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荀悦《汉纪》研究

2014-04-08李光先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汉书阴阳皇帝

李光先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荀悦《汉纪》研究

李光先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荀悦的《汉纪》,其体例以“纪”统摄全书,体现了尊皇敬天的思想。其中充满天人感应、阴阳灾异之说。其著书有着明确的主旨,即为当朝统治者汉献帝提供指导。该书成就巨大,影响了后世史书的撰述。

荀悦;汉纪;研究

荀悦(184-209),颍川颖阴(今河南许昌市)人,东汉末政论家、史学家。[1]1荀子十三世孙,荀淑之孙,据《后汉书》六十二卷载:“字仲豫,……年十二,能说《春秋》。……献帝颇好文学,悦与彧及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累迁秘书监侍中。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乃作《申鉴》五篇”。[2]720以上说明,荀悦少年有成,对《春秋》较为娴熟,尊崇儒家道义,不愧为名儒之后。其志向在于“献替”,即驱逐逆臣,恢复汉献帝的天子皇权。受诏作《汉纪》三十篇。“又著《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年六十二建安十四年卒。”[2]722

关于《汉纪》的缘起,《后汉书》云:“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诏尚书给笔札。”[2]721

为什么汉献帝如此钟爱《汉书》,非要臣子取其精华并著成简要本来读呢?《后汉书》解读云:“班固写作《汉书》的目的,是要运用五德终始、天人感应等神学史观,全力论证汉王朝统治是‘天命所归’。……班固说为水德的秦因为不合五德终始的次序,所以统治不长久。汉以火德继承周的木德,是合乎‘自然之应,顺时宜矣’。汉王朝的建立完全是天意的安排,必然可以长治久安。班固奉命修史,要论证汉王朝存在的合理性,不能不求助于这种神学史观。而这些也正是东汉几代皇帝推崇《汉书》的主要原因。”[3]273正因为《汉书》宣扬的五德终始论契合汉代皇帝希望王朝长治久安的心理,所以备受推崇。

一、体例:以“纪”统摄,编年而成

《汉书》八十万余言,在汉代文字书于竹帛,可谓卷帙浩繁,积案盈箱,加之汉代书籍不像如今阅读简便,故汉献帝政躬之余,没有那么多时间阅读《汉书》,遂求其简要。荀悦受命,自然以文简而省为旨归,且不失《汉书》精华。《汉书》的纪、表、志、传总计一百卷浓缩成三十篇(卷),如何简省,对荀悦而言,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最终,荀悦以“纪”统摄表、志、传的内容,西汉一代史由高祖皇帝纪(四卷)、孝惠皇帝纪(一卷)、高后纪(一卷)、孝文皇帝纪(二卷)、孝景皇帝纪(一卷)、孝武皇帝纪(六卷)、孝昭皇帝纪(一卷)、孝宣皇帝纪(四卷)、孝元皇帝纪(三卷)、孝成皇帝纪(四卷)、孝哀皇帝纪(两卷)、孝平皇帝纪(一卷),十二纪三十篇(卷)贯穿而成《汉纪》。《汉纪》“纪事起自刘邦入关灭秦,终于王莽篡汉。总计十二世,十一个帝王,包括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其书以班固《汉书》的本纪、列传为主要依据,加以编撰论列,而十志、八表,各选择其中重要的材料,按年代编入。”[3]272以皇帝的谥号为纪的名称,十二纪如同十二个珠子,把西汉王朝的历史串联了起来。一朝皇帝命名一个时期历史,并展开历史的记录,一朝之内,宫廷政治、经济、军事、刑法、赋税、学术、文化、灾异均择要记录。这体现了荀悦尊皇敬天,皇权至上、天子为尊的心理。以“纪”统摄,这是《汉纪》体例的第一个特点,可谓抓住了《汉书》的纲目。

