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4-04-10张弛
张弛
【摘 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几个方面。化学学习策略是通用学习策略与化学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学习策略时,要因人因时而异,并注意灵活把握,不可“形而上学”。
【关键词】学习策略 化学学习策略 化学教学
一、学习策略的涵义、结构与特征
学习策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于1956年由布鲁纳首先提出,而后逐步发展和完善。虽然人们对“什么是学习策略”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基本都认同“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非方法)”[1];而且学习策略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技能,后者指向特定的学习课题,前者是对后者的调用,是一种具有控制与调节功能的上位技能,即学习策略更具有上位性。为了便于理解,也有学者用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来形象地辨析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认为学习方法好比战术,涉及用具体的手段解决具体的问题,而学习策略则好比战略,涉及多种综合因素,是一个抽象的总概念[2]。
关于学习策略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要素。根据作用的不同,丹塞路把学习策略分为基础策略和支持策略;根据学习的进程,加涅把学习策略分为选择性注意策略、编码策略、记忆搜寻策略、提取策略以及思维策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1994年丹博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其中,能对信息进行直接加工的有关方法技术属于认知策略,而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控制、监视和指导方式与方法,属于元认知策略[3]。后来,迈克卡等人又进一步将学习策略拓展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部分。其中,认知策略主要指向人类对于客体的了解和认知,元认知则是一种对认知的认知,此外,资源管理策略可理解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学习者对学习环境、时间、资源及各种学习情绪的管理。经过以上分解所得的每一类学习策略还有很丰富的内涵,在具体运用时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解。有学者就曾认为,“认知策略包括选择信息策略、信息编码策略、深加工贮存策略、检索应用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督策略、反馈调节策略、总结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他人支持策略”[4]。
学习策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和动态性两个方面。其中学习策略的稳定性表现在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的规划性,以及兼具的外显性和内潜性两个方面。(1)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的规划性。学习策略是受到一定的目的驱动的。失去了目的的指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颓废和迷茫,并容易滑入低效、机械的学习状态。明确了目的,学生就会自觉学习和摸索最佳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在有了明确的目的之后,还需要依靠合理的规划去推进学习进程,进而逐步提升学习的能力与水平。所以,学习策略既然具有目的性也必然具有规划性。也就是说,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以及自身的学习基础,应该分别采取各自不同的学习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效果。(2)兼具的外显性和内潜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体使用哪些策略并外显为相应的行为和操作,都是可以直接观察的。但是,学习的调控和元认知意识是如何对学习策略做出抉择的,则深潜在学生头脑之中,这些都不具有外显性,即学习策略同时兼具内潜性。
学习策略的动态性是指学习策略会因学科特征、教学目标、评价方式等的变化而变化。(1)因课程目标的变化而调整。课程目标是制订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依据和基础,而课程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现行“课程目标”要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学生在进行具体的学习活动时,必须将学习策略指向三维目标。如尝试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形成必要的学科观念,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等等。(2)因评价方式和学科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学科在中考、高考中的权重以及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动态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也时常发生变化,面对不同的要求和考试评价方式,必须对学习策略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这样才能有的放矢。(3)因学习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学习的效果因知识难度、身心条件、个人兴趣等时常发生变化,能及时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现状,这属于元认知的范畴,而对进步、退步原因做出分析,做出学习行为和策略的调整并形成新的规划,则需要综合运用到多种类别的策略。换言之,学习策略不是死板机械的,它因人因时而异,需灵活掌握和使用,并注意把握好度,不可“形而上学”。
二、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意义
化学学习策略是学科化了的学习策略,所以,化学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顺利掌握化学学习内容,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在将通用学习策略和化学学科结合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学者的关注点不完全相同,所以,对化学学习策略结构的划分也略有差异。如有学者认为化学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思维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调节策略、动力策略、监控策略。也有学者认为化学学习策略包括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其中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包括信息组织策略、信息简约策略、信息类比策略、信息引申策略、信息转换策略、信息评价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5]。总的来说,这些化学学习策略的分类方法与通用学习策略的分类基本一致。
研究和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策略对化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内在综合素质的提升。就学习而言,在素质教育观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学会学习”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或被动地接受,帮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个人的素质。(2)能拓展化学教育研究思路,是扩大研究视野的必要。实践表明,学习策略的训练与掌握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而在化学教育研究领域中,这方面尚属薄弱环节。所以,提高化学学习策略研究的意识,大力开展相关实践研究,有利于丰富化学教育研究的内涵,同时汲取其他学科研究的经验,提升化学教育的质量。(3)能彰显化学的学科价值,是培养化学人才的必需和必然。作为一门九年级才开设的课程,许多学生对于化学充满了陌生感和畏惧感,由于一时不能适应、没能入门或认知的偏差而失去了在化学学习上的兴趣和动力,社会上许多人也对化学充满了敌意或误解。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价值,帮助他们把握化学学习的规律和技巧,从而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和障碍,将会有更多学生懂得欣赏化学,乐意探索化学,立志于从事化学研究事业,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将会有更多人愿意接触化学、了解化学、热爱化学。
