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地榆与虎杖的鉴别
2014-04-05王洪白
杨 霞,王洪白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药学部,重庆 黔江409000)
1 来 源[1]
地榆:其正品来源是蔷薇科(Rosaceae)植物地榆San guisorbaofficinalisL或长叶地榆(绵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var.longifolia (Bert.)Yu etLi的 干燥根。
虎杖:来源于蓼科(Polygonaceae)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eib.et Zucc.的根及根茎。
2 产 地[2]
地榆:我国南北均有分布,以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山东等省产量为多。
虎杖: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3 性状鉴别[1]
地榆根: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中下部常膨大,稍弯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棕色至暗紫棕色、粗糙、有纵纹。质硬,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略呈浅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长叶地榆(绵地榆)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纹及横裂纹。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黄白色或黄棕色绵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虎杖根:呈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簿,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4 性味、归经、功效[1,2]
地榆: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止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虎杖: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证,湿热黄疸,经闭,癥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等症。
5 小 结
因虎杖与地榆外观形态大致相同,往往容易混淆。因二者性味、归经、功效各异,混用不仅影响疗效,甚者会产生不良反应。临床报道有以地榆治疗崩漏,因误用虎杖而致出血加重的案例。实际工作中,中药房不能开展显微粉末鉴别与理化鉴别,但能通过看、摸、闻、尝、听等简便易行的方法对虎杖、地榆两者的外观性状进行鉴别,将两者分类存放,以确保医疗安全。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3,145.
[2]凌一揆.中药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9,155-156.