《汉纪》体例的第二个特点是以编年记事。即按照《左传》的体例编年记事。《汉纪》的体例属于编年体,但其编年体在参照《左传》的基础上有所取舍。

“取”的是年份的记录体例。编年记事,年份衔接不中断。如《高祖皇帝纪》从汉元年冬十月、二年冬十月、三年冬十月……十一年冬十月、十二年冬十月”止,年年记录,无一阙如。

“舍”的是月份的记录体例。《春秋》每年都有春夏秋冬以及重要月份的记录,虽记录的月份不一,而春夏秋冬必然都有记录,故因此得名。如隐公元年的时间记录有:春正月、三月、夏五月、秋七月、九月、冬十有二月,一年共计六个时间段。《左传》在时间记录方面完全延续了下来,时间段不改,扩充了内容。《汉纪》依《左传》的编年,但其年内的时间记录却不是春夏秋冬必录,而是根据需要选月而录,不拘定格。以《高祖皇帝纪卷第一》沛公二年为例,该年记录的时间段有: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这样的编排对于一朝皇帝每年的事情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可以说是以纪为经,以年为纬。

二、思想:天人相感,阴阳灾异

《汉纪》中体现着汉朝天人感应、阴阳谶纬的思想。如《高后纪卷六》:吕氏女为赵王友的王后,谗于高后,高后捕杀赵王,赵王幽死。其后“己丑晦,日有食之,既,在营室九度,为宫室之中。高后恶之曰:‘此为我也!’”因为“《星传》曰:‘日者德也,月者刑也。日食修德,月食修刑。’”[1]83-84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董仲舒与今文经学》写道:“‘天道’人事,互相影响;西汉人深信此理。故汉儒多言灾异。君主亦多遇灾而惧。所谓三公之职,除治政事外,尚须‘调和阴阳’。”[4]6更有甚者,大臣无咎而不得不死,以塞灾异。如《孝成皇帝纪四卷第二十七》:“二月壬子,丞相翟方进薨。是时,荧惑守心,占者以为大臣当应之,以塞灾异。上召方进告之,方进不得已,乃自杀。”[1]480这种行为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可以找到答案。董仲舒曰:“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责之。谴责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4]29上畏殃咎,遂使大臣死以应天威。

《汉纪》体现了汉代盛行的阴阳调和观。《汉纪》多处论及阴阳。在《孝宣皇帝纪三卷第十九》中,荀悦记录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丙吉问牛。丞相丙吉见人群殴死伤很多而不予理会,前行,见人逐牛,牛吐舌喘气,“吉使骑问:‘逐牛行几里已喘?’掾吏独谓丞相前后失问,以讥吉,吉曰:‘人斗相杀,长安令、京兆尹之职,岁尽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丞相不亲小事,非所以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以暑,恐牛近行用暑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三公典调阴阳,职当所忧,是以问之。’”[1]338《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言:“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5]216为人所宗,流布必广。《春秋繁露》卷十二《基义》云:“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4]23万物皆有阴阳。我们因此可以认定,从《汉纪》可以推知西汉阴阳调和观是西汉盛行的一种哲学观,并且至东汉末,还被荀悦等人推崇。

三、主旨:指导献帝,经世致用

荀悦受命著《汉纪》,不仅有简化《汉书》取其精华之目的,而且还有提供指导献帝,经世致用的主旨。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皇权式微,天子威信不复往昔,作为献帝之臣,荀悦希望振衰起弊,尊崇皇权,振兴汉朝。以著《汉纪》为契机,荀悦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对处事治国的看法,论从史出,每每于史实之后,以“荀悦曰”的形式发出“叙述者”声音,阐发己见,旨在指导《汉纪》的第一读者——当世的统治者汉献帝。

对汉献帝君术的指导分为四个方面。1.用人。如《孝昭皇帝纪第十六》“故有六主,亦有六臣:有王臣,有良臣,有直臣,有具臣,有嬖臣,有佞臣。……或有君而无臣,或有臣而无君,同善则治,同恶则乱,杂则交争,故明主慎所用也。”[1]288-2892.决策方法。如《高祖皇帝纪·卷第二》郦食其说高祖效仿汤、武封桀、纣之后的故事封六国后,张良持否定意见并陈述了形势不同之由。荀悦藉此发表议论——“荀悦曰: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1]26。3.沟通。如《孝哀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九》:“荀悦曰:夫臣之所以难言者何也?其故多矣。……此下情所以不上通。”[1]505-5064.赏罚。如《孝元皇帝纪上卷第二十一》:“荀悦曰:赏罚者,国家之利器也。所以惩恶劝善,不以喜加赏,不以怒增刑,列侯重爵不可以虚加也。”[1]371

至于治国理念,在《孝元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三》中“荀悦曰:……夫德刑并行,天地常道也。……拨乱抑强则先刑法,扶弱绥新则先教化,安平之世则刑教并用。……夫通於天人之理,达於变化之数,故能达於道。……”。[1]406-408主张刑德并用,以刑靖之,以德化之,达於治世。

其它诸如立嫡、殡葬、赈灾等,荀悦均有所论及。议论肯綮,有些观点不惟有益当时,抑且指引后世。

联系王褒的《圣主得贤臣颂》及《四子讲德论》,可以想见汉代儒臣具有圣君梦及贤臣心。《圣主得贤臣颂》云:“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遐迩贡献,万祥必臻。”[6]660《四子讲德论》曰:“夫忠贤之臣,导主志。承君惠,摅盛德而化洪,天下安澜”。[6]713正是因为荀悦具有这种圣君梦及贤臣心,《汉纪》才具有了提供君术指导,“导主志”,俾能经世致用的主旨。

四、成就:文简而详,影响深远

《汉纪》十八万言,帝王事迹、将相功业、文士风流赅备;典故始末、学术源流、名文妙论毕举。西汉一代史囊括其中矣。

帝王事迹: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从立至亡,以时间为序,其中的大事都记录在籍。

将相功业:韩信、萧何、周勃、纪信、卫青、霍去病、霍光、李广、李陵等的功业都给予叙述。

文士风流:司马相如著《上林赋》、东方朔恐吓侏儒、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扬雄著《法言》《太玄经》等。

典故始末:文君夜奔相如、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王章牛衣对泣、哀帝断袖、缇萦救父、苏武持节、买妻耻醮、丙吉问喘等。

学术源流:班固《汉书》有《儒林传》,而《汉纪·孝成皇帝纪二卷第二十五》通过刘向校书而阐明《易》《尚书》《诗》《礼》《乐》《春秋》《论语》的学术源流以及九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的渊源。

名文妙论:对于一些名文妙论,荀悦给予了著录。如: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洪范》的五行学说、班彪的《王命论》。

此外,帝后妃子、名臣宦迹也得到了记录。

《汉纪》成书后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后汉书》云:“辞约事详,论辩多美。”[2]721《汉纪》影响深远,盖其夹叙夹议,叙源自《汉书》,议出于已意,俾有鉴于人主。这些以“荀悦曰”的形式出现的议论文字就是鉴。这些鉴有感于史实,叙述源流,评论得失,提出方案。《汉纪》虽然不以“鉴”名书,实则为鉴,其直接影响到了袁宏的《后汉纪》及北宋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可谓史鉴之祖。

[1] 荀悦.两汉纪:上:汉纪[M].张烈,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

[2]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白玉林,池万兴,张劼,等.后汉书解读[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12.

[5]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 萧统.文选[M].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

责任编辑:张彩云

I206.2/.4

A

1671-8275(2014)05-0077-03

2014-07-28

李光先(1984-),男,广西贵港人,广西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文献。

猜你喜欢

汉书阴阳皇帝
基于比较视角的《史记》《汉书》语言现象管窥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皇帝需要帮忙吗
悬梁刺股
女皇帝
皇帝怎么吃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