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

2014-04-10覃春艳周秀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血栓性微粒血小板

覃春艳周秀琴

(1东莞市长安医院检验科,广东 东莞 523000;2清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清远 511500)

试析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

覃春艳1周秀琴2

(1东莞市长安医院检验科,广东 东莞 523000;2清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清远 511500)

目的分析血液中微粒及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8例)、冠心病患者(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化疗后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8例)和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0例受检者的血小板微粒量(内参对照为0.8 mm、0.3 mm的标准微球)。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慢性肾功能衰竭、冠心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粒量更多(Ρ<0.05)。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微粒稍高于健康体检者(Ρ>0.05)。此外,与静息状态血小板相比,活化后的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微粒更多(Ρ<0.05)。结论血小板微粒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和诊断均有重要意义。应广泛推广于临床。

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微粒;检验

血液中微粒及血小板检验是较为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它能直接反映出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止血的效果[1]。血小板是机体最小的细胞成分[2]。它主要参与机体凝血及止血过程。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3],血小板微粒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故而,准确的计数血小板及血液中的微粒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及治疗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临床检验中,血小板计数往往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准确性较差。而血液中微粒检验也会受到其他微粒的影响,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为了探讨分析血小板减少试验准确对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14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小板微粒,探讨血小板微粒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8例)、冠心病患者(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化疗后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8例)和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观察对象。健康体检者的年龄在18~56岁,平均为(45.2±12.2)岁;其余患者的年龄在10~68岁,平均为(47.1±11.9)岁。5组受检者一般资料比较(Ρ>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目前,检测血液中微粒的方法以流式细胞术为主[4]。本研究中就采用该法对140例受检者的血小板微粒进行检测(内参对照为0.8 mm、0.3 mm的标准微球)。具体检验步骤如下:①标本的制备;②免疫荧光标记(血小板微粒);③定位及对比;④FCM的测定。每毫升血浆中ΡMΡs绝对量的计算公式为N=167×C[5]。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ΡSS13.0统计学软件,应用t检验,χ2检验,Ρ<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各组静息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微粒情况

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慢性肾功能衰竭、冠心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粒量更多(Ρ<0.05)。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微粒稍高于健康体检者(Ρ>0.05)。见表1。

表1 比较各组静息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微粒情况(/mL)

2.2 活化状态的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微粒情况

本研究中,健康体检者静息状态下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微粒(1.3× 105±5.6×105)/mL,活化状态的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微粒(1.6×105±8.8×105)/mL。与静息状态血小板相比,活化后的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微粒更多(Ρ<0.05)。

3 结 论

临床研究表明[6],人体血液中存在许多微粒,当机体进入疾病状态时,这些微粒的数量、相关抗原的成分均会发生变化。准确的计数血小板及血液中的微粒对血栓性疾病预测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此外,血小板微粒的精确检测对因放疗、化疗或者各种疾病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人体血浆有许多非血小板颗粒(以免疫复合物为主,多为细菌、红细胞碎片及白细胞残害等),它们的体积与血小板颗粒相似,这就给血小板颗粒的检测带来困难,影响血小板计数的检测结果,降低临床检验的可信度。临床检验中,我们使用分析仪(自动化)检测血小板颗粒时,往往会将非血小板颗粒误认为血小板颗粒,致使血小板颗粒的计数增加,从而影响疾病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为分析血液中微粒及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检验情况,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14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微粒,结果显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慢性肾功能衰竭、冠心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粒量更多(Ρ<0.05)。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微粒稍高于健康体检者(Ρ>0.05)。此外,与静息状态血小板相比,活化后的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微粒更多(Ρ<0.05)。综上所述,血小板微粒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和诊断均有重要意义。应广泛推广于临床。

[1] 蒋铭.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7):178-179.

[2] 周延美,周延英,唐延慧.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检验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2-43.

[3] 于妍明.3例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检验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5):2349.

[4] 李甲楠,李慧波,周晋.微粒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6):1498-1900.

[5] 徐朝霞.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4.

[6] 薛磊,朱薇波,吴竞生,等.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和CD61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J]. 血栓与止血学,2011,17(1):271-272.

R558.2

B

1671-8194(2014)10-0153-02

猜你喜欢

血栓性微粒血小板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重症血小板减少时的输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