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石
2014-04-08石功鹏
叶 芃,石功鹏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石
叶 芃,石功鹏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群众路线是党开展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利于党的执政地位的获取和巩固、执政能力的衡量和提升、执政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具有重大的意义。
共产党;群众路线;执政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1]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新和工作手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当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维持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执政活力意义十分重大。
一、执政地位的取得和巩固离不开群众路线的全力坚守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鲜明指出,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最活跃性因素,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不仅创造出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也开辟了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流,还为历史文明的创建、历史机体的运转和历史进程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原动力,历史的丰碑永远镌刻着英雄人民勤劳、勇敢和智慧的印迹。历览世界政治舞台,执政风云潮起潮落,经历了几千年的朝代更迭,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区域统治集团始终没有逃出先兴后亡的执政“周期律”。自先秦夏商周奴隶制至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历时数千年,新朝换旧朝的承袭模式总是在不停运转,演绎着一幕幕江山易主、朝廷换君的政治史剧。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新朝统治者,亲眼见证了前朝统治的腐败和堕落、欺压和剥夺,亲身历经了人民生灵涂炭、苦不堪言的时代惨景,深深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深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进而能够提出利国利民的政理国策以安稳民心、凝聚民心,能够依靠民众、带领民众揭竿而起推翻前朝残酷统治,最终以旧王朝的衰亡而在历史上卸下帷幕。因此,每当新政者大多都会吸取前朝教训,减轻繁杂苛重的赋税、解除名目巧列的劳役,能够紧紧地与人民大众站在一起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让劳苦大众休养生息,巩固好新生政权,所以像“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太平盛世才会在历史舞台上不断出现,短暂地宣扬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政格言。史实证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密切联系群众,等同于为获取执政地位增添了坚强的后盾和稳固的基石,而疏远群众,无异于鱼儿脱水、花儿失露,直接事关政权的存亡。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一些统治者逐渐脱离人民大众,只居高不临下,只奉君不安民,凌驾于人民至上,终日饮酒纵乐,无视民众疾苦,最终重蹈前朝之路,被人民大众所推翻,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顺民者昌、逆民者亡,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切实为民众谋利益,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执政之基才会更稳固,执政之路才会更长远。
俯仰党93年沧桑沉浮,我们有必要弄懂为什么党能够承担起伟大的历史使命,能够领导人民大众推翻长期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能够在艰苦的岁月里获取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奥秘就在于我们的党能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搞好与人民大众的密切联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鲜明地与其他政党区别开来。93年以来,我们党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紧紧依靠人民,打土豪、分土地、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击溃国民党反动统治政权、建立新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等等,由一个势单力薄的地下党、在野党转变成为了一个战斗力强的革命党、执政党,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没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一切将归于枉然。正如人们所说,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因之,胡锦涛给予了人民高度的评价,“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不可以预估共产党未来的执政道路有多长,但是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是当前共产党脚下的路——党还能不能够一如既往地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才是关键所在。我们认识到,如果没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治党法宝,就不可能有党执政地位的获取,就更不可能有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事业的风帆才会动力十足、乘风破浪、迅猛向前。我们也深知,“没有一种根基,比植根群众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资源,比赢得民心更持久”。[2]
二、执政能力的衡量和提升离不开群众路线的有力开展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对于任何执政者或执政集团而言,确保执政基石牢固是继获取执政地位之后的第一要务,是维系利益统治集团长期执政的必要前提。而要看执政基石牢不牢固,重点又在于执政者制定的施政方针、纲领、策略是否符合时代所需、人民所盼,关键在于执政者是否能够将正确的施政方针、纲领、策略予以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无论是制定还是执行,重心终将突出地落在执政者的执政能力上。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虽然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一些包括体制性的风险也接踵而至,威胁着执政安全,给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尚存在一些相对不足的地方,势必会影响到服务民众的效果,不利于民众福祉之谋取、利益之获得。在我们的党员队伍中,有一些领导干部的确有较强的服务人民的意识,也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客观上讲这与执政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为面对新的情势而方法落后、面对困难挑战而束手无策、缺乏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人民群众是历史文明的创建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同时也是一切执政者获取力量和智慧的最初源泉,没有人民群众作为支撑依靠的执政体是不堪一击的,不深入人民群众、不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执政体是经不起时代检验且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的,唯有人民群众才能给予执政者最大的动力、能力。因此,党执政能力的衡量与提升与人民群众是紧密相连的,需要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
首先,执政工作、执政能力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衡量准绳。执政能力的好坏,突出反映在人民群众对执政工作的满意度上,重在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服务评价上,具体体现在执政阶层是否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生存环境、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享受民主政治权利、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办事能力上。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开始,就与人民群众建立了高度紧密的统战联盟关系,始终坚持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将人民群众作为依靠力量,对人民群众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把群众满意标准作为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尺度。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对党的一切工作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客观、建议最中肯的是人民大众,没有人民大众的真心支持、诚心跟随、劳心帮助,也就不可能有党的英明决策及其有力贯彻,也就不可能有党的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坚持以群众满意为衡量准绳,务必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以知民意,切实提升执政能力。但是,当前仍有少数干部为了达到个人升官晋爵和贪图私利的目的,擅长在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工作上下工夫,不顾群众情感、不问群众需求,看似能力非常突出,实则经不起实践检验,应当明令加以反对和禁止。
