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维度形容词“厚、薄”语义特征分析
2014-04-08伍莹
伍 莹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汉语维度形容词“厚、薄”语义特征分析
伍 莹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厚、薄”是描述事物“厚度”的形容词。“厚、薄”是事物最小的垂直维度,没有具体的方向;具有依附性,它依附于二维的表面,即长和宽。与“厚、薄”搭配的事物都具有二维的表面,并且这些事物具有实体性和防护性。
维度形容词;“厚、薄”;语义特征
关于“厚、薄”语义特征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有所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Bierwisch(1967)指出,维度词“dick(厚)”描写的维度不是事物主要的维度。当“dick”描述“木板”时,指的是木板“最小的维度”;当“dick”描述“香烟”时,指的是事物最小的二个维度;“dick”也可以描述三个维度,比如球形物“球、苹果”等。[1](P33)Clark(1973)指出,通常“thickness”(指一个维度时)用来描述三维事物,只有当高度(长度)和宽度用来描述事物最大的二个维度时,“厚”才能描述这个事物,比如“门”。[2](P39)Fillmore(1997)指出,“高、长、宽”是凸显的维度,而“厚”是不凸显的维度,比如“木板、门”。[3](P40)Vogel(2004)指出,瑞典语中的“tjock”可以描述圆柱形事物两个最小的维度或扁平三维事物的一个最小的维度。[4](P178)西语如“德语、英语、瑞典语”中的“thick”对应于汉语中的“厚、粗、浓”。《现代汉语词典》对“厚、薄”的解释为:
厚: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木板︱~棉衣︱嘴唇很~。
薄: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版︱~被︱~片︱这种纸很~。
从词典的释义可以看出“厚、薄”两个语义特征:一个是对事物形状的要求,即扁平事物;二是维度的位置,即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任永军(2003)指出“厚、薄”的语义特征为:与“高、低”的垂直维度相比凸显度较小,物体必须是扁平状,物体具有“固体”的性质。[5]已有研究虽然揭示出了“厚、薄”的一些语义特征,但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其语义的本质,并且它们只分析了“厚、薄”本身的语义特征,却没有分析与“厚、薄”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在海量语料统计的基础上①,以“厚”为例全面分析“厚、薄”的语义特征(“厚”和“薄”的用法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能用“厚”描述的事物通常也能用“薄”描述,如“厚木板-薄木板、厚纸-薄纸、厚厚的灰尘-薄薄的灰尘、厚被子-薄被子”等,所以,“厚”和“薄”的语义特征基本相同)。
空间维度形容词表示的空间维度特征必须借助于所修饰的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的特征来体现,实质上,维度形容词的语义特征与所修饰的名词的语义特征是相互缠绕的,因此,以下在分析维度形容词“厚”的语义特征时,既分析“厚”本身的语义特征,也分析与“厚”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
一、“厚、薄”的语义特征
“厚、薄”倾向于与接近二维事物的三维事物组合,这类事物在两个维度上的延伸比在第三个维度上的延伸大得多,如果把这类三维事物抽象化、图式化,可以看成是二维的平面事物,第三个维度可以忽略不计,这个被忽略不计的第三个维度就是“厚”。Jackendoff & Landau(1991)把描写表面型事物(surface-like objects)的词语分成两类:一类是表二维事物的词语,如“方形、环形、椭圆形、梯形”等;另一类是表厚表面(thickened surfaces)的词语,如“层(layer)、片(slice)、板(slab)、张(sheet)”等。[6](P148)Jackendoff & Landau认为如果这些二维的表面用形容词“厚、薄”描述,那么这些二维表面就变成了三维立体事物。我们理解为“长/高”和“宽”这两个维度首先形成二维的表面,第三个维度“厚”把表面变成有体积的三维事物,比如“纸、布、窗帘、叶子、木板”等,首先可以看成是二维表面事物,用“长、宽”描述,然后把表面看成立体的事物时,第三个维度用“厚”描述。因此,“厚”指的是把二维平面变成三维立体事物的第三个维度且是事物维度中最小的维度。“厚”是事物外部的垂直维度,这个特点与“高”相同,但是“厚”和“高”是意义不同的两个维度。“厚”没有方向性,而“高”却有具体的方向,即从下往上。垂直维度“厚”是最小的维度,而垂直维度“高”是最大的维度。“厚”适合与二维事物(其他两个维度的延伸比第三个维度大得多)组合,而“高”适合与三维事物(三个维度的延伸相当)组合。“厚”与“高”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维度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
