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档案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4-09王美珍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档案建设文化

王美珍

摘 要:档案文化作为社会实践、人类文明成果薪火相传的见证,是人类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的档案文化建设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同时对于档案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对我国档案文化建设及档案文化内涵进行浅析,重点论述在新时期如何做好我国档案文化建设,发挥档案工作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档案 文化 建设

一、我国档案文化建设的回顾

档案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成果薪火相传的见证。从早期的“有典有册”、甲骨、青铜器,到儒家学说、《资治通鉴》……历朝历代都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源,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学、艺术、习俗、风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它不但记载历史、还原历史,同时作为大文化的一部分,为人类进步与发展添砖加瓦。

我国从上世纪末起,就逐渐兴起了对档案文化的研究。最早的档案文化研究可以追溯到1989年发表在《档案与建设》上名为《档案文化意识:理性的呼唤—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思考》的评论文章,文章中第一次提出“档案文化”这一概念,由此拉开了档案文化研究的序幕。

1998年12月由中国人民大学王英玮教授主编的《档案文化论》,最早系统全面地阐释了档案文化的内涵、属性、价值、文化结构和文化表现,论述了档案在人类文明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本书的出版,迈出了我国档案文化建设的理论建设头一步。与此同时,各地档案馆在档案文化建设上开展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借助展览和媒体等多种方式拓宽、丰富了档案文化的传播途径,从而实现了档案馆藏资源的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及文化产品的有效开发。另一方面,在十八大后,国家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许多档案文化研究机构应运而生。制订了计划、文件,同时开展各类档案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形成了我国档案文化研究蓄势待发的良好局面。

二、档案文化的内涵

从本质上讲,档案文化兼具了档案、文化的双重属性,具备了以下的诸种特征:

1.档案文化是历史文化

这是档案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档案文化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组成部分,包含了档案信息及文化产品的集合。一方面,档案文化包含对已存在的客观事实的记录,汇集了社会历史的诸多信息,并为历史研究提供史志资料,具有极强的历史研究价值。另一方面,档案文化中包含的文化产品——书籍、专题片、展览等,都是以档案记载的基本素材和线索为基础的历史题材的研究成果,属于对档案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再造和再创作。同时历史研究题材的研究成果总结的规律、知识是与档案记载的历史密不可分的。故而,档案文化是历史文化。

2.档案文化涵盖丰富的信息资源

档案文化涵盖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档案是对已存在的客观事实其时其地的记录,汇集了社会的诸多资料,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资源的可开发性。这里的可开发性是指,档案在为历史研究提供价值的同时,仍可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为文化传承提供史料,进而开发有关的文化制品,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3.档案文化是不可替代的资源

档案本质的原始记录性、备以查考性以及档案的一般属性:基础性、原始性、真实性、教育性,决定了档案文化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因为在这些意义衍生下档案文化具有更为深刻的权威性。

三、新时期下档案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以来,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资源的整合,信息狂潮的席卷,新媒介推广与应用等等,这些在为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档案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1.增强档案文化意识,加大档案文化宣传力度

档案从早期的“有典有册”、甲骨、青铜器,到《资治通鉴》、儒家学说,再到现代数字化档案,被誉为“人类历史记忆”的档案发挥着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巨大功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正确认识档案文化有着莫出其右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有序开展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伴随着新时期文化建设,档案部门要自觉把档案工作立足于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发现、挖掘有益的文化素材,时刻保持敏锐的文化触角,自觉置身于“保存人类历史记忆”——档案文化建设保护的大背景,去搜聚、发现、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档案。同时,要加大档案文化的宣传力度,充分把握宣传时机、宣传场合,利用重大节日适时宣传,并将有关资料归档整理,妥善保存,真正做到“原始记录,备以查考”。在宣传对象上应更为广泛,不应局限于某部分小众。在宣传方式、方法上,切忌单调,务必使档案宣传教育的手段多样化。充分发挥档案的功能,广泛开展档案进社区、学校、家庭等贴近群众,深入民心,提高公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促进文化建设的活动。

2.丰富档案文化功能,开发档案文化产品,优化档案资源存档种类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信息狂潮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同时,伴随新媒体的推广与使用,公众对于资源的获取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大众媒介,网络的大面积使用以及移动终端的开发、利用,导致现今的档案资源难以满足公众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统一的标准规范下加大对档案的甄选,同时加强档案文化建设队伍的培养,科学合理地利用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举办展览,拍摄数字、影视作品等形式,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档案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围绕革新、优化馆藏档案结构,丰富存储资源的工作大方向,坚持“整合资源、丰富馆藏、完善结构、体现特色”的原则,不断拓宽工作思路,研究、探索改善档案建设工作的新规律,为科学决策、文化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3.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

在我国2002年出台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加快传统档案资源向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的迈进。这是档案工作的一场革命。实施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推动人类文化成果不断涌现,有助于信息资源储存、融会,更加清晰还原历史面貌。档案工作应把档案资源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大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投入,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在档案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整合档案资源,构建档案文化联合体

开展整合档案资源,构建档案文化联合体工作,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要跳出相对封闭的档案活动圈,对内整合、对外联合,跨区域整合文化资源;其次,要通过开发特色档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最后,构建档案文化联合体要不断创新,增强文化竞争力,实现联合体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其他事业的共同发展。公众对知情权越来越重视,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整合,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文化联合对档案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淑文.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兰台内外,2011(1)

[2]魏东.浅谈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公文与数字档案管理策略.兰台世界,2007(20)

[3]殷燕,潘斌.关于档案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甘肃农业,2013(1)

[4]廖芬.试论档案文化内涵及其功能.兰台世界,2010(1)

[5]马丽,谢进秋.浅论档案工作中的文化属性.黑龙江档案,2005(2)endprint

猜你喜欢

档案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