其次,执政能力的获取和提升源自于人民群众。之所以九十余年来,我们党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能够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能够坚持拜人民为师,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成分和智慧因子,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中增长政治才干、增强执政本领,人民群众永远是给党提供执政力量的坚强柱石。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具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光荣传统,也正是在人民大众的见证下、支持下和教辅下才不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毛泽东认为“力量的源泉就是人民群众”,站在向人民群众求经取道的角度,强调“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之后,也要向人民群众学习……”[3](P291)邓小平则更加直截了当,认为“党的领导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依靠群众”[4](P1351),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视为我们党的传家宝。江泽民立足于解决问题的角度,强化“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经受住考验,战胜困难,作出突出的成绩”。[5](P181)胡锦涛从推动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推动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6](P579),要求做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习近平视群众路线为党开展工作的生命线,强调“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7](P126)无数生动的事实时刻在彰显:人民群众才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源泉,是党情真意切的良师益友。
三、执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离不开群众路线的强力执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力量源泉来自于英雄的中国人民,一切成果的获取都离不开伟大人民群众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支持,党和人民早已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深情厚谊。也正是因为党群之间坚不可摧的血肉联系,才使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伟大胜利、使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伟大转型、使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实现伟大成就。但是,党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执政64年来,世情、国情和党情已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情势,在充满无限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各种危机和挑战,这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和执政方式的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执政根基的稳固上、从各种风险的化解上,对坚持群众路线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袭和渗入需要更加坚定地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自二战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上的侵袭,始终在奉行冷战时期所谓的“和平演变”策略,威胁社会主义政权稳定,客观上给社会主义执政党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施加了沉重的压力,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多元化、网络化、商务化的流通方式更加给抵制“西化”增加了难度。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也伴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革命信念发生动摇,热情不高、斗志不坚、信仰不纯,而相反,狂热追求金钱财富的粗俗物质观、热衷享受雍容华贵的奢靡生活观却越来越浓厚,高高挂起事不关己的“官老爷”形象气场十足,在与人民群众之间划了一道鲜明的界线。因此,为了抵制当前西方歪曲世界观、价值观的渗入,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有必要出招制止这种歪风邪气的继续蔓延,有必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获取更多的治病良方、治国良策。
其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国内发展情势需要更加坚定地走好群众路线。利益分配事关国计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对国家大局的稳定、经济发展的趋向、改革开放的进程有根本性的影响,不利于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领导核心地位的巩固,触动党的执政根基、危及党的执政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成分、利益格局、分配方式也不断呈现,具备不同政治文化需求的社会利益阶层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下不断追求属于自身的利益,势必导致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不断增多,对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构成挑战,尤其是加重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压力。事实告诉我们,贫富差距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较好地平衡好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尤其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迅速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难度较大。作为执政党,共产党虽然暂时不能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贫富差距,但是可以尽可能地把这种差距控制在一定或较小的范围内。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直面贫富差距的客观现实,善于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始终坚守党的为民、务实、廉政的执政理念,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不断发现问题,尤其是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本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原则去解决现实中的民生难题,切实做到让人民体味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
最后,防范和化解党内尖锐凸显出来的“四大风险”和“四风”问题也需要更加坚定好群众路线。继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讲话之后,胡锦涛再一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向全党表明,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已经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近些年来,党深处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和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与革命战争时期相比,没有了枪林弹雨的痛苦折磨、没有了生死攸关的惊险生活,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度在低压生活下也似乎在逐渐减小,党群之间的依赖性在减弱,群众观念淡化、群众路线失守,反而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不良风气盛行起来,引起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特别是一些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党员干部,缺乏长期的实践锻炼,缺乏与基层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体验,群众工作能力较弱,尤其是在非主流价值观的渲染和熏陶下,对个人利益的得失较为关注,而对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较为漠视,疏远群众、脱离群众,值得警惕。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知党内当前面临的各种困境、危机,针对党内存在的“四大风险”,重点攻克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继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之后,又在党内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防范和化解党的执政风险,着眼于党的执政大计,着实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只有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党才能获取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抵制不良风气的能力,党的肌体才会更加健康、党的形象才会更加纯洁、党的生命才会更加旺盛。
[1]韩振峰,纪淑云.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与发展[N].光明日报,2013-07-03.
[2]石泰峰.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J].唯实,2013,(4).
[3]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1.
[4]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7]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周觅
D252
A
1003-8078(2014)04-0001-04
2014-03-06
10.3969/j.issn.1003-8078.2014.04.01
叶芃(1965-),男,湖北仙桃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功鹏(1987-),男,湖北大冶人,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