二、与“厚、薄”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
(一)二维事物的表面 与“厚”搭配的事物都是二维事物,都具有二维的表面,下面将详细讨论:
1.形状规则的二维表面。与“厚”组合最多的事物是形状规则的方形二维事物,如“木板、地毯、坐垫、书、布、窗帘、席子、纸、镜片、被子、墙、衣裤、鞋底”等。
(1)她走到窗前,把厚厚的窗帘拉紧,屋里重又黑暗起来。
(2)一个朴素的小女孩,站在高大的玻璃书架前在翻阅着一本厚厚的书。
“窗帘、书”首先都可以理解为二维事物,然后,加上去的第三个维度用“厚、薄”描述。因为厚度是事物最小的、不凸显的维度,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很容易通过抽象化和理想化,把这一维度忽略或过滤掉,因此,这些事物都可以看成二维事物。
2.人体部件的表面。“厚”还可以与人体部件组合,这些人体部件通常可以看成二维事物,具有二维的表面,比如“嘴唇、眼皮、脸皮、皮肤、肩膀、手掌、脚、胸脯、背”等。
(3)他不仅能听见他们的说话声,还能闻到从老杜头厚厚嘴唇里喷出来的酒味。
(4)元豹的脸已经打成紫茄子了,厚厚的脸皮肿得像纸一样薄一样透明。
3.形状不规则的二维平面。与“厚”组合的事物有些是形状不规则的二维事物,如“云、痂、茧”等。
(5)我把她两只手拿起来看了又看,想看看那户人家是不是让凤霞做牛做马地干活,看了很久也看不出个究竟来,凤霞手上厚厚的茧在家里就有了。
(6)头顶上方可能浮盖着一层厚厚的云,我们看不见它,但可以相信:是它遮住了天上的乔里玛星和那片残月。
综上所述,无论是形状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无论是细小的事物还是较大的事物,只要能看作二维的表面事物,都能用形容词“厚”描述,“厚”指的是事物最小的垂直维度。
(二)实体性 “厚”事物都是实心的而不能是空心的,比如,我们不能说“厚水管、厚竹筒”等。“厚”的这一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个“实”字上,硬的事物可以理解为“坚实”,软的事物可以理解为“结实”,松软的固体物质可以理解为“繁多、致密”。比如“厚墙、厚木板、厚鞋底、厚镜片”等都隐含有“坚实”义;“厚被子、厚地毯、厚布、厚衣服”等软质的事物都隐含有“结实”义,实际上这种“结实”义,也可以理解为这些事物的“质地好”;“厚厚的灰尘、厚厚的胭脂、厚厚的青苔、厚厚的头发”等松软的物质都隐含有“繁多、致密”义,这些事物由于繁多、密集地聚拢在一起形成一层平面所以能用“厚”描述,如果比较少而稀,事物之间有空隙的话,就不能用“厚”描述了。因此,凡是能用“厚”描述的都是实心的事物。
(三)防护性 Vandeloise(1993)指出法语的“厚”具有抵抗性(resistance),既防止被穿透,也防止被破坏,比如“厚木板”。[7](P29-47)Vogel(2004:192)指出瑞典语的“厚”也具有抵抗性,她认为“厚”描述的各种类型的事物在硬度上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续统,从软物质到硬物质它们的硬度是逐渐递增的。[4](P178)她认为事物的硬度越大其抵抗性越弱,事物越软,抵抗性越强。因为软的事物比硬的事物有弹性,通常有弹性的事物比没有弹性的事物具有更强的抵抗性,弹性的事物有一种反弹能力,而没有弹性的硬质事物比较容易破碎和断裂。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把“厚”事物的抵抗性分等级,因为不同的厚事物具有不同类型的抵抗性,不存在等级的区别。我们认为“厚”事物具有防护性,防护性和抵抗性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避免外面事物的干扰,但Vandeloise和Vogel说的抵抗性主要是非穿透性或非破坏性,而我们说的防护性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厚事物有不同的具体的防护内容,比如“厚墙”的功能是保护墙内的人和事物不受外物的侵犯;“厚被子、厚棉衣”的功能是防寒保暖;“厚木板、厚地毯、厚桑皮纸”都是起着保护层的功能;“厚”描述的人体部件比如“厚背、厚厚的胸腔、厚肩膀”等的功能可以是保护它们不被外力,比如打架等的伤害,也可以认为是保护人体内脏不受到来自外力的伤害。有时在句子中就直接呈现了厚事物的功能,如:
(7)我们这里本来就应该有一座高大厚实的围墙,墙顶上还须栽着尖角玻璃或铁刺,以防不肖之徒翻墙越户。
