替的手法。

第三,是演奏艺术的运用。在第一首《自从与他相见》中,舒曼采用简单的单乐段曲式结构,充分运用切分音来增强乐曲的流动性,进而带动旋律的进行。歌曲开始时的双音弹奏突出了外声部的旋律音,音与音之间凭借手腕的横向运动连接,发出轻柔歌唱般的音色。在第二首《他比任何人都高贵》中,前奏的节奏明显加快,用两小节八分音符的和弦震音表现出少女对男主人公的崇拜。在第一个和弦弹奏时速度稍慢,接下来则渐渐加快到原速,以突出小指的声音和保证音色连而不杂。在第一部分的伴奏反复运用跳动的和弦来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心声,间奏则突出愉悦情绪的不断高涨,在转向体现女主人公的无私情怀时采用离调和不协和和弦表现出悲哀和痛苦。第三首《我不相信也不明白》中伴奏音型采用柱式和弦,从16小节音乐安静后,和弦音色转变的宁静柔和,在45小节又似火山喷发般强烈,突出少女在爱情到来时错乱惊讶和激动难以言表的心情。同此,在《亲爱的为什么这样惊奇的看着我》中,前奏旋律上扬,像是女主人公轻柔地发问“为什么”,和弦外声部突出纤细的旋律,从情绪上保持音乐的持续连贯。在26小节伴奏转为C大调,折射出夫妻间的窃窃私语,突出了左手旋律的歌唱性。

与此相类,第八首《你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中,钢琴伴奏凭借力度和声色彩的不断变换,细腻的刻画出一位精神上饱受痛苦折磨的妇人。在最后一首的前奏中用极具爆发力的d小调主和弦来引入悲情结局的开端。从11小节开始,作者采用大量的减七和弦和小三和弦来表现欲哭无泪的低语,显示妇人的绝望。尤其是舒曼独创的长达21小节的钢琴后奏,不仅体现了舒曼大胆尝试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时也与前奏呼应,仿佛是暮年女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将套曲定格在永远的过去,却留下了永恒的爱情,仿佛歌曲仍未结束。

四、结语

《妇女爱情与生活》将钢琴伴奏带入了新的境界,成为诗、歌与钢琴完美结合的典范。在这套声乐套曲中,伴奏即相对独立的表现了诗的意境,又将歌唱很好的延续,完美诠释了钢琴演奏中的灵性与感觉。我们在弹奏这套伴奏是要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充分理解作者的作品特色和个人情怀,才能有效体现出钢琴伴奏中的歌唱性。

[1]李丹.从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看舒曼的美学意向与演唱处理[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2.

[2]周玲.关于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织体写作之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3]郭义江.舒曼声乐作品反映出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研究——以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为例[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3):59-63.

[4]夏小燕.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兼谈舒曼对艺术歌曲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 (3):72-76.

【责任编辑 曹萌】

J605

A

1674-5450(2014)03-0176-02

2014-01-28

张蕾,女,辽宁沈阳人,沈阳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歌唱性套曲舒曼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歌唱性是个好东西,但它到底是什么
论现代美学思潮影响下的钢琴演奏新趋向
歌唱性旋律的钢琴演奏技术探索
浅析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