三、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举隅
1.认知策略。
认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就决定了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和基础,而其他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服务于认知策略。因而,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各种认知策略。
人类对陌生的事物往往既存在好奇的心理和探索的欲望,但也可能产生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对于九年级化学教学,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化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形成基本的学科观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帮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产生持续的动力。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以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接触的生物和物理学科的知识为基础,将化学与它们进行关联和对比,让学生形成一种熟悉感,以消除畏惧心理,这也就是运用信息对比策略或类比策略。如物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常常是“物体”,而化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则是“物质”,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与此同时,许多物理实验正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和铺垫。探究蜡烛的燃烧应是一个化学实验,但过程中蜡烛的熔化又是一个典型的物理过程,蜡烛燃烧后转化为其他物质则是化学变化,在温习旧知以及在将新知与旧知加以对比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结构。当然,这样的认知方式不仅仅适用于学科之间,更广泛地运用于后续的学科知识体系内部。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其学科魅力也正在于此。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实验对于化学学习的作用,尽可能以实验为载体和研究对象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探讨、交流中认识化学实验现象的本质,感知化学物质的特点,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练习化学语言的使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感受和掌握多种认知策略。例如,从实验现象中选择关键和有效的信息,而后与已知的化学知识之间进行对比和关联,选择有效的理论进行解释,这里就涉及信息选择、信息检索和信息对比等策略;根据实验结果对化学反应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又涉及信息编码策略,这是一种由事物表象走向实质的认知过程;对多个化学实验进行对比,形成对一类化学反应本质的规律性概括并加以抽象提炼和记忆,又涉及“深加工贮存策略”。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将不同的钡盐和硫酸盐溶液进行混合,实验中都形成了白色沉淀,学生尝试着书写对应的离子方程式,结果发现,它们属于同一类反应,可以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进行表达,学生就能深入地领悟到离子反应的实质。
此外,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十分推崇“情境教学”,注重借助良好的学习情境去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例如,实物化的实验就是一种辅助和引导认知的现实情境,而有些在实验室无法实现的实验,借助多媒体得以实现,这是一种间接的情境创设方式。此外,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生产情境相结合,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近生产流程,也可以帮助他们对化学知识形成形象的认知。当然,不同的学习任务可能需要不同的情境来配合,而不同的情境中又可能会具体运用到不同的学习策略,需灵活对待,以有效为原则。
2.元认知策略。
学习效果的好坏离不开正确的动机,帮助学生对化学学习形成应有的认识乃至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是一种动力策略。那么,如何才能形成这种动力呢?一要明确个人的成长目标和学习目标,即明确化学学习对于个人学业成长的作用。二要主动走进学科天地,细心感受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与体系,领悟学科魅力,从中找到思想的源泉和学习的要领,进而认同化学学科是一门可以有效提升个人科学素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三是有意识地去关注化学学科对于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进而立志学好化学,将来投身化学研究工作,运用所学知识为人类造福。
此外,计划策略、调节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则往往是在具体的化学学习动态中常常要运用到的元认知策略。由于化学学科起点较高,直到九年级才开设,其知识体系较为庞大,知识点又较为松散,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精力分散、耐力不足、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等问题。所以,在一开始,就要帮助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计划既要考虑到学习的进度又要考虑学习的容量和难度,与此同时,可能还需要结合个人学习的实际状况,对于预习、巩固、检测等学习过程进行规划。这里其实也涉及对个人学习状态和效果的监控与评估,需要运用到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当然,学生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调整则不仅仅是落实在学习计划方面,更多的还需要对学习行为本身作出调整。例如,当发现自己学习效率低下、积极性不高时,则应及时提醒自己激发和加强“注意”,更加投入;当发现自己的身心疲惫实在无法集中注意力时,则应及时加以合理调节,或者转移兴趣点,转向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还应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指导和调整后续学习的方式、方法。这些都是建立在监控和评估基础上的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有所交叉,但又各有侧重。如对于时间的管理上,从元认知策略的视角来看,时间管理涉及的是计划策略,时间服务于学习的整体计划;从资源管理策略的视角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资源,是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宝贵资源。所以,能够合理地安排各门功课的学习时间以及安排本学科中各知识模块的学习时间,科学分配复习、练习、预习的学习时间,都属于时间管理策略的范畴。此外,快速、高效地记录听课笔记,整理听课内容,制作适合个人的知识框架图,设计属于自己的经典的错题集,科学地将各种电子和纸质的学习资料进行归类和存档,这些都属于资源管理的范畴。而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能够快速有效地争取同学、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又是一种必要的“寻求他人支持策略”,也隶属于资源管理策略。
除了以上三大类别及进一步加以细分的学习策略,在各种文献中还出现了一些涉及具体学习目标、任务、情境的学习策略,诸如自主学习策略、解题策略、阅读策略等等。此外,随着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学习成效往往取决于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有些学者开始研究和探讨如何借助某些概念图等手段将各种学习策略进行综合,这些有益的探索将进一步促进化学学习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王文羡.学习策略指导在卫校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7).
[4]吴永明.初三化学学习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
[5]杜敏.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