(8)因为把每一扇窗牖都用厚厚的帘幔遮得严严实实,所以从庭院里完全看不出她这居室的烛光。
(9)假如不是那时的人都留了很厚的头发,连脑子都能打出来。
例(7)中的“厚”围墙的功能就是防止“不肖之徒翻墙越户”;例(8)中的“厚帘幔”的功能是“遮光”;例(9)中的“厚头发”的功能是避免头被打。
三、结语
“厚、薄”是描述事物厚度的形容词,倾向与接近于二维事物的三维事物组合,这类事物在两个维度上的延伸比在第三个维度上的延伸大得多,如果把这类三维事物抽象化、图式化,可以看成是二维的平面事物,第三个维度可以忽略不计,这个被忽略不计的第三个维度就是“厚”。“长/高”和“宽”这两个维度首先形成二维的表面,而第三个维度“厚”把表面变成有体积的三维事物,比如“纸、布、窗帘、叶子”等,首先可以看成是二维表面事物,用“长、宽”描述,然后把表面看成立体的事物时,第三个维度就用“厚”描述。因此,“厚”是指把二维平面变成三维立体事物的第三个维度且是事物维度中最小的维度。与“厚、薄”搭配的名词都具有二维的表面,无论是形状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无论是细小的事物还是较大的事物,只要具有二维表面的事物,都能用形容词“厚、薄”描述。用“厚、薄”描述的事物具有实体性,这些事物都是实心的而不能是空心的。这些事物也具有防护性,不同的“厚”事物有不同的具体的防护作用,比如“厚墙”的功能是保护墙内的人和事物不受外物的侵犯;“厚被子、厚棉衣”的功能是防寒保暖。
通过以上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正确地理解汉语“厚、薄”的语义及语义特征,而且能为词典编撰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他空间词的语义研究提供参考,以促进汉语空间词汇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只研究了“厚、薄”的空间义,在空间义的基础上,“厚、薄”已经衍生出了许多隐喻义。“厚、薄”有哪些隐喻义?这些隐喻义和空间义之间以及各隐喻义之间的联系如何?它们之间演变的机制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作进一步的研究。
注释:
①本文使用的是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网络版)。
[1]Bierwisch, M. Some semantic universals of German adjectival[M].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3, 1967.
[2]Clark, H. Space, time, semantics, and the child. In: Terry, Moore(e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anguage[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3.
[3]Fillmore, Charles. Lectures on Deixis[M]. Stanford: CSLI publications, 1997.
[4]Vogel, A. Swedish dimensional adjectives[D]. Stockholm: Almqvist & Wiksell International, 2004.
[5]任永军. 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D]. 延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6]Jackendoff, Ray , & Landau, Barbara. Spatial language and spatial cognition. In: D. J. Napoli & J. A. Kegl (eds.). Bridges Between Psychology and Linguistics. A Swarthmore Festschrift for Lila Gleitman, Hillsdale, etc.: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1.
[7]Vandeloise, Claude. The role of resistance in the meanings of thickness[M]. Leuvense Bijdragen 82/1, 1993.
责任编辑 张吉兵
H136.1
A
1003-8078(2014)04-0107-03
2014-01-26
10.3969/j.issn.1003-8078.2014.04.32
伍莹(1978-),女,湖南祁阳人,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C7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