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在团体箱庭游戏中的内化

2014-05-16冯弘毅

关键词:控制能力团体玩具

但 菲,冯弘毅

(沈阳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1]。自我控制能力具体包括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方面[1]。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成功适应社会的核心和基础,它直接影响幼儿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人格品质等方面的发展,也是幼儿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Anita发现,幼儿期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个体,成人以后更能抵制诱惑,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并且能更为成熟地应对人生的各种危机[2]。June等研究发现,自控能有效预测个体良好的调节能力、较高的成绩、和谐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更少的病理表现[3]。但如今,生活在家人和老师高控制下的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却发展不足,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菲等人选用不同类型游戏对3-6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行了成功的干预[4];方芳尝试了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5]。虽然目前还没有学者采用团体箱庭的形式对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行干预,但团体箱体是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对幼儿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具有干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可能性。

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国内又称沙盘疗法或沙盘游戏疗法,是指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6]128。20世纪80年代,迪·多美尼科率先将箱庭疗法运用于团体,开创了团体箱庭疗法。1998年,张日将箱庭疗法引入中国,进行了以促进团体成长为目的的团体箱庭研究。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团体箱体对于促进团体及个体的心理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6]168。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教师提名法选取某公立幼儿园大二班和大三班每班各3名幼儿,每班3名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分布情况为自我控制能力好的幼儿1名,自我控制能力中等的幼儿1名,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幼儿1名。幼儿平均年龄5.68岁。根据家长填写的《幼儿基本情况调查表》排除器质性因素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二)方法

1.工具

内侧尺寸为57cm×72cm×7cm的标准沙盘一个,干净无杂质的细沙若干,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建筑类、交通工具类、家具类、用品类、食品类、自然景观类等玩具700余件,水罐1个,数码相机1部,箱庭过程记录表24份。评定工具采用《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该问卷共有22个题目,采用5等级评分。经过探索性、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实验验证,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有效地测量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1]。

2干预过程

在对6名幼儿正式干预之前,运用《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对6名幼儿进行前测,具体分数如表1所示。

表1 6名幼儿《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前测得分

结合考虑做团体箱庭幼儿人数需≥3人,与大班幼儿活波好动的特点,将6名儿童进行《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得分进行顺序排列,前两位为高分组,中间两位为中分组,后两位为低分组,并随机选取高中低组各一人组成A组和B组,分别对A、B两组成员进行12次团体箱庭干预,各小组成员均按事先的抽签顺序进行轮换的箱庭制作,频率为每周一次,每次为1小时,并采用团体箱庭记录表对小组成员的箱庭制作过程进行记录。在征得小组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在单次团体箱庭制作结束后,用数码照相机对其进行拍照,以便进一步地整理与分析。待两小组12次团体箱庭干预结束后,三个月之后运用《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对6名小组成员进行后测。

(三)数据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对干预前后的《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一)团体箱庭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由于6名幼儿《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的得分不呈正态分布,所以对数据进行了两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总分前后测检验结果为Z=-1.992,P=0.046<0.05,即说明团体箱庭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有效。四个维度中,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和自我延迟满足前后测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5,即说明团体箱庭对以上四个维度的干预均有效。具体数据见表2。

(二)A、B两组12次沙盘的特点分析

1.团体箱庭作品由无主题到主题明确

(1)组A

第1次至4次箱庭,呈现了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没有统一的主题,每个成员都各自为政,有属于自己的领地,不与他人合作,也不希望受到他人的干扰。

第5次与第6次箱庭,开始由无序向有序转化,虽然箱庭作品从整体上看依然是“分裂”状态,但小组成员均能把自己的领地弄得井然有序。

第7次箱庭,出现了两人的合作行为,一个小组成员拿僵尸,另一个小组成员拿植物,两人配合着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

第8次箱庭,箱庭有了明确了主题“奥特曼一家”,此次箱庭开始的前12分钟,各小组成员依然各自为政,取自己喜爱的玩具玩,但当一个成员拿了一个圆形的桌子摆在沙箱中央偏左的位置后,另外两个成员随后分别取来椅子,围摆在桌边,又取来一个大的奥特曼和三个小奥特曼放在椅子上。

第9次箱庭,主题为“奥特曼一家度假”。

第10次箱庭,主题为“城堡”。

第11次箱庭,主题为“攻占领地”。

第12次箱庭,主题为“远航”。

(2)组B

第1次至第7次箱庭,呈现了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没有统一的主题,每个成员都各自为政,有属于自己的领地,不与他人合作,也不希望受到他人的干扰。

第8次箱庭,开始由无序向有序转化,虽然箱庭作品从整体上看依然是“分裂”状态,但小组成员均能把自己的领地弄得井然有序。

第9次箱庭,出现了三个人的合作行为,一个小组成员拿小车,另外两个小组成员拿石子为小车铺路。

第10次箱庭,有了明确的主题“修路”,小组3名成员均参与到道路的修建当中,一起用彩色石子铺了一条由左下通往右上方的路。

第11次箱庭,主题为“大动工”。

第12次箱庭,主题为“家园的建设”的箱庭。详见图1。

2.小组成员从不碰沙到用沙来塑形

(1)组A

第1次箱庭,小组成员未碰沙,只把微缩玩具模型摆放在沙子的表面上。

图1 团体箱庭主题变化过程

第2次至第8次箱庭,小组成员喜爱将干沙子灌入水壶或卡车内,再倒出,或将沙子撒在玩具的表面。

第9次箱庭,一名小组成员,用挖土机在盘内中间偏下的位置挖了一条两指宽、35cm长的小河。

第10次箱庭,3名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在中央挖出了横向24cm、纵向41cm的湖泊,湖底非常干净,一丝沙也没有,另外两个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用挖出的沙在左下方堆起了一座山,另外一名小组成员取来梯子放在山坡上。

