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杂剧影射出的元代医学观念和社会状况

2014-04-08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庸医药名元杂剧

初 琪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宋金戏剧、元杂剧几乎涉及到当时社会方方面面的题材,其中有一类医药剧,或出现与医生相关的艺术形象,或用药名做唱词和念白来表达人物特质,还有剧中人物名字都以中药名命名的《药绘图》剧本等。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中医理论体系就由《黄帝内经》的成书而形成,历代逐步发展完善,宋元时期出现了我国重要的也是最早的养老著作,即宋人陈直的《寿亲养老新书》[1]。金元时期的中医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相继取得了一定的医学成就,可以说这时的医学已经发展得很完备了。剧作家们以他们饱含热情的笔墨为我们展示出了元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和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面貌。戏曲又是一种舞台艺术,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剧本通常会因为观众的反响而不断地修改和重创作,所以元杂剧大多是为了迎合当时的群众心理而创作出来的,也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貌以及其时代观念。我们可以从元杂剧中涉及到的医学因素,如医生形象、中药名、养老观念等中,分析元代的医学观念和养生观念,以及元代的社会状况等。

一、关汉卿等戏剧作家笔下的医生形象

据传,关汉卿本人做过“太医院尹”的官职。[2]61元代的太医院中并没有“尹”这个官名,所以也可能是误传。但不管怎么说,关汉卿的户籍属于“医户”,他和医生这个职业多多少少也是有些关系的。

在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中有一个关键人物赛卢医,正是由于他被高利贷所逼对窦娥的婆婆蔡婆起了歹心,才让蔡婆被张驴儿父子所救,以致有了其后的一系列曲折跌宕的故事。这个形象是个诨角儿,首先他的名字起的就很有意思。古时候的名医扁鹊有“卢医”之称,扁鹊是战国时人,姓秦名越人,因为是卢地人(今山东省长清县),所以世称卢医。《战国策》《韩非子》《史记》《淮南子·泰族》等典籍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是一位不止医术高超而且富有古道心肠的名医。《窦娥冤》中这个一窍不通的庸医却敢自称为赛卢医,显然这是作家为了达到反讽效果的匠心独运。这个形象不仅是个庸医形象,也符合那个时代的一些处在社会底层中挣扎的小人物形象。他两次害蔡婆和窦娥,一次是因为实在没钱还高利贷,一次是被张驴儿威胁。这个人物虽然可恶,但细想他的言行举止和思想道德,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在其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3]大悲剧的造成,往往是因为社会的黑暗,虽然造成窦娥直接悲剧的原因是官吏贪污和张驴儿父子这种恶霸的横行,但赛卢医被高利贷所逼也是一个间接原因。高利贷是元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黑暗面,很多元杂剧中都有影射。剧中赛卢医仅仅为了20两银子的债就打算杀掉蔡婆,后来他把毒药卖给张驴儿,直接导致了命案的发生。元杂剧有一类医生形象都叫做“赛卢医”,《救孝子》《碧桃花》《魔合罗》等剧本中都有“赛卢医”这类艺术形象,这些庸医行为低劣可恶,虽为医生却行的都是流氓无赖之事。另外,还有几个剧本中也存在“赛卢医”,其品行大多大同小异,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按说,自古医生的理念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而元代社会存在这种什么都不懂的坑蒙拐骗的庸医形象,正是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混乱。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戏剧特色。元杂剧是综合了初期戏剧和讲唱文艺两个重要因素发展而成的。[2]2早先的宋金杂剧都以耍闹为主,注重发科调笑,比如宋杂剧与金元院本中存在“说药”“论医”之类节目,题材都来自一些流传的古代医药中的笑话,宋杂剧中也有《眼药酸》这种典型的医药剧,元杂剧正是是受了这些剧本特色的影响,人物形象不断丰富和成熟,才有了“赛卢医”这一类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的典型形象。

二、元杂剧中与药名相关的一些剧本

以药名为笑料的段子在我国自古有之,不仅如此,很多诗歌词曲以及典故中,都有跟药名有关的巧语妙句。中药种类繁多药性药理丰富多彩,中药名一般都有一定的含义,所以药名历来是文人墨客巧妙运用到文章里的好材料。流传下来的,不仅有诗歌辞赋,还有药名的对联和猜谜、用药名串联成的情书和诉状等。据传,诸葛亮的后裔还用中药名撰写了一则祭文来祭奠前人。这些跟药名有关的文学作品,具有文学欣赏价值,其中记载的药名药性药理,也丰富了我国的中药文化。特别是有些把药性特色和人性特色相结合的作品,非常生动有趣,具有更高层次的美学价值。

元代有很多药名曲,如关汉卿的[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中巧用了六种中药名,“止把酸醋当归浸,这方儿到处难寻。要枳实知母未寝,红娘心沁,使君子难禁。”[4]867酸醋、当归、枳实、知母、红娘、使君子都是药名,这些药名中既有暗示人物性格的,又有交代剧情和人物的,这些谐音一语双关,既自然明白,又构思巧妙,读来妙趣横生。

再如,元杂剧中四大南戏之一的《幽闺记》,在第25出《抱恙离鸾》中,作者串联起近60种药名,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位庸医骗子的语言和形象,辛辣精炼的语言和反讽的效果,使整个剧情充满了喜剧色彩。杂剧和南戏的剧本唱词,更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绪,甚至直接透露出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5]193正是这种特色,使得运用药名来做唱词生动自然,借代风趣。很多药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含义,比如东白芍、南星、西洋参、北沙参等都与方向有关;春砂仁、夏柘草、秋桑叶、冬葵子等药名则是与四季有关;金银花、木通、水獭肝、火麻仁、土茯苓是与五行有关的药名;青黛、黄芪、赤芍、白术、黑铅是与五色有关的药名。其它还有与气象有关的,与味道有关的,与数字有关的,与动物有关的,与地理有关的,等等。正因为中药名的这些特殊含义几乎包罗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元曲在语言特色方面又比唐诗宋词宽泛自由了很多,更加口语化和通俗灵活,所以这两者才可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彼此交融促进,迸发出更加自然酣畅的艺术火花和一定的实用价值。

“市肆赎买,他人惠送,不知方味,及虎狼之药。”[1]3元代医人首推食疗,认为医药大多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元杂剧的很多剧本中,庸医形象基本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征,这就是:乱开药方,不懂医却乱行医,作家这么写是为了起到反讽的效果,突出人物形象,而元杂剧的内容非常接近大众审美,通俗易懂,可见当时医学不仅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成就,普通的民众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养生观念和药学理念。比如《西厢记》中就提到阿胶膏的配料和功用,除了发展剧情之外,更是让剧本内容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药用价值。这和当时元代的社会风尚的变化,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还有个人意识的产生都是分不开的。[6]

[1]陈直.寿亲养老新书[M].邹铉增,续.张成博,杨海燕,李文华,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王学奇,等.元曲选校注[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4]唐五一,等.全元曲[CD].青苹果数据中心制作,2001-01-11.

[5]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第3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顾学颉.元明杂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庸医药名元杂剧
古代曝晒斗富拾趣
明代小说庸医书写及成因
先生的书在哪里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元杂剧勃兴之演剧根源探论
英语世界元杂剧家地位的定量分析
晒书
药名
买药
跨文化交流对元杂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