第11次箱庭,一名小组成员把很多“宝石”埋在沙子的下面。

第12次箱庭,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将盘内的所有沙子汇聚于左下堆起了一座高山。

(2)组B

第1次箱庭,小组成员均未碰沙,只把微缩玩具模型摆放在沙子的表面上。

第2次至第9次箱庭,小组成员喜爱将干沙子灌入水壶或卡车内,再倒出,或将沙子撒在玩具的表面。

第10次箱庭,一名小组成员在中间偏左的位置挖了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水域。

第11次至第12次箱庭,均有将沙子挖开推起的动作,但最后均未成型。详见图2。

图2 团体箱庭动沙情况

3.团体箱庭的制作节奏由快到慢

(1)组A

第1次箱庭,非常拥挤,整个沙箱被小组成员堆放得满满的,制作箱庭的整个过程节奏非常快,共进行了20次轮换,取放玩具60件。

第2次箱庭,节奏略有下降,进行了17轮,取放玩具51件。

第3次至第7次箱庭,小组成员取放玩具的目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占有,而是对玩具本身开始感兴趣,小组成员拿到玩具后,会把玩一会儿,还会看看其他成员取了什么样的玩具。

第8次至第12次箱庭,小组成员对于玩具本身不再感兴趣了,开始试探着用各自所取到的玩具勾勒有故事情节的箱庭,箱庭的节奏随着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加快或减慢。

(2)组B

第1次箱庭,非常拥挤,整个沙箱被小组成员堆放得满满的,制作箱庭的整个过程节奏非常快,共进行了23轮,正常取放玩具69件,但在箱庭结束的时候,一名小组成员突然跑回玩具架抓了两把士兵和小汽车扔进沙箱,另一名成员见状也开始兴奋,也跑回去拿士兵和汽车扔进沙箱内,当被告知下周还可来箱庭室时,他们停止非正常的取放行为。

第2次至第8次箱庭,小组成员专注于玩具的本身,节奏较初始沙盘慢了许多。

第9次至第12次,小组成员对于玩具本身不再感兴趣了,开始试探着用各自所取到的玩具勾勒有故事情节的箱庭,箱庭的节奏随着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加快或减慢。详见图3。

图3 团体箱庭制作节奏变化情况

三、讨论

(一)团体箱庭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证实了团体箱庭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箱庭疗法是在一个自由、安全、受保护的环境内以一种游戏形式进行的,但菲[4]、韩妍容[7]等人的研究均证实了游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有积极的影响。游戏对于幼儿而言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幼儿的游戏不仅仅是单纯的玩耍,也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幼儿进入箱庭室后,不需要任何外界压迫的力量,幼儿便会沉浸于中。排除生理因素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多受外在的环境所影响。由于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幼儿多处于高控制之下,在家是父母对其的高控制、在幼儿园是老师对其的高控制。但长期生活于高度他控环境之下的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并没有因为严格的管教与约束而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反而越来越弱,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箱庭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还给了幼儿一个重新掌控、发展自己的机会。在团体箱体中,小组成员通过玩具间的联系而建立了沟通合作的关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维系这种关系的同时,也得到了发展。

(二)团体箱庭弱化的外部规则有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真正能够自我控制的人应该是一个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在准则来调节自己行为的人,而“听话”的人则往往只是根据权威的准则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一旦失去权威的指导,他也就失去了对自身行为的决断能力,因此也就很难根据情境要求做出恰当的行为[8]。团体箱庭会为幼儿创造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的任何物品幼儿都可以随意地摆弄,组织者也不会对幼儿制作箱庭的过程进行任何的干涉,在这个空间内,幼儿会感到他们是被信任的、被接纳的,这种被信任的感觉会激发幼儿自我成长的欲望。团体箱体的外部规则虽然较少,只要小组成员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次序,轮班取放玩具即可,但其中蕴含着很多微妙约定,例如,小组成员的箱庭作品只能在沙盘这个长72cm、宽52cm、深7cm的有限空间内呈现,而箱庭室内的玩具上百种,千余个,怎样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呈现自己所想表达的内容,又不影响同伴,对幼儿的多种能力都是一个考验;团体箱体的设置不同于个体箱体,幼儿取放玩具是轮换交替进行的,每一轮一名小组成员只能取一个玩具,如果要想挪动其他成员的玩具,就必须放弃此轮取新玩具的机会。单次的团体箱庭游戏时间也是有限的(约为50-60分钟),无论幼儿玩耍的是否尽兴,陪伴者都会在游戏结束前的5-10分钟提醒幼儿,时间一到幼儿应停止游戏。团体箱庭实施的轮换设置与对游戏时间的规定,对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都是一个考验,所以完成一系列的团体箱庭制作,对幼儿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成长的契机。

(三)团体箱庭中的交流合作对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四、结论

团体箱庭可以有效干预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团体箱庭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四个维度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和自我延迟满足的干预前后差异显著。

[1]杨丽珠,宋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51-56.

[2]Anita Sethi,Walter Mischel,J.Lawrence Aber,et al.The Role of Strategic Attention Deploymentin DevelopmentofSelf-Regulation:Predicting Preschoolers’Delay of Gratification From Mother Toddler Interaction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0,(6):767-777.

[3]June T.P,Roy B.F,Luzio B.A.High self control predicts good adjustment,less pathology,better grades,and interpersonal success[J].JournalofPersonality,2004(2):271-324.

[4]但菲,杨丽珠,冯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13-15.

[5]方芳.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242-245.

[6]张日 .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韩妍容.利用游戏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J].教育探索,2010(2):59-61.

[8]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12.

【责任编辑 赵 颖】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团体玩具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平衡玩具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丢